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總人口406902人,其中90.86%居住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縣、荔波、都勻、獨山和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凱裏、黎平、榕江、從江。少數散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雲南省富源、宜良縣也有分布,以三都縣最為集中。
第二,語言和寫作
水族是從中國南方古代百越民族的壹個分支&洛越發展而來的壹個單壹民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水語支,各地之間可以互通。水族的祖先曾經創造了自己的文字,稱為“水書”,其形式類似於甲骨文和金文。但只有500多字,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作為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主要用於記錄吉兇禍福、祈求神靈驅鬼、適時日期、地點等。同時,它還具有表達、傳遞和儲存某些信息的功能。水書(水文)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為數不多的古文字之壹。這說明水族是壹個歷史悠久、文化發達的民族。
三。住宅和服裝
水族大多生活在依山傍水的村落裏,竹林環繞,房屋縱橫交錯,道路蜿蜒,到處都是魚塘和水田,血脈相通,很少有姓氏雜居的。水族房壹般都是六排五棟的木質建築,挑檐,兩頭倒水。它們是“幹欄桿”建築。先搭建木架作為底層,然後是上層建築,有回廊和幹欄桿。建築形式獨特、美觀、立體。底層養畜禽,堆農具,裝米裝石,樓上住人。水族的男裝和其他民族的差別不大。在上面,他們穿著藍色的夾克,在下面,他們穿著藍色的直筒休閑褲,藍色和白色的布作為他們的頭。壹些上了年紀的人仍然保持著在莊嚴的場合穿長袍、夾克和短手帕頭的習慣。而女性則有水族獨有的特點,以地域為特征,大致有五種。最常見的服裝是穿壹件藍色上衣、靛藍色褲子和帶花邊的內衣;是繡花長腰,腰的上端掛在脖子上有銀練。腰部兩側有提花絲帶系腰,絲帶綁在後面拖;穿帶尖鉤的繡花鞋或帶金葉套的繡花鞋,將長發向右梳,掃過左額,將木梳斜插在右側發際線內,包壹條約六尺長的白色頭帕,木梳和額發露在頭帕外;在重大節日或宴會上佩戴各種耳環、項圈、手鐲等銀飾。
第四,宗教信仰
水族屬於多神信仰,更多表現在原始宗教的範疇。鬼崇拜是水族原始宗教信仰的核心。鬼被強調到了壹個不尋常的位置。直到今天,在水族人的迷信意識中,有著名目的的鬼可以數出300多個,有七八百個之多的鬼存在過,失去了名字。在水族人的觀念中,鬼神共存,鬼神不分。鬼可以分為好鬼和惡鬼,人死後變成鬼。祖先崇拜是鬼崇拜的延伸和發展。鬼和親屬關系的觀念使人們相信祖先的靈魂會保佑後代,所以祖先死後會被當作善良的鬼神來崇拜。水族的自然崇拜意識傳承至今,許多方面已經淡化或消失。然而,我們仍然可以發現,在水族社會中仍然存在著強烈的巖石崇拜、古樹崇拜和古井崇拜的遺跡。在水族地區,妳總能看到村口豎立著壹塊略顯人形的石頭,周圍是燒紙錢和香燭;在村子附近高大蒼勁的“風水樹”下,也可以看到同樣的崇拜現象。圖騰崇拜是自然崇拜的深化,水族社會可能已經出現了魚圖騰和龍圖騰。
動詞 (verb的縮寫)生活和飲食習慣
飲食以米飯為主,尤其是糯食。平時有不酸不淡不辣的習慣。壹般來說飲食並不講究,但是客人來訪,食物壹定要豐富,糯米、肉、魚、酒、雞鴨或者至少豆腐都會有。席間,主人會勸酒、猜拳、唱祝酒、碰杯、喝壹輪酒等。,直到客人喝醉了,主人才會感到滿足和快樂,這種感覺會壹代壹代地傳承下去。水族有“酒重於肉,煙重於茶”的習慣。客人可以沒有肉來來去去,但不能沒有酒和煙。酒和煙是對別人的禮遇。有米酒、糯米酒、雜糧酒和水族自己釀的甜酒。其中以三都九千地區的“九千糯米酒”最為著名。這種酒色澤棕黃,清香甘甜,沁人心脾,1957年被賜國宴。
第六,傳統節日
全國沒有統壹的節日,但水族根據居住地區有自己的傳統節日和習俗。主要有端節、毛傑、蘇寧歡樂節、表彰節、夏靜節等。最盛大的節日是端節。端節是水族地區辭舊迎新、慶祝豐收、祭祀祖先、祝願來年幸福的盛大傳統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也是三都縣、都勻、獨山、荔波等地絕大多數水族的同壹個節日。但是,沒有統壹的放假時間。而是按照地區階段和批次在不同的日子輪流放假,非常復雜,主要分為七個批次。時間大致在水歷二月至二月之間,即農歷八月至六月之間。與“除夕”和“初壹”相連的兩餐,應是素食,但不能是魚蝦;主要活動是祭祀和賽馬。
七、傳統體育
水族傳統體育文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個性突出。傳統武術中有近20種拳法,如水甲拳、水甲猴拳、八步追拳、水甲太極拳、板凳拳等。有壹種獨特的“端節”賽馬。賽馬的場地是壹個山坡,坡高40-50度。只有兩匹馬可以在狹窄的道路上並行。比賽激烈驚險,馬弱、騎手弱、騎術差的往往壹兩回合就敗下陣來,有的半途掉隊;那些馬匹強壯,耐力好,騎術優秀的人,總是會多次跑完比賽,即使在狹窄的賽道上,也能碾壓對手,直奔終點。有“銅鼓舞”、“鬥角舞”等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曾參加全運會並獲獎);有瓦棋、拱棋、三三棋、接棋、官棋等具有無限哲理和魅力的水棋遊戲。還有各種遊戲和幾十種獨特的傳統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