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風水學 - 壹米陽光

壹米陽光

自古以來,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太陽的追逐和崇拜。在古代,許多民族甚至將太陽視為主宰世間萬物的神,對其頂禮膜拜。時間已經步入200年。2008年的第壹天,太陽神將幸運彩球拋向溫嶺石塘,讓這個生活在中國東南角的漁港小鎮,因新千年的第壹縷陽光而聞名。

這壹天,石塘笑了。

陽光無處不在,但石塘的這壹米陽光就不壹樣了。

2000年6月65438+10月1日6時46分,全中國的目光都投向了石塘――當東海上絢爛的朝霞漸漸褪去,當100勤勞樸實的漁民用100只海螺吹響嘹亮的號角,壹縷聖潔的金色陽光越過千年黎明碑,灑滿了石塘。這不僅是石塘的第壹縷陽光,也是中國大陸的第壹縷世紀陽光。為紀念這壹偉大事件,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將0998年9月28日發現的壹顆國際永久編號為“14147”的小行星命名為“溫嶺黎明星”,成為首個以縣級市命名的小行星。

恐怕連石塘人自己都無法預料到,他們祖先生活過的這片土地,會因為這神奇的陽光而名揚天下。這壹天,石塘的鑼鼓從早到晚響個不停,千余盞大紅燈籠齊鳴,潮水般的人群從四面八方湧來。當地漁民用最簡單的方式慶祝這個特殊的日子,帶著壹個亭子,壹百個漁燈和壹支舞龍隊...漁民們展示了通常只有在中國春節期間才有的所有民間表演,並將它們奉獻給來自全國各地的客人。

這壹天,唐詩微笑著,伴隨著新世紀的第壹縷陽光,她進入了壹個全新的時代。新千年的曙光,不僅給溫嶺市帶來了654.38+0.2億元的旅遊收入,也讓石塘名揚天下,形成了今天溫嶺獨特的陽光文化。

東經121度36 ',北緯28度15 '

其實,僅從地圖上看,石塘並不起眼。它只是壹個從中國大陸延伸到中國東海的半島。當地人稱之為“歐亞大陸的天涯海角”。地圖上是壹個叫若山的隆起,形成壹個楔子,釘入東海。

這是東海的壹個漁港,日夜被海風吹著。壹年四季都有鹹腥的味道。這裏的人們住在海邊,並以此為生。它就像壹個世外桃源,遠離外界。80年代,石塘迎來了它的輝煌時期。其間,有人來到石塘?馮的畫家們發現了這塊風水寶地,於是藝術家們紛至沓來,讓這個安靜的小漁村熱鬧起來,也讓它有了“東方巴黎聖母院”的美譽。但90年代以後,隨著石塘現代化的發展,去采風的藝人開始減少,石塘漸漸沈寂。

但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石塘比其他地方幸運,特殊的經緯度點東經121度36 ',北緯28度15 ',讓石塘成為新千年中國大陸的第壹個陽光之地。這是我們國家的科研團隊,用幾種獨立的計算方法,從南方的海南島到北方的黑龍江幾百個地方進行測試,最後得出的結果。這個計算得到了國際天文學界權威機構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和美國海軍天文臺的證實。

東經12l度36 ',北緯28度15 ',石塘註定不會被遺忘。

曙光花園,見證第壹縷陽光。

曙光花園位於石塘雷公山崖頂,是當地政府為迎接新千年的第壹縷陽光而專門修建的。也是石塘看黎明日出的最佳地點。

站在懸崖頂上,可以看到遠處的海天壹色,漁帆壹點點。附近的石屋背山面海。曙光花園中央,千年黎明紀念碑迎風而立,高20米,由當地花崗巖紀念碑建成。黎明碑由兩塊相對的帆形石碑組成,既象征著打開新千年的大門迎接第壹縷陽光,又意味著揚帆遠眺,又像壹只雙手交叉,祈求“年年有魚”的手。連接石碑的是壹張不銹鋼編織的“漁網”。當第壹縷陽光穿過雲層,剛好穿過漁網,反射出壹點耀眼的光芒。石碑面向大海的壹面,刻有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題寫的“千年曙光”字樣。

從曙光紀念碑往北走100米左右,壹棟樓的樓頂是不是有壹片銀白色?球?敬建築。這是石塘天文館,中國第壹個縣級天文館。天文館* * *投資450萬元,建築面積約1.08萬平方米。主體由天文館、天文廳、天文展廳、天文劇場四部分組成。

走進天文館的大門,可以看到壹個日晷模型。大廳中間是張衡地動儀的復制品,還有天象儀模型和光電占星儀。西邊的展廳展示了所有的天文文物復制品,如西漢張騫銅漏復制品。資料顯示,張騫銅漏於1976年在內蒙古伊克昭盟杭錦旗沙丘意外發現,現收藏於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漏壺內底鑄有“張騫”字樣,壺身正面刻有“張幹漏銅”字樣。這是中國古代極好的計時工具。

此外,還有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太陽紋陶罐復制品、漢墓出土的竹簡譜、商代天文甲骨文復制品、65438年至0965年江蘇儀征漢墓袖珍青銅表復制品等,足以引起人們對天文學的興趣,了解我國古代天文技術的輝煌成就。

石塘天文館有很多遊客可以參與的項目。例如,太陽系的行星模擬稱重系統可以模擬每個行星的重量。此外,二樓和三樓展廳內還有簡儀、登封觀星臺、北京古觀象臺的圖片或微縮模型,讓人直觀了解天文知識。四樓是從美國進口的全自動專業天文望遠鏡,配有GLS全球衛星自動定位系統。據介紹,這臺天文望遠鏡能自動定位跟蹤1.4萬多個天體,並能在夜間精確觀測月球上的環形山、土星光環、行星、恒星、星雲等天體。

曙光花園所在的雷公山曾是二戰時期的軍事據點。當時盟軍為防備日本侵略者在此設置哨所,直到二戰結束後才撤除。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解放軍在這裏設立了“導航站”,山上還有壹個女民兵哨所,配有雷達、高倍望遠鏡等裝備。檢查員都是漁民的女孩。如今,這些軍事設施已經褪去神秘的面紗,向遊客開放。

龍源坳,壹個被陽光之吻喚醒的小漁村。

龍源嶴村位於曙光花園後面的嶴山上,步行只需幾分鐘。特殊的地理位置,讓這個小漁村比其他村莊更早見到陽光。

從山頂俯瞰,龍源坳村依山而建,光滑的石板路蜿蜒曲折,串聯起壹座座小石頭房子。房子的前後都開滿了油菜花,醒目的黃色花海在陽光下肆意綻放,迎著海風左右搖擺。如今嶴村只有十幾戶人家,為了生活方便,大部分都搬到了山下的小鎮。堅守村子的,大多是老人或者小孩。據說村民們有壹個共同的祖先——張元龍。那壹年,他從福建搬來這裏,發現這裏魚肥蝦美,氣候宜人,就在山裏定居了。而且按照當地的習俗,村裏建了壹座背對大海,就地取材的石屋。經過幾代人的發展,村子逐漸達到了今天的規模。為了紀念他們的祖先,當地人把這個村子命名為龍源坳。

不知道這種說法是否得到了驗證,但在當地村民看來,是村名給他們帶來了好運。“2000年是新千年的第壹年,也是龍年。這壹年元月壹日,迎來了的第壹縷陽光,袁、龍都在這裏得到了證明。”在給我們講述這個美麗的巧合時,當地村民的臉上洋溢著笑容。顯然,在季曙光死後,他們對這個生活了幾百年的地方有了全新的認識。

走在村裏,壹擡頭就能看到壹望無際的大海,海浪聲隨著鹹濕的海風迎面吹來。偶爾能看到三三兩兩的老人壹起悠閑地拉著回家,有的不愛湊熱鬧,瞇著眼睛坐在自家屋前曬太陽。對於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似乎習以為常,有時還會不耐煩地嘟囔:“都是壹把老骨頭了,有什麽好拍的?”春天的午後,溫暖的陽光照耀著這個寂靜的小漁村。對我們來說,這是美好的壹天,但對他們來說,可能是最平凡的壹天。

朝著日出的方向起航

自古以來,我們的祖先就篤信“天為神,日為尊”,把太陽奉為“眾神之王”,祭祀太陽的規格應該是最高的。石塘人對太陽有壹種特殊的感情。

陳和陳是石塘的攝影師,他們特別喜歡拍太陽。他們告訴我們,石塘人對太陽的崇敬自古就有傳統,不僅僅是因為“第壹縷陽光”。對於壹個生活在海邊的漁民來說,天氣可以決定他壹天、壹年甚至壹生的收成。如果他遇到臺風,他的漁船就會壞,有時他會有生命危險。所以,在過去,漁民每天起床第壹件事就是仰望天空。如果太陽升起,說明今天可能是出海的好天氣。

就這樣,日復壹日,年復壹年,石塘的漁港在晨曦的沐浴下慢慢蘇醒,然後漸漸喧鬧,再回歸寂靜,再重新喧鬧。太陽出來時,漁民們乘風出海,日落前就起航了。在那個科技還不是很發達的年代,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漁民,只能靠太陽和星星的方位,從壹天的時間裏分辨出大海的方向。太陽是它們在海上最親密的夥伴。

陳和陳攝影作品中的太陽是不斷變化的。有時看起來像噴出來的火球,掛在海的盡頭;有時像壹個金盤,向著大海灑下壹點碎金;有時候好像壹個害羞的女孩,躲在厚厚的雲層裏,只照亮天邊的雲。

如今的黎明花園是拍攝黎明和日出的最佳地點,現在已經成為當地新人拍婚紗照的必去之地。陳記不清他帶了多少對夫妻去拍日出。這壹縷曙光為石塘人開啟了嶄新的壹天,有情人願意把它定格在新生活的第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