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妳看到的是文天祥的石像,妳不禁要問:“文天祥為什麽站在這裏看海?”那是南宋末年,元兵入侵,交通硝煙彌漫。宋王趙敏、信王趙敏離開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由盧秀福、張士傑從海上護送“逃南”(路線:臨安→溫州→福州→潮州→新會衙門);1275年,文天祥迅速出發去江西奉王。帶著拯救宋朝的願望,幾經征戰來到朝陽,希望能遇到閔帝師。1278年冬天,他來到海口村(今海門鎮)爬蓮花峰,看皇帝的船。命題為“蓮花峰”,劍刻“終南”。再加上民間傳說,潮陽人神化說:“蓮花峰被文天祥跺裂了。”就這樣,“人傳地,人傳地”,蓮花峰的名字遠近聞名。文天祥成為中國人忠君的典範,蓮花峰成為人們祭奠文公忠魂、尋訪蓮花峰海上風光的勝地。為了紀念文天祥的愛國精神,1987年,朝陽縣人民政府聘請著名雕塑家唐大喜在蓮花峰巨石旁,設計建造了這座16米高,由74塊花崗石砌成的雕像。奇怪的是,其中壹塊同樣顏色的花崗巖石,經過雕刻後明顯變黑了,這才剛剛成為文天祥戰袍。石像下有吳南生撰寫的《文天祥生平傳記》題詞,啟功舒丹、秦咢生題寫。左邊是原全國人大委員長喬石和著名作家老舍1962年春遊海門的兩句詩。文天祥,石像,神態剛毅,劍面向海,美髯飄飄,孤膽忠勇,令朝拜者肅然起敬,給人壹種“昔日皇帝窮,今日忠魂猶在波濤左右”的感覺!
隨後來到蓮花峰底部,只見蓮花峰大門上刻著“龍虎”二字守護忠魂護舞。中國古代有“壹條青龍左,壹只白虎右”的說法。“虎”字是抗日名將劉永福用象形草書寫的,“龍”字是清朝使者陳尚法寫的。難怪1982年春天,87歲的藝術大師劉海粟在遊覽蓮花峰時受到藝術的啟發,寫下了“雲龍風虎”四個字。爬上樓梯,我來到觀海樓,它面對南海的海浪,靠在懸崖上。欄桿極其醒目,大海浩瀚,碧波無邊,漁帆遠去,濤聲依舊,海浪拍打著黃沙,在沙灘附近嬉鬧的人們相互追逐,或在沙灘上垂釣。有興趣的話可以招幾個知己租遊艇追浪,加入大海的浩瀚懷抱,也是另壹種。這裏的水、光、山隨季節變化,景色迥異。可分為八座蓮花峰,即“碧海靜波,淺灘驚濤駭浪,晨光幻化,大禹塔影,獅頭燈,霧春,秋日沐浴,夕陽歸船”。六月的奇夏,黎明破曉,聯豐海面金光閃閃,有時還會出現海市蜃樓的自然奇觀。明朝人吳世勛在壹首詩中說:“住在海口,在碧波中遊泳,吃著枕頭和石頭,充滿了興奮。望雲長歸,惟留水色山光。”自然景觀之美與歷史文化瑰寶的完美結合,是蓮花峰的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