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歷史文化
廈門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東經118 04″′,北緯24° 26′46″,陸地面積1565.09平方公裏,海域面積300多平方公裏。轄思明、湖裏、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傳閩南話。
金太康三年(282),設同安縣,屬晉安縣,後並入南安縣。唐貞元十九年(803),大同場設在南安縣西南,五代後於唐四年(933)升為同安縣,屬泉州。宋隸屬清原軍、平海軍、泉州軍。元屬泉州道。明屬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建廈門城,清順治七年(1650),鄭成功駐廈門,十二年(1650),設思明府。康熙十九年(1680)廢止;二十三年(1884),在臺下設駐防道,道隱駐臺(雍正六年,臺府改為臺道),二十五年(1686),泉州府分防堂,雍正五年(1727),設興泉道。光緒二十九年(1903),廈門鼓浪嶼成為“租界”。民國元年(1912),同安縣、金門、大榭縣的嘉禾裏(廈門)位於思明縣。九月升為四明府,廢之。
193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簡稱“福建人民政府”)設立廈門特別市,後被撤銷。同安、思明兩縣屬於第五行政監察區(在同安)1934。1935年4月,在廈門設立廈門、鼓浪嶼等7個島嶼,撤銷寺右縣鶴山特區。與同安縣同屬於第四行政監察區(同安境內),5月1938至6月1945。1949年9、10月同安縣、廈門市解放,同安縣為第五區(1950年改泉州區、晉江區),廈門為省轄市,1950年6月廈門市設立開原、思明、鼓浪嶼、廈門。同安縣集美鎮1953隸屬廈門市管轄。1958,1年撤離赫山區,設置為郊區。8月,同安縣被錦江區劃入廈門市。1966年8月,開原、思明區更名為東風、向陽區(10月更名為1979)。1970年2月,同安縣歸錦江區,1973年6月,歸廈門市。杏林區成立於1978年9月。1987新增湖裏區,郊區更名為集美區。1997同安縣劃區。至此,廈門下轄鼓浪嶼、思明、開原、杏林、湖裏、集美、同安。
2003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同意調整廈門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1。思明區、鼓浪嶼、開元區合並為思明區,原三區行政區域歸思明區管轄。二、杏林區杏林街道辦事處和杏林鎮歸集美區管轄。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3.設立翔安區,將同安區管轄的新店、新圩、馬巷、內厝、大嶝五鎮劃歸翔安區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廈門下轄思明、湖裏、集美、海滄、同安、翔安6個區。
cnnj 2005-12-1 04:11
廈門的別稱
青門
晚唐時,羅隱為《潁州陳先生集》作序,其中有“甲午春()狀告於(羅隱)結婚,東歸青門。”說安辰曾經在唐憲宗九年(吳佳,814)去過長安(今Xi安),然後東去(西至Xi安,東至廈門)回到“清門”。清門也是廈門的別稱。
遲明仙坊所作《訪金榜上唐代陳喜儒藏地》詩中有“麥風雨寒碧樓閣”的詩句解碼“包青”為城堡的門戶,即“清門”,可以作為安辰西遊長安,即廈門的註腳。
新城市
清順治十二年,順治五年鄭成功被清兵炮轟,無險可守,於是拆除了部分城墻、衙門和民房,將官民遷到並州島,建立新城。人們把同安古城和並州新城區分開來。新城已經成為同安(包括廈門)的代名詞。
池賢芳的詩《登鼓浪嶼,中成韻》有這樣壹句話:“雖小,亦是門戶,有何不同?”新城盤曲折,古詩臥邊。“它描繪了他攀登鼓浪嶼,這是壹個“小而門戶”。在古老的日光巖上,他俯瞰湖西洞的“棱形洞”,睜開眼睛看到“新城曲折。“新城也指廈門市。
嘉禾裕
宋稱“夾河島”,屬泉州府同安縣夾河裏。
◎千戶,中左戶
李源的“千戶”,明確稱為“中左院”,是壹個行政機構,是廈的代名詞。《文怡》記載“梧州、嘉禾為全南守將”。"吳語是壹片陸地,在中左海上,中左門戶也.""那些被留在中間的人在湯加境外."
◎思明
清順治十二年,鄭成功依廈設思明府,民國元年改思明縣。從同安郡獨立後,升為四明府,第二年廢府仍為郡。州縣政府雖然也是行政機構,但“四明”至今仍是這個樣子。
桃園
據民國廈門市誌記載,“廈門島如桃”,景點為“小桃源”。工信部時代的鼓浪嶼被稱為“世外桃源”。今天廈門“桃源”的別稱,不是桃花源的假象,而是“海上花園”的現實。
◎《魯豫》《玉門》《廬江》
“魯豫”、“玉門”、“廬江”是從地形、河名、家禽等方面來稱呼的。
cnnj 2005-12-1 04:11
“廈門”的來龍去脈
“門”是地名的通稱。哪裏有河流入海處的懸崖峭壁,在古代,船工和漁民形象地把客觀存在稱為門。廣東珠江口有虎門,特別行政區有澳門,福建閩江口有長門、五虎門,漳州九龍江口有海門、豪門,還有金門、廈門。“廈門”是“廈門”最早的通稱。
“夏”“虎”“澳”“龍”“海”“金”“豪”是土地和我的專有名詞。它的意義也是可視化。
以福建張夏為例:“海門”號進入九龍江廈門港水域;“豪門”在海門東北(明史)。根據方向,現在應該是在魚仔尾附近。那個地方有壹個叫“侯氏”的村子,現在是廈門到漁仔尾的客船的終點站。“後”字在閩南話裏叫“胡”或“胡”,在辭海裏解釋為“壕”。這樣,在“胡”字的語音中就有了“好”字的痕跡和“胡”字的諧音。而“海門:下至鼓浪嶼、廈門島,都是潮汐進出的通道,就像虎峪河水的門,也就是“豪門”。豪門下面的壹個門叫廈門。海門、浩門在明代並未命名,而廈門在明初就已命名,均在明代洪武二十七年建城之前。
清道雲《廈門年譜序》說:“廈門在泉州、漳州之交,是東南門戶……”《廈門形勢誌》說:“金廈危,關口也守。”都說廈門是“門戶”。
“下”和“下”在閩南話裏不讀,聲、韻、調都壹樣。所以廈門的“廈”是從“夏”演變而來的;從“廈門”到“廈門”的變化,是文人雅士提煉出來的。
人們習慣稱北方為“上”,南方為“下”;閩南人也習慣稱北方人為“北定(山東)人”;稱呼南方人為“下南方人”在連接“門”作為門戶方面,可以說“廈門”是“閩南的海上門戶”,比籠統的“樓門”或“華門”更具體準確。
總之,“廈門”變成“廈門”,早在明初就有了命名,而不僅僅是洪武後期。周德建城,只是用。
中國新聞網2005-12-1 04:12
廈門的四種建築風格
廈門的四種建築風格
廈門的建築風格獨特而富有魅力,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如果說紅磚房和“嘉庚風格”的建築蘊含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那麽鼓浪嶼的歐式建築和廈門的騎樓則體現了異域建築風格的璀璨。
壹.歐洲建築
去鼓浪嶼輪渡碼頭,沿鹿角頂-福建路-鹿角路-復興路,轉漳州路,是首選路線;二是從黃巖路-筆架山山頂轉安海路-顧欣路。這兩條路線可以看到鼓浪嶼代表性的歐式建築。
建於1844和1870的英國領事館已被拆除,新建的建築沒有了原有的韻味。在穿越它們的時候,我們只能做壹個歷史的回顧。穿過仿英式建築的日本領事館和東方建築的日本警察廳,就到了哥特式的天主教堂,教堂的尖尖藝術很有個性,值得壹看。
走出天主教堂,向左轉,妳會發現榮源堂,這是壹座以羅馬圓柱為支撐,以歐式風格為主的精品別墅。三樓有中國的建築思維,與雅致的園林相得益彰。很吸引人,值得深思。對面是“海上天堂結構”,五棟別墅各顯特色,中間的樓和兩邊的別墅最美。中間的建築是傳統的歇山頂,但主體是歐式風格,中西合璧,頗具特色,尤其是中間山脊下的藻井更為美觀;兩邊都是巴洛克和中國古典藝術的結合,也很漂亮。
林爾家住的八角樓,是壹座具有巴洛克韻味的南歐建築。故事很多,壹定要細細品味。升旗山腳下的李清泉別墅擁有豪華現代的建築和寬敞寧靜的花園。這是壹個理想的家。不要被大門上的“古戎”字樣所迷惑。這是“古戎”的筆誤,因為別墅建在古榕樹下。
漫步到復興路西端,綠樹鮮花中有兩棟維多利亞風格的白色別墅,這是福建凸版印刷創始人白登碧的別墅。雖然外表陳舊,但依然保留著當年的韻味,別墅裏的很多人物和故事,聽著也是百聽不厭。
看完白家別墅,轉到漳州路去看林語堂和廖翠鳳的新娘房。廖家別墅是鼓浪嶼壹座合格的老洋房,有許多關於中國著名文學大師林語堂的軼事,足以提高旅遊的趣味性。
曾被譽為“中國第壹別墅”的黃家花園中樓,是英式豪華別墅,具有東南亞的韻味。看看上下用楠木裝飾的大廳,還有大廳後面價值654.38+萬元的意大利大理石樓梯,就夠驚艷的了,更別說別致的後門廊和特別打造的天臺了。
出了黃家花園,壹路上看著屋頂扭曲的林屋,然後就來到了筆架山山頂。山頂上有兩棟曾經是“審判法庭”的別墅,而已經成為危房的林文慶別墅,在蔓藤叢中仿佛有校長的身影!北面是春草堂、關才樓和徐佳別墅。春草堂是壹座中西合璧的小家樓,極其溫馨。徐佳別墅風格不拘壹格,莊重典雅,玫瑰紅的墻後仍能聽到徐佳四姐的琴聲。冠才樓是最獨特的建築,有著濃郁的荷蘭風格。主要景點有繩狀門柱、火槍手臉的窗楣、後弧的三樓,充分展現了其建築藝術美。
從觀才樓右側的石階,可以到達別墅。過渡路上有最美最大的歐式門樓、巴洛克式的立面、花壇,讓人過目不忘。然後順著小路走到安海路的範坡樓和西歐的小樓。範坡樓五顏六色的裝扮有洛可可的味道,“五只腳氣”長廊是東南亞風格的,但它吸引人的地方是樓前範坡唱歌玩耍的舞臺和進出都能看到幸福的門樓。不要小看西歐的小樓。年代相當久遠,是19世紀中期的作品。當年的建築造型、裝飾材料、墻繪顏色等。壹如既往,保持本色,風格依舊。這是壹座罕見的維多利亞式別墅。所有路過的歐洲人都會停下來拍照留念,舍不得離開。可以說是鼓浪嶼別墅中的瑰寶。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巷,壹拐就是楊家園。* * *有五棟別墅,都挺高級的。其中“中泉樓”的歐式窗戶最為漂亮,窗臺、窗套、窗楣都非常有藝術感。短暫的壹瞥就能留下深刻的記憶,它的供水系統令人難忘。
最後是八卦樓,全鼓最大的別墅,是廈門近代建築的代表,造型獨特,紅色穹頂最吸引人。它是模仿世界上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堂的石屋穹頂而建,傲然屹立在拱頂,成為鼓浪嶼和進出港口的巨輪的標誌。
第二,騎樓建築
在華南和東南亞的城市隨處可見的騎樓,是這個地區和城市的壹大特色。在1920期間,廈門市議會在規劃和建設廈門新城區時,將騎樓作為市場的主要形式。
這些臨街的商家,其商業店面與騎樓相連,人住樓上,家用、商用、公用融為壹體。到1932,新城區已經構建成以四橫(開元路、大同路、思明西路、中山路)和壹縱(思明南北路)為框架。直到1980廈門成為經濟特區,這個框架才被打破。騎樓為廈門人民服務了六十年,在廈門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如今,雖然廈門的市區擴大了幾倍,新城區變成了“老城區”,新建的城區也沒有了騎樓市場,但人們還是懷念騎樓,因為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太多的溫暖和實惠,難以割舍!
要坐車下樓,找個熟人,現場擺個小茶幾,泡茶,聊天,聊鼓浪嶼別墅的很多人和事。此刻人在遠方,溫暖自然,這顯示了廈門的地域和人文優勢,這是北方的市場看不到也不可能看到的。喝了三輪烏龍茶,我累得神清氣爽,輕飄飄地走回住處。
所有走在騎樓裏的店鋪都對妳敞開心扉,隨意挑選,同意就成交,不同意就轉身離開,形成壹種不經意的默契。沒有人對妳說三道四,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
雨季,騎樓為行人擋風雨;九夏晴,是騎樓為行人擋住了陽光和暑氣。50年代,蔣介石天天飛來,時不時放壹串炮,下壹個“蛋”就走了。聰明的廈門人把騎樓的柱子連起來建了女兒墻,“五腳氣”變成了“寬壕”。商人依舊做生意,行人依舊議價,騎樓成了避風港。
如今的街機依然生意興隆,溫馨無比。有時它仍然是壹個吃晚餐喝茶的地方。朋友們捧著茶吃著蛋糕,周圍壹個人也沒有。他們還是看著匆匆而過的行人,直到燈亮了,站起來說聲謝謝,累了,裝作很舒服的樣子握手。在新時代,拱廊已成為社交和娛樂的場所。
正因為如此,很多商家意識到了樓下騎行的商機,把很多商品搬到了騎樓上,揮手、喊叫、鼓掌、試用,都忙得不亦樂乎。《五個腳夫》裏的商業氣息非常濃厚,經久不衰,這是廈門今天的壹道風景,也是壹個時代的特征!保護騎樓不就是保護廈門人的心情和文化嗎?
中國新聞網2005-12-14:13
廈門的四種建築風格
第三,紅磚房
紅磚房是中國最美的房子,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寶。
建築可以詮釋壹個城市的歷史演變。來到海滄管委會,首先看到的是整齊美觀的小高層建築,讓我們讀出了海滄發展的步伐,讀出了海滄人的智慧和力量。因為幾年前,這裏還是石塘大隊的村子,縱橫交錯的樓房和散布在山坡水塘裏的紅磚房、花崗巖石房,現在卻是筆直的馬路和熙熙攘攘的商業街。
隨著海滄的發展,我們尋找它的足跡。
我們站在別墅的院子裏,眼前的建築讓我們驚嘆不已,這座別墅是陳氏家族創建的。別墅的規模和藝術遺存絕對是福建最高的。別墅原是陳家辦的中學。院子裏有三個臺階。在繁忙的農忙假期後,農村社會戲劇在舞臺上表演,以祝願豐收。舞臺四周的墻裙上鑲嵌著福建最精美、最巨大的磚雕,“百花園”、“動物園”、潑墨山水的雕刻拼接更是壹絕。
從八卦門、樓道、後花園,雖然蓮芯裏的八角亭已經不存在了,但是站在核心裏,我們完全可以看到中國農村村落的家族共同體的規範條例:家、教、祭。大多數農村村莊都有良好的生活環境、教育場所和祠堂,這三個要素按照各自的位置相互協調。住在東邊,教育在南邊,祠堂在西邊,周圍壹片荷花盛開,真是理想的福地(荷花地穴,四面八方美)。家是紅磚房,三雙曲燕尾,馬鞍保護,在藍天白雲下,在碧水芳草之間,特別舒服。李安堂中學環境安靜,是學習的好地方。家廟是的壹座紅磚房,是陳家人祭祖的地方。三者巧妙結合,各有定位,構思巧妙,令觀眾大呼過癮。
帶著對蓮花島的美好印象,我們來到了新潟。
辛坤曾用名辛江。宋元時期,中原人民為躲避戰亂而遷徙,選擇了馬鑾灣的水邊,居住在蔡建偉山的風水寶地。他們努力工作,創業,其中壹些人出國謀生。幾千年後,人才輩出。直到解放前,形成了約200戶500多間紅磚房。村裏有各種各樣的家園、教育和祠堂,還有自己的商業街來保護村民的安全。無論妳走到村子的東、南、西、北的什麽地方,都會被保存完好、展翅高飛的燕尾、穩重厚實的馬鞍屋頂所吸引,被勤勞勇敢的先民在這裏創造的紅磚房所折服。
新窯洞裏的紅磚大樓太多了,看不完,但只要妳看過緬甸鹽商邱信修建的三進院落,規模宏大的大六規,邱會作瑞明家的三進大樓,興州切園的雙護大樓,明代修建的祠堂義骨堂
新建的紅磚住宅小區規模全省獨壹無二,蘊含著深厚的建築藝術、文化藝術,走在弄堂裏,可以看到許多在城市裏永遠看不到的藍天下的燕尾脊美景,可以觀賞到各種形式的砌磚技術和工匠們創造的磚石巧妙組合, 而且在三合院、四合院、木興院、胡厝之間可以看到日月井、龍虎井,尤其是花開富貴、吉祥長壽、福禍避邪的吊魚擺件。 以及精致耀眼的鍍金、貼金、裝飾木雕、懸瀑、神龕、牌坊、麻雀、橫梁、月板、蓋子,還有無數手工雕刻的石雕工藝、臺子和墻裙的臺腳,撐起了整個紅磚民居。
可以說,去壹趟海滄、信宜,絕對是壹種高級的藝術享受。如果妳還不夠,那就進壹步挖掘這些紅磚房主人的故事,從他們創業的艱辛中體味人生的哲理,從而撫平心靈的缺陷,促進思維的完善。
第四,“嘉庚風格”建築
“嘉庚風格”建築主要集中在集美和廈大。
陳嘉庚先生在南洋的22年,親身經歷了帝國主義殖民者的欺淩和壓迫,嘗到了洋人的傲慢,精神受到了深刻的創傷。當他有了反抗殖民者的資本,自然會體現在他的行為上。從1920開始,他發明創造了閩南燕尾嶺、馬鞍嶺和中國傳統的歇山頂,壓在西方建築上,以示中國人的自尊,他壓抑已久的情緒得到了宣泄,從而獲得了驕傲的快感。這就是“穿西裝戴帽子”的“嘉庚式”建築的心理特征。這在廈門是絕無僅有的,至今無人跨越。
“嘉庚風格”的建築,近看很美,遠看更美,遠看更美。妳不妨在龍洲池南岸歇息,選擇壹個寬闊的視角,悠閑地坐在木麻黃下,看著對岸的道南樓、南潯樓,宛如美人群裏最美的美人,在藍天下熠熠生輝,池中倒影如水中荷花。隨著白鷺的蕩漾,建築物的影子就像無數彩色的習題在水中飛舞,難以形容,比瑤池仙境還要好!
向南望去,王先生用解放紀念碑裝飾斜頂峰,傲然挺立在海天之中,雄偉壯觀。恐怕這是中國唯壹的紀念碑了。
走近南路大廈,零距離接觸,角落、圓柱、感覺處處顯示出陳老師的獨特思考。他利用廈門多彩的花崗巖,將古代的出磚進石技術發揮到極致。妳看,角與角搭配,筒與筒拼接,墻有墻的花式,顯示出花崗巖無與倫比的美。半個世紀後,誰能超越?當妳情不自禁地用手觸摸這些工藝品時,妳突然感到對丈夫的尊重,突然感到“嘉庚風格”建築的無窮魅力,妳舍不得離開。
沿著七星池湖向西走,來到華僑補習學校(原水利業務部),只見綠色的玻璃和紅色的瓦頂連成壹片。綠玻璃深沈穩重,紅瓦(嘉庚瓦)艷麗歡快,相映成趣。在廈門大橋的映襯下,仿佛觸碰到了它的歷史年輪,我的思緒也隨著橋上的車輛飛走了!
特別是綠琉璃瓦頂上伸向藍天的六道燕尾脊,不代表陳先生敢為天下先嗎?看廈門、閩南、臺灣省的紅磚建築,只有兩四個燕尾,但陳老師建的樓有六個燕尾,雙向騰飛,靈動美觀。從這壹點來說,陳老師的開拓精神還是相當值得後人認真思考和學習的!
走過集美學村的每壹棟樓,每壹條街,我們都能時時刻刻感受到陳嘉庚先生的存在。它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無論是精神上的還是建築上的,都是如此沈重,以至於我們和後代都無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