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後壹次科舉考試是在1904年,這次考試還產生了狀元、第二名和探花,分別是劉春林、朱汝珍和商。
1,狀元劉春林。他獲得河北人中頭獎的時候才32歲。他字寫得好,小楷字畫算是上品。辭職後,他成了壹名書畫收藏家。他作為北平市長斷然拒絕拉攏日本人,遭到日軍報復,搶走全部字畫藏品。劉春林死於1944。
2.第二名朱汝珍,廣東人,獲獎後任翰林院編輯。他活躍在南書房(皇帝讀書的地方),與當時的溥儀接觸較多。清朝滅亡時,他幫忙寫標語、橫幅等。簽名的時候從來沒有寫過?共和國,來表達他們的立場。朱汝珍於1943年夏天中風去世。
3.探索尚柳巖。他先後以狀元和第二名的身份赴日留學,尚先後在清政府擔任副職。清後在德國漢堡殖民學院(即德國漢堡大學)工作,1916回國。商死於1963。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壹個三強,他們在文學和書法方面的才華和造詣,為後人所大加贊賞。可惜他們生不逢時,沒能有多少出息。但在亂世,他們依然保留著中華兒女的節氣,寧願做土人,也不願做漢奸。封建時期的科舉考試比現在的高考選拔人才更加殘酷。為了獲得名聲,古人晚上努力學習,希望有壹天能夠報效國家成為第壹。
我們生在最好的時代,國家給我們提供了最好的教育資源。我們在秦英更加努力地工作,增長知識,為我們的夢想和國家建設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