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選址與風水的關系
大量考古資料證明,關註人們的生活環境是中國本土文化中的重要內容。早在六七千年前,中國先民對自身生存環境的選擇和認識就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仰韶文化時期的聚落選址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環境選擇”傾向,主要包括:(1)靠近水源,既方便生活取水,又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2)位於河流交匯處,交通便利。(3)處在河階上,不僅有肥沃的農耕土壤,還可以避免被洪水侵襲。(4)如果在山坡上,壹般會面向陽坡。比如半坡遺址,就是典型的上吉風水格局,依山傍水,兩水相交。具有啟發性的是,這些村莊大多與現代村莊或城鎮重疊。例如,在河南省洪泛海岸某段,在15個現代村落中發現了11個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在甘肅省渭河沿岸70公裏範圍內,發現了69處遺址。可見古代的人們非常重視聚落選址的因素。這壹古老的傳統深深植根於後代的腦海中,並體現在許多現代城市和村莊的選址和建設中。從古文化遺址的情況來看,在人們聚居的地區,已經有了明確的功能劃分。比如在半坡遺址,墓地被安排在居住區之外,居住區和墓區有意識的分離,成為後來區分陰宅和陽宅的前兆。新石器時代原始居住形態的不斷完善,體現了人們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原始聚落的選址也表明古代先民對居住環境質量的認識水平很高。總之,人們在觀察環境的同時,開始主動選擇環境。從商代時期的宮殿遺址可以清楚地看到,人們對河流與生活環境關系的認識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河南安陽西北兩公裏的小屯村,是殷商時期的都城。洹水在這裏從西北轉向南方,然後轉向東方。這條河的兩岸,南岸拐彎處的小屯村壹帶,是商朝的宮殿所在地。宮殿西、南、東南和洹河以東的大片區域,是平民和中小貴族的住宅、作坊和墓地。其北岸的侯家村和武官村是商王公貴族的陵墓。需要強調的是,無論是宮殿區、居住區、生產區還是陵墓區,都位於河流蜿蜒的懷抱中,這充分證明了後世風水學中“屈子歸吉”的概念由來已久。正如《博山水月》所言,“海濤洶湧,水格富庶。彎彎曲曲,水格貴。”蔣平傑《水龍經》也說:“自然水法君須記,屈中無外乎情。如果妳不想沖走,妳必須擁抱並彎曲戒指。”“水遇三彎,可以長命百歲,從容不迫,屈身朝,榮華富貴。”簡而言之,對水流的要求是“彎繞抱抱”,講究“彎有情”,因為“河灣也是龍的聚集地。”(《陽宅小結》)而且,在風水學中,曲流內側是吉祥之地,曲流外側是兇地。《揭秘卡門玉》雲:“水可持之而尋地,水不可逆之而下。”《水龍經》也認為“反飛”、“反潛”、“反水”、“反弓水”等各種地形都是兇險之地,不利於養生。所謂“愛水如其歸點。”水是龍脈,不要急著對著弓射。“顯然,這是古代先民在對河流地區自然環境與城鄉建築關系的長期觀察和實踐中得出的結論,這與現代河流地貌關於曲流河的變化規律是壹致的。換句話說,古代建築風水學中總結的“水為吉祥有情”的觀點,就是根植於這種科學認識。其次,風水學強調城市和建築坐北朝南,面向太陽,有著深厚的文化背景和非常合理的科學依據。從文化的角度來看,這與《周易》研究密切相關。”《周易說卦》雲:“聖人聽天下從南。“後人把皇帝的治國方略稱為‘南術’,源於此。此外,中國的天文星圖是以面朝南、天空朝上的方式繪制的,地圖是用俯視的地理方法繪制的。因此,中國古代的方位觀念也是獨特的:前南後北,左東左右,這與今天廣泛使用的源於西方的方位觀念(上下南北)正好相反。這種“面南向陽”思想的產生,是由其特定的環境特征決定的。由於中國地處北半球,大部分時間太陽都是從南方照射過來的,人們的生活和生產都是建立在直接接觸太陽的基礎上,這就決定了人們采光的方向必然是南方。而且選擇朝南居住也和季節風向有關。我國大部分地區冬季盛行寒冷的偏北風,夏季盛行溫暖濕潤的偏南風,這就決定了我國風水環境模式的基本格局應該是:面朝南,西、北、東三面環山,抵禦寒冷的冬季風,南部略開,迎接溫暖濕潤的夏季風。因為是“居南”,所以在風水學中,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常用來表示方位。如《葬書》說:“取左為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陽宅十書》說:“凡房屋左側有流水者,謂之青龍;右邊有壹條長路,叫白虎;前面有個汗池,叫朱雀;後面有山頭,叫玄武,是最貴的地方。“於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成了風水中四神的名字。但是當這四種動物開始作為風水中的方位神時,壹時無從考證。但在河南資陽西水坡發現的仰韶文化墓葬中,有明顯的用蚌殼制成的“青龍”和“白虎”圖案,位於墓葬的兩側。如果說墓葬中的“青龍”和“白虎”的圖形也具有指向的作用,那麽後世風水著作中“青龍躍起,白虎臥虎”的思想則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其實在古代,人們就有明確的方位神概念。正如《禮記·曲禮上》所說:“行,朱雀前而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這四個神的名字代表了四個神的名字,形成了東西南北四個天象。所以《淮南子·天文訓》說:“最貴的神是青龍。“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作為四方之神,後來受到道教的尊崇,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青龍、白虎等四神為方位神,各部鎮守城、鎮、宅。符合以下條件者,可稱為“四神地”或“四靈地”。其條件是“玄武垂首,朱雀舞,青龍風,白虎馴。“也就是說,玄武方向的山峰向下看,朱雀方向的山要來朝唱歌跳舞,左邊的青龍山不斷起伏,右邊的白虎山形臥姿矯健。這樣的環境是“風水寶地”。組成壹個風水寶地,不僅要“四象齊備”,還要有脈絡、案沙、廳堂、噴嘴、方位。”《陽宅十書》說:“人之居宜以山川為主,其來脈最有力,此為重。”“陽宅的故事也是壹樣,活著也要寬大為懷。唐明應該容納壹萬匹馬...或從山上或平原。前後左右有水,左右有路。”“更需要把管口收拾壹下,不要太勉強成壹分錢。群星近廳,案底不窄。這個說法是根據壹般情況,並沒有什麽奇怪的分級。“這是壹個宏觀環境上的風水寶地模式:即北方山巒連綿,南方低山丘陵遠近呼應,左右群山環繞,戒備森嚴,中間廳堂分明,地勢寬敞,水流蜿蜒,是壹個理想的風水寶地。正如佛印在《風水講義》中所說:“山勢起伏,高低錯落,曲聲活潑,中心出脈,穴位突起,龍沙虎沙圍重,山在水外,層層護衛,富可敵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