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風水學 -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解決了什麽問題?陳獨秀思想的精髓是什麽?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解決了什麽問題?陳獨秀思想的精髓是什麽?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主要包括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民族主義要求中國民族解放,各民族平等,反對帝國主義殖民政策;民權要求主權在民,要建立法治國家,人民要有政治權力,政府也要只有政治權力,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督權力要分離。民生要求地權平等,耕者有其田,資本有所約束。後來孫中山在此基礎上制定了“聯俄、聯* * *和助農工”三大政策,成為三民主義的根本標誌和革命靈魂。孫中山死後,國民黨右派反動派根據需要,歪曲了三民主義。蔣介石把民族主義解釋為“反俄”、自由、平等、博愛等。蔣經國認為,三民主義是為了創造壹個富裕、和平和令人愉快的社會;也有人將其解讀為“自由、民主、均富”等等。這些解釋的實質與孫中山先生的立場截然相反。

1915年9月,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第2卷更名為《新青年》)。1917 1編輯部遷至北京。五四運動爆發後,刊物停刊半年。1919 10左右,編輯部遷回上海,陳獨秀被重新任命為總編輯。《新青年》從9月第8期1920開始,成為中國* * *產黨上海發起組的刊物,到7月1922出版,壹直到第9卷第2期。1923年6月,成為中共中央理論機關刊物* * *,改為季刊,遷至廣州出版,瞿秋白主編。過了四期就關了。在1925的4月份補發了5期,今年7月份停發。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的各種政治思潮,幾乎都與《新青年》有關。《新青年》在壹定程度上塑造了現代中國,影響了當代中國。《新青年》雜誌在中國現代社會文化形態轉型中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

壹、《新青年》與現代文化載體的轉型

在《新青年》的倡導下,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沖擊了中國文言文的正統地位。

長期以來,在正統封建文人眼裏,只有詩詞、古文、辭賦才能是文學的雅堂;至於白話文學,比如小學、戲曲、民歌等。,都是被鄙視的對象,在文學殿堂之外被鄙視。新文化運動中的文學革命首先在海外萌芽。胡適曾在《四十讀書》1916春談中國留美學生中白話文的醞釀。今年二三月間,胡適在中國文學問題上做了壹個思想上的轉變:原來壹部中國文學史就是壹部工具變化史——壹種文學或語言工具替換另壹種。中國文學史也是壹部文學或語言工具變遷的歷史,中國文學史也是壹部活的文學逐漸取代死的文學的歷史。壹部文學作品的生命力,取決於它能否充分利用活的工具來代替死的或垂死的工具。當壹個工具逐漸消失或者變得僵硬,就需要換壹個工具了。在這個進化過程中接受壹個活的工具,叫做“文學革命”。

6月1917 1,《新青年》發表了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提出了文學改良的八點建議。接著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發表在《新青年》第2卷第6期,陳獨秀的文章言辭激烈,文筆犀利,為胡適的文章添油加醋。與此同時,北京大學古文字學教授錢幹脆提議在中國推廣世界語。

《新青年》在第3卷第3、第6期通訊專欄,第5卷第2期通訊專欄,第6卷第1期通訊專欄,多次討論文學革命。1918末,陳望道給《新青年》寫信說:漢語應該橫著標點,但“學者仍豎著寫漢語,使之與西文錯開;點和標點混合使用。這就是東洋小崎(註:東洋小崎(1867-1903),日本明治初期的小說家。)的遺風,但有些哲人模仿他,前後互證,使淺薄之人百思不得其解”(註:陳望道:《滲透與標點》,《新青年》第6卷第65438號+0。)。錢回信說:“我個人的意見是橫沖直撞比直來直去好。在嵌有西文詞語的文章中,改寫橫沖直撞尤為恰當...獨秀先生也很有印象,原本打算從這卷改成橫沖直撞。正因為印刷方面有很多艱難的談判,所以我們不能改變壹種時尚,我們總是要考慮未來。”(註:《新青年》第6卷第65438期+0。關於標記讀句,如果大家的書寫風格不完全壹致,那麽大家使用的讀句符號就不必統壹,只要大致相反即可。

《新青年》編輯部規定,從1918起,任何作者“不需要用非白話寫作”。1919 12 1出版的《新青年》刊登了本刊的標點和線條註釋,指出“從第7卷第1號開始,標點和線條都有標記”(註:本刊標點和線條註釋)。《新青年》標點和線條的統壹影響了學術界、壹代先進的中國人和中國文體的演變。

自《新青年》開始文學革命以來,白話文逐漸成為語言交流的主要工具。音標討論和新標點符號的使用在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中國文化的這壹歷史性進步不僅在當時做出了貢獻,而且造福了後代。語言文化作為社會交流的載體,其現代化程度對整個社會乃至整個社會的現代化起著巨大的作用。《新青年》雜誌倡導並實施的現代語言載體文化轉型是中國社會向現代性轉型的壹部分,同時也為近代中國社會的整體轉型奠定了文化基礎,註入了巨大動力。

二、《新青年》與現代政治文化轉型

(1)通過民主和科學發起封建愚昧。

1915年9月,《青年》雜誌創刊號發表了陳獨秀的文章《告青年》,文章指出:“科學的繁榮不是由於人權論,而是如果是兩輪航行”(註:陳獨秀:告青年,《青年》雜誌,第1卷,第65438卷。)。“中國人要擺脫愚昧無知的時代,要以自己是淺薄的人為恥,所以要趕快迎頭趕上,做到科學與人權並重”(註:陳獨秀:對青年的警告,《青年》雜誌,第1卷,第1號。)。針對學者、農民、工人、商人、醫生“不懂科學”,仍沈迷於風水之談的情況,陳獨秀提出,只有科學才能根除這種“無常識之思,無理性之信”。科學的效果會使人的思想和行為“只遵循理性,而迷信愚昧。”(註:陳獨秀:《親愛的青年》,《青年》雜誌,第1卷,第1號。他認為科學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支持壹切科學的,反對壹切不科學的。壹個事物的繁榮,壹個事物的利益,都是違背科學的,用科學規律作為檢驗事物存廢的標準。可見,陳獨秀是在反封建的意義上提出科學概念的。《新青年》提倡的科學,主要是指對待人和事物的科學態度,以及研究和處理問題的科學態度和方法。陳獨秀指出科學是壹種綜合的客觀現象,並訴諸理性來衡量它。可見陳獨秀當時的觀點並不是唯物主義的。雖然它起到了進步的作用,但也有很大的歷史局限性。除了民主觀的轉變,五四運動者也有壹個科學觀向馬克思主義轉變的過程。五四時期,大學(北京大學)開設了“科學導論”課程,對科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科學思潮鼓勵人們追求真理和正確的事情。在眾多主義和主張的比較選擇中,中國先進分子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這壹救國救民的科學真理。

1920年4月,陳獨秀在《新青年》第7卷第5期進壹步闡釋了科學的含義,他認為“科學有兩層含義:狹義指自然科學,廣義指社會科學。社會科學采取研究自然科學的方法,應用於所有社會和人事知識,如社會學、倫理學、歷史學、法學、經濟學等。用自然科學方法研究和解釋的壹切都被認為是科學;這是科學最大的效用。”(註:《新青年》第7卷第5期)

《新青年》季刊《宣言》(6月1923)提出用科學方法研究社會科學,以指導革命運動。作為“科學”發展的重要壹步,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被用來指導革命運動。本刊第1期發表的《新青年新宣言》沒有作者,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是瞿秋白寫的。那時,瞿秋白剛剛回國,成為《新青年》的主編。)繼承科學民主思想,提出要清除父權制、普遍心態、反對科學、迷信、資產階級市儈、瑣碎應付、無視科學、浪漫主義等“障礙”,明確批判實驗主義(瑣碎應付),指出實用主義的政治性和科學反動性,認為現代社會具備社會科學發展的物質基礎,社會科學應對此進行考察。無產階級要用科學的方法嚴格地研究壹切,科學地研究,從根本上調查和考察現象,找出規律,尋求解決辦法。這比陳獨秀在《告青年》中提出的科學思想前進了壹步。

關於“人權”,《青年》雜誌指出:“人權平等論風生水起,奴隸之名,非血肉之軀所能忍受。世人把歐洲近代史稱為‘解放史’——摧毀君權,尋求政治解放;女性參政尋求男權的解放。被解放的人,從丈夫和奴隸的枷鎖中解脫出來,也叫獨立自由人格。”(註:陳獨秀:《親愛的青年》,《青年》雜誌,第1卷,第1號。就個人而言,不僅要獲得政治和經濟權利,還要獲得人格的獨立和解放,強調“人心”的覺醒,做壹個獨立自由的人。就國家而言,就是推翻君主專制,建立自由平等的資產階級共和國。

到1919,《新青年》第6卷第1號發表了《關於方誌犯罪問題的答復》,稱“方誌同誌是無辜的,只有支持了納德莫克拉西先生和賽恩斯先生,才犯下了這些滔天罪行。”(註:陳獨秀:《地方罪行的申辯》,《青年雜誌》第6卷第1期。)“我們現在相信,只有這兩位先生才能治愈中國政治、道德和學術思想的黑暗。如果妳支持這兩位先生,壹切政府壓迫和社會攻擊都會被嘲笑,就是斬首和流血,妳也不會拒絕。”(註:陳獨秀:《地方罪行的申辯》,《青年雜誌》第6卷第1期。)這時,陳獨秀的“人權”口號發展為“民主”口號(註:劉景泉:《中國近代文化選擇的重大轉折》,《中國黨史研究》2002年第2期。)。

《新青年》倡導的民主先生和科學先生,開啟了中國政治文化的現代性轉型。那麽,《新青年》中西方政治理論的傳播和中西政治、民族觀差異的比較,對中國政治文化向現代性的轉型起到了藍圖和起步的作用。

(2)傳播西方政治和國家理論,引發政治創新。

陳獨秀認為,現代歐美國家的總趨勢是從威權政治走向自由政治;從個人政治到國家政治;從官僚政治到自主政治。中國要在世界上生存,就必須拋棄千年傳承下來的官僚個人政治,以自由自主的國家政治,讓人民“自覺掌握主人的主動權”。

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文章說,古代人希望聖賢賢人實行仁政,而今天的人希望偉人長輩建立* * *和憲政。歐美國家的* * *和憲政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中國的* * *和憲政“不是出於大多數公民的自覺和自動化,都是假* * *也是假憲政,政治裝飾品和歐美國家不壹樣。”(註:陳獨秀:我們最後的覺醒,《青年》雜誌,第1期,第6號..陳獨秀的文章《再問東方雜誌記者》認為,中國古代的“民為國之本”是封建家庭,人民是君主的財產;而現代民主意味著平民是國家的主人。專制和民主是不相容的。陳獨秀感嘆,中國真正知道* * *是什麽的人很少,但很多人都充滿了帝國思想。“國家是人民聚集的團體,是不掌權的私有財產,是支持人民福利的。”(註:陳獨秀:《今日教育方針》,《青年雜誌》第1卷第2期)

陳獨秀認為,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法律制度建立在不同的基礎上。歐洲法律制度的精神是以平等的人權為基礎的。然而在中國,傳統是等級分明,法律面前有尊卑之分。

西方國家近代是依法治國,中國歷史上基本是人治國家,影響到社會的各個角落。聖人之教,君者之言,為法也。西方民族是建立在法治基礎上的,而東方民族是建立在感情基礎上的。“當商業回歸時,為法國爭光的人多,為人民爭光的人少;給予和接受壹點,總是袖手旁觀法律。壹個謙遜的人,每次嘲諷其粗鄙,都不怕麻煩。父子坤吉之間,說是貸款負責賠償,要對比壹下。違反者將毫不猶豫地訴諸法律;親戚交朋友,違法損害利益沒什麽。”(註:陳獨秀:《東西方民族根本思想的差異》,《青年》雜誌,第1卷,第4期..中國過去說,“交朋友,叫貸款,是天經地義的事,報酬不定,質量不算什麽,但以感情為條件。”(註:陳獨秀:《東西方民族根本思想的差異》,《青年》雜誌,第1卷,第4期..)也就是說,西方民族依法治國,社會各領域的經濟往來都以法律為依據,類似於經濟公證,甚至兄弟父輩之間也是如此。陳獨秀認為西方依法辦事比中國好。“掩飾空話,任命感情”不是壹種廉潔習俗的表現。“實行的人更深情,又氣又妒。始於君子,終於小人”(註:陳獨秀:《東西方民族根本思想的差異》,《青年雜誌》第1卷第4期..)。西方民族非常重視法治,他們不是不厚道、忘恩負義。但實行的結果是“社會上所有的人都是獨立的,為自己而戰,獨立謀生,成為獨立的人格,保持各自的界限,互不侵犯。”以小人開頭,以君子結尾,社會經濟也是敘事的。”(註:陳獨秀:《東西方民族根本思想的差異》,《青年》雜誌,第1卷,第4期..)陳獨秀對西方依法處理經濟交往的做法十分贊賞,並批評舊中國以情代法,弊端甚多,對國家危害極大,對家庭和個人危害極大。

《新青年》通過政治思想、國家觀、法治觀的比較,無情地抨擊了中國的政治專制、君主專制、人們寄希望於賢明君主、社會生活以感情為基礎、無視法治等陋習,啟蒙國人向西方學習,建設民主政治,以平等和人權的精神立法,實行法治,摒棄“人治”。

(3)《新青年》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近代政治文化和社會的轉型找到了壹條革命的道路。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1965438+2009年5月,李大釗任《新青年》主編。本期《新青年》是第6卷第5期,第壹期標註為1965438+2009年5月。由於發表時間延遲,據考證是1965438+2009年5月的9月份發表,但本期發表的部分文章撰寫時間早於1965438+2009年5月。這壹期刊登了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上)》等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文章。

隨著馬克思主義的進壹步傳播,馬克思主義逐漸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無產階級政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理論和組織基礎。1921年,中國* * *產黨成立。中國* * *生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經過28年的浴血奮鬥,領導中國人民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民主專政。由此,《新青年》實現了中國政治文化的跨越式現代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