到了唐代,北方禪宗盛行,飲茶開始興起。陸羽《茶經》曰:“奉於國朝之都,於景與宇之間,以為比宅中飲。”《馮仕文·吉劍》也載:“從鄒、齊、蒼、狄,漸至景邑,多開店鋪,烹茶而賣,不問俗題,投錢飲。”這個時候,上層社會的品茶已經有了秩序,成為了壹種道家藝術,唐代的品茶更強調茶葉的品質、色澤和口感。
晚唐五代出現了壹種新的飲茶方法,即用茶瓶裏的開水將茶粉倒在碗裏,稱為“點茶”。這種方法比煎茶的方法簡單易行。最早流行於福建建安,“點茶”在宋代以後非常流行。唐人馮至在《筆記本珠》中說“築人即爭茶,爭茶”,說明閩人在晚唐時期就開始有爭茶的習俗。
宋代城市經濟空前繁榮,“點茶”廣泛流行。城裏有許多茶店、茶館和茶館,有許多種茶湯。北宋中期以後,始於福建的鬥茶風逐漸向北方傳播,並很快風靡全國。從高層到達官貴人,從中國文人到普通百姓,都熱情高漲。“鬥茶”時尚也為統治階級、文人和富商提供了爭奢奪財的機會。
鬥茶十分盛行,這與北宋時期的北苑貢茶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了滿足皇帝、皇族和高官的需要,政府不計成本、不計費用地開發生產各種精品茶品。當時壹些有權勢的人為了博取皇帝的歡心,在新茶季花重金購買各種名優茶葉進貢,促進了鬥茶的流行。惠宗還經常和大臣們鬥茶,並撰寫了《大觀茶論》。詳細敘述了北宋蒸青團茶的起源、采集、烹飪、品質和鬥茶風格。範仲淹在《何搞鬥茶歌》中寫道“北苑獻天子,林下豪傑爭美色先”,形象地描述了當時的鬥茶場面。
這時,飲茶就有了超越自然使用價值的新的文化內涵。有許多關於茶的故事、詩歌、歌曲和專著。宋·唐庚《鬥茶記》雲:“政和三年三月,二三君子與鬥茶送敖寨,為取龍潭之水第壹品。”蘇轍的《鶴子站炒茶》有“君不見閩中茶質天下高,倚茶不知辛苦”,講的是福建人的戰鬥作風。蘇東坡曾寫道,“獨帶壹小群天上月,爭做天下第二泉”,“黍芽逐武夷溪,前有丁後有蔡襄籠,爭新事買寵,今年爭貨補官茶”
元代上流社會飲茶沿襲了宋的習俗,但鬥茶之風已逐漸退出宮廷和上流社會,演變為壹種民俗。茶館、茶店等成為當時市民社交和文化生活的場所。
當時,泉州作為海外最大的貿易港口,不僅“揚帆四海”...各國商賈,進貢海內外各類高端奢侈品”,更是海內外“富商巨賈的洞府”,其繁榮程度堪稱“天下之最”。元代泉州的達官貴人、名士、文人墨客對鬥茶很感興趣,成為評價茶葉好壞的壹項刺激有趣的活動。曾經影響泉州港口命運的鐵腕人物蒲守庚的哥哥蒲守庚,在他的新泉學詩中反映了泉州的飲茶之風。
安溪“茶王賽”是宋元時期“鬥茶”傳統民俗的文物,最早可追溯到明清時期。
找不到不帶水印的版本。
到了明代,安溪大部分地區都種植了茶樹,整株茶樹壓條繁殖法的發明為安溪茶業註入了活力和發展空間。清朝雍正、乾隆年間,安溪茶農發現並栽培了鐵觀音這壹名茶。道光十年至光緒六年(1830 ~ 1880),本山、毛蟹、黃金桂、梅展、大葉烏龍等烏龍茶品種也在安溪栽培成功。特別是鐵觀音的生產已經逐漸形成規模。在茶葉日益商品化的過程中,茶農種茶熱情高漲,越來越註重品質。每次新茶登場,茶農都是自己挑選好茶,自帶炭火、茶具、山泉水,興致勃勃地聚在壹起。現場生火燒水沖泡,幾十個壹字排開,拼形、色、香、味。茶老師輪流品嘗所有參賽選手沖泡的香茶,並評判水平。名茶相繼問世,品茶、鬥茶在農村街區流行起來。
通過壹次次鬥茶,互相制作飲品,交流心得,有助於進壹步提高制作技藝,為生活增添情趣。源於民間自發的鬥茶,已經成為茶鄉的習俗,有些家庭或村落甚至互相組織比賽。後來,民間的鬥茶逐漸演變為茶葉質量競賽和“茶王賽”。
清末民初,鬥茶逐漸發展成為各種名茶的茶王賽。茶葉王賽有各種形式和規模,包括民間比賽、官方比賽和在海外主要銷售地區舉行的各種茶葉品評比賽。安溪鐵觀音產品壹直暢銷臺港澳及東南亞市場。20世紀初,安溪鐵觀音在臺灣省和壹些東南亞國家舉辦的茶葉品評比賽中屢獲殊榮。如民國五年(1916),安溪人王茜制作的“萬壽陶拍”鐵觀音,在臺省舉行的茶葉評選活動中獲得第壹名。民國三十四年(1945),安溪王連丹制作的泰山頂峰品牌鐵觀音在新加坡獲得茶王稱號。1950年,安溪王登記茶莊生產的“碧天風”鐵觀音榮獲泰國特等獎。安溪鐵觀音茶和安溪茶商屢獲殊榮,為安溪鐵觀音在海外樹立了品牌。今天,安溪鐵觀音仍然是許多東南亞華僑的最愛。
隨著茶葉生產責任制的建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安溪鐵觀音基本上外銷轉內銷,安溪茶業出現了新的趨勢。對此,安溪縣委、縣政府把茶王賽提上重要議事日程,不斷改革創新茶王賽的主題、內涵和機制,茶王賽逐漸發展成為村、鎮、縣組織的大型活動。茶王大賽之際,制茶商、廠家派出優秀產品參賽,茶藝大賽主辦方聘請名茶名師擔任主評委。經過品鑒比賽,對當季、本地區、各品種的“茶王”進行現場評審,並為獲獎者頒發獎牌和獎金以示鼓勵。有些人甚至敲鑼打鼓歡迎“茶王”回家,被選為“茶王”被制茶者視為無與倫比的榮譽。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安溪茶葉之鄉王賽逐漸走出安溪。1996 165438+10月,安溪四大名茶王賽在穗舉行;1998 165438+10月,安溪茶王賽在滬隆重舉行;1999春秋兩季安溪鐵觀音茶王邀請賽分別在北京和香港舉行。茶王賽的形式也變得更加豐富,結合了茶藝表演、茶歌特阿莫表演、茶王拍賣和產品展銷會。茶葉王賽獎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邀請了在場的領導為獲獎者頒獎,極大的激發了茶農的熱情。
1986西平鎮村舉辦“魏首屆鐵觀音茶會”,1992西平鎮村舉辦第二屆鐵觀音茶會。自1993以來,安溪已在廈門、廣州、上海、南京、北京和香港成功舉辦了多次王賽。1993年秋,泉州命名的鐵觀音茶王在壹場500克10000元的拍賣會上被搶購壹空。65438+5月0995茶王拍賣價500克5.8萬元。1996,毛蟹茶王500克拍賣價7.2萬元,鐵觀音茶王16萬元。上海10月份授予的1998 1100克鐵觀音茶王拍賣價為4萬元,折合500克20萬元。北京1999鐵觀音茶王100g以7萬元成交。廣州2001的鐵觀音茶王,價值高達100克12萬元。2002年,鐵觀音茶王100g在南京和香港的拍賣價格分別為3.2萬元和12.8萬元。
安溪地方茶王賽活動也年年持續。2000年2月,中國茶都(安溪)茶文化旅遊節暨首屆鐵觀音烏龍茶節在安溪成功舉辦,2006年2月,5438+0、1海峽兩岸茶文化交流會召開。特別是2002年2月和2003年2月由聯合國信息促進系統中國國家分會、文化部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和泉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安溪縣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壹屆和第二屆“中國茶產業國際合作峰會”,活動不斷創新,參與人數不斷增加,社會影響不斷擴大。在舉辦茶王賽的同時,“鐵觀音杯”、“中國茶韻”全國攝影大賽、廣場文藝匯演、文藝踩街、焰火晚會、燭光茶會、國際茶藝表演、全國最佳茶小姐大賽、十佳茶星大賽、茶文化旅遊、茶文化論壇、茶葉訂貨會、產品展銷會、投資項目洽談會、千店尋韻、遊湖賞茶等壹系列活動,贏得了聯合國。
2005年,安溪縣委、縣政府組織“安溪鐵觀音神州行”。6月,“安溪鐵觀音南巡講”在汕頭、廣州、深圳、長沙等地舉辦大型宣傳活動和茶王比賽。6月5438+065438+10月,“安溪鐵觀音北遊”活動在北京等地啟動。所到之處,不僅受到當地社會各界和鐵觀音愛好者的熱烈歡迎和廣泛參與,也得到了新聞媒體的廣泛關註和持續報道,取得了效益大、影響大的良好效果。
隨著近年來安溪茶葉小包裝應用和儲藏技術的發展,現在安溪乃至整個閩南打茶已經很普遍。下班後,大家都喝幾杯茶(壹般每杯7克),壹起鬥茶談心,其樂無窮。這種鬥茶方式在福建其他地方,甚至在廣東和上海也很流行。
安溪茶王活動繼續舉行。茶王賽結合茶藝、茶歌、特阿莫表演、文藝踩街、茶王拍賣、產品展銷會和安溪鐵觀音指定企業頒發的牌匾,充分展示安溪鐵觀音和茶文化的魅力與優雅。
文章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