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寺又名鴻門寺,位於縣城西北40公裏下寺灣鎮祥林寺坪村北的奇峰上。據《延安縣誌》記載,祥林寺始建於唐玄宗開元二年,因山色松柏飄香而得名。寺廟依山而建,山勢險峻。有真武祖師廟、玉皇廟、九天玄女廟、觀音閣、龍王廟。寺廟西側的懸崖上密密麻麻布滿了石窟,大小洞窟有70多個。洞窟相連,洞窟串聯。2007年,下寺灣人民集資,開辟道路,豎起山門,修建神道,修建鐘樓鼓樓,立文化碑。
秦直樂
秦始皇統壹六國後,公元前212年,命令大將蒙恬修築軍事通道,抵禦北方匈奴的入侵。秦致路南起淳化縣甘泉山上的林琴廣工,沿子午嶺北上,經旬邑、黃陵、富縣、甘泉、誌丹、安塞、靖邊、榆林,穿越毛烏素沙漠南緣和鄂爾多斯草原,到達陰山腳下的秦九原縣,全長700多公裏。因為路壹般是南北直的,所以叫“直路”。秦直道在甘泉境內長34.8公裏,從富縣、誌丹、甘泉三縣的分水嶺墩梁進入,經巡杭府、趙家畔、杏樹嘴、萬劍、高山窯下到安家溝村,過洛河麻生大橋,從西北方家河村上來。
秦直樂
經老窯灣、王家灣、榆樹溝進入誌丹縣城。甘泉秦致路洛河南段從萬劍到高山窯保存得最好。路基寬度壹般在30-50米之間,最寬處達58米。沿途有許多關隘和軍事駐地。特別是洛河北段方家河村體現了“填溝、逢山開巷、切石、過橋、填溝”的建築特色,被譽為秦之道博物館。洛河引橋橋墩殘橋基礎寬82米,頂寬44米,高72米,長56米。
梅水泉
梅水泉,又名甘泉,發源於縣城西南3.5公裏的林深山腳下。是甘泉縣重要的自然資源和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梅水泉以其悠久的歷史、優良的水質和神奇的傳說而聞名。據史書記載,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楊迪皇帝巡視北方的突厥牧場,途中曾遊歷此地。我偶爾喝這種水,味道鮮美,沁人心脾,所以我被命名為“水梅泉”,這是後來專用於隋唐宮殿的水。梅水泉現為壹排12孔溶洞型水庫。泉旁有三塊石碑,分別是“修復明代甘泉碑文”、“重建甘泉縣甘泉碑文”和縣政府於2007年設立的“梅水泉碑文”,還有兩棵珍稀榆樹,形如針葉。經科學檢測,美水泉泉水是壹種優質高鈣礦泉水,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與華清池溫泉並稱為陜西四大古泉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