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1600年前,樓蘭王國消失了,只留下壹座古城的遺跡。樓蘭古城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東89° 22′22″、北40° 29′55″處,距羅布泊西北角、孔雀河南岸7公裏。
樓蘭王國的古代史尚不清楚。樓蘭這個名字最早見於史記。“漢朝歷史。《匈奴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知望千泥城,往陽關壹千六百裏,長安六千壹百裏。1570戶,4.41萬人。“公元前3世紀左右,樓蘭人建立了壹個國家,當時樓蘭由越人統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敗嶽家,樓蘭歸匈奴管轄。
據《史記·大宛列傳》和《漢書·西域傳》記載,早在公元2世紀,樓蘭就是西域著名的“城墻之國”。東連敦煌,西北連焉耆、尉犁,西南連若羌、且末。古絲綢之路的南北道路從樓蘭分叉。
中國魏晉梁倩時期西域首席史官辦公室。位於新疆羅布泊西北部。因遺址出土的漢文文獻稱該城為“庫洛來納”,與“樓蘭”、“陸璐文”相對稱而得名。20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等人多次來到這裏盜掘。20世紀50年代以後,中國學者進行了調查和發掘。
樓蘭是西域三十六國之壹,與敦煌接壤,與公元前後的漢朝關系密切..古代樓蘭的記載是根據《漢書·西域傳》、法顯和玄奘的記載。《西域記》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知望千泥城,往陽關壹千六百裏,長安六千壹百裏。1570戶,4.41萬人。法顯說:“這片土地崎嶇而貧瘠。俗人的衣服和韓的壹樣,只是地毯棕色不壹樣。它的國王遵守法律。了解小乘佛教的僧人有4000多人。”在行程的最後,玄奘三藏做了壹個很簡單的交代:“從那時起,他向東北方向行進了壹千多英裏,來到了故國那劍泊,也就是樓蘭地。"
漢朝的樓蘭國,時而成為匈奴的耳目,時而歸漢,玩弄兩面派的政策,在漢與匈奴之間,巧妙地維持著自己的政治生命。因為樓蘭地處漢與西域各國的交通樞紐,漢不能越過這壹帶去打匈奴,匈奴也不能假借樓蘭的實力威脅漢朝。漢、匈奴都極力推行軟化樓蘭的政策。
漢武帝派博望侯張騫出使大月氏,但未能締結攻守同盟。之後又派兵討伐遙遠的大宛王國,多次向西方各國派遣使節。這些使者經過樓蘭時,樓蘭不堪重負,甚至殺死了使者。漢武帝終於出兵討伐樓蘭。結果作為投降的證據,樓蘭王子被送到漢朝當人質。樓蘭還派太子去匈奴,說在匈奴和漢之間嚴守中立。此後,漢遠征軍攻打匈奴某諸侯國時,樓蘭王與匈奴結親,在國內設下埋伏,觸怒漢室朝廷。漢武帝再次出兵討伐樓蘭,逼得都城屹立泥城。樓蘭王嚇壞了,馬上開城門道歉,武帝讓他監視匈奴的動靜。公元前92年樓蘭王駕崩,漢朝被劫為人質的太子回到皇位。王子很傷心,不想輕易回國,他的弟弟繼承了王位。新王不久前駕崩,匈奴人借此機會,帶著在自己國家被扣為人質的前王長子繼承皇位。漢武帝聞訊後大吃壹驚,趕緊派使者勸說新建立的國王到漢室朝廷來挾持他,但沒有成功。之後的兩三年,漢與匈奴之間沒有發生大的事件,表面上很穩定。樓蘭邊境靠近玉門關,中國使臣經常通過這個緊閉的大門前往西域各國,途經樓蘭境內名為白龍堆的沙漠。沙漠裏經常有風,風像龍壹樣把流沙拋向空中,使行人迷失了方向。漢朝不斷命令樓蘭王國提供向導和飲用水。由於中國使節多次辱罵向導,樓蘭拒絕服從他們的命令,兩人關系惡化。漢武帝終於派刺客行刺新王。為了嫁給在漢室被挾持的太子,壹個瑪吉被送回樓蘭繼承皇位。但是國王害怕被暗殺。漢武帝以護王為名,出兵屯樓蘭境內,從而獲得了討伐匈奴等西域諸國的主動權。以上是漢武帝與樓蘭的關系。此後,漢朝勢力減弱,樓蘭再次背叛。
公元400年,高僧法顯西行取經,路過此地。他在佛典記載中說,此地是“天上無鳥,天上無獸,到處都是,只用枯骨作標識耳”。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樓蘭,在經歷了近500年的輝煌後逐漸消失,無聲無息地消失在歷史舞臺上。
公元4世紀後,樓蘭王國突然消失了。
《水經註》記載,東漢以後,樓蘭因塔裏木河中遊註水河邊改道,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領65438+萬的士兵來到樓蘭,還從鄯善、焉耆、龜茲等地召集了3000名士兵,日夜向樓蘭註水,緩解樓蘭的缺水問題。然而之後,盡管樓蘭人盡了最大的努力和嘗試疏浚河道,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為缺水而被廢棄。
據說樓蘭的死是人類違反自然規律造成的。樓蘭人盲目濫砍濫伐,導致水土流失、風沙侵襲、河流改道、氣候異常、瘟疫流行、水量減少、鹽堿堆積,最終導致王國必然滅亡。
反正有壹點是肯定的,樓蘭人最後受到的打擊是瘟疫。這是壹種可怕的急性傳染病,傳說中稱為“熱巢病”。壹村壹病,壹家壹死。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樓蘭人選擇了逃離——就像之前的遷徙壹樣,是被迫的。樓蘭國崩,人盲目逆塔裏木河而行。哪裏有樹和水,他們就去哪裏,哪裏有生命,他們就去哪裏,而且盡可能多。樓蘭人欲哭無淚。當他們上路時,正趕上前所未有的沙塵暴。這是壹場被埋沒在天空中的大戰役。天很黑,飛沙走石,聲音像幽靈。理想的城市倒塌了,消散在陰霾中...
至此,輝煌的樓蘭古城從歷史中無聲無息地永遠消失了。雖然逃難的樓蘭人世世代代夢想著復興樓蘭,但夢想只能是夢想。而且,在夢的最後,連做夢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樓蘭還是沙塵暴的地盤,死亡的王國。
樓蘭:漢代在西域俗稱鄯善國,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東南部,是壹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
3800年,想想這是什麽概念,有多長。中原3800年還是夏朝統治時期。文章中的樓蘭姑娘,就生活在那個時代。不管當時的生活條件如何,樓蘭姑娘的美麗留給了生活在3800年後的我們。對於沒去過古墓溝的人來說,找到它並不容易。這裏實際上是壹個發展中的丫蛋地貌,類似的溝壑壹個接壹個,看似相連又分離。幾經周折,才在這個溝壑群中找到了古墓溝。古墓溝離孔雀河只有幾裏地,墓地選在平臺上,也有防洪的危險。好像當時的人都很看風水。“第壹眼看到墓地,給人壹種震撼感。在廣闊的墓地上,仿佛落下了無數顆光芒四射的“太陽”,每壹顆“太陽”都是壹座墳墓。這壹幕讓我不禁想到:後羿射向太陽的九個太陽是不是都落在這裏了?每個墓地都有壹個“核心”,由緊緊盤繞的胡楊木樁組成。我數了數,每個墓地的胡楊木圈有7層。“7”這個數字在當時壹定是有某種含義的,也許和寶塔是7層樓的含義是壹樣的。在墓地的外圍,有壹些淺埋的小墓。正是這些小小的墓地,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當第壹具木乃伊出現在我們面前時,大家都急忙上前拍照,留下了永久的紀念。我陷入了沈思。我看過斯文·赫定拍的樓蘭女屍的照片,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沒想到,我會親眼目睹樓蘭女屍的真實形象,給我的感覺非常強烈。樓蘭小姐真的很漂亮。他們的臉很小,下巴尖而圓,眼睛很大,似乎能讓我們感受到那雙明亮的眼睛裏的清澈和欣慰。長睫毛由來已久。高高的鼻梁強烈的提升了整張臉的美感。濃密的黃褐色自然卷曲的長發,披肩隨風散開後,頭頂卷成壹個尖尖的氈帽。深棕色氈帽的邊緣用耀眼的紅色羊毛裝飾,顏色和諧美觀,帽頂左右兩側還有幾根色彩鮮艷的羽毛。脖子上圍了壹圈天鵝絨的皮草,既保暖又好看。赤裸的身體緊緊地裹在羊毛毯子裏。露在外面的腳穿著壹雙補了好幾次的短腰皮靴。整體形象是壹個迷人漂亮的女孩。據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炳華研究員告訴我,他們以古古溝墓地出土的木材、呢子、羊皮為材料,邀請了國內多家權威研究機構,做了10組碳14測定。除了兩組相差較大,其余都在3800左右。基本上可以認為古古溝墓的埋葬年代在3800年前左右。曾經有壹個故事,講的是兩組完全不同的測量值。那壹年,新疆考古所將樓蘭女屍送往上海展覽,心急的記者第壹個趕到機場迎接她。考古所負責護送的同誌不小心把女屍的年齡說錯了。第二天,上海《解放日報》首先刊發了樓蘭女屍六千年的報道。6000年的年齡,遠遠超過了埃及法老木乃伊5000年的記錄,引起了世界的轟動。好在後來大量的檢測結果出來,彌補和糾正了這個錯誤。樓蘭女屍雖然只有3800歲,但保存在自然狀態下,保存完好,足以創造世界紀錄。在出土的女屍上,我們在她纖細的金發中發現了枯萎的臭蟲和死去的虱子。虱子和臭蟲都是“熱致性”寄生昆蟲,但它們並沒有因為人類的死亡和降溫而離開,還是與美麗的樓蘭姑娘產生了深厚的戀情?這可能是壹個值得昆蟲學家進壹步研究的新課題。美麗的樓蘭姑娘的生活其實很艱難。從她腳上穿的織得很差的毛皮和打補丁的皮鞋,可以看出當時的物質並不豐富。從出土的木乃伊或人骨標本可以看出,人死的時候都很年輕,艱苦的生活環境使他們過早地耗盡精力,走向生命的盡頭。樓蘭從何而來?看到古墓溝裏的女屍後,從高鼻梁、黃棕色卷發、尖氈帽上,突然覺得她們和今天的塔吉克人很像。考古學家告訴我,我的感覺是正確的,他們確實與塔吉克人有某種親緣關系。在古羅蔔人的墓葬中,包裹屍體的毯子上有壹個小袋子,袋子裏有壹些細亞麻枝。根據瑞典學者貝格曼的說法,這種埋葬習俗類似於印度波斯人的埋葬習俗。在宗教儀式中,歌羅西人用壹種植物來制造所謂的“馬浩”或“索瑪”,這樣靈魂就可以安全升天。古代袍人使用的亞麻碎枝大概就有這個功能。巴什人是古依蘭人的壹個分支,新疆的塔吉克人也是古依蘭人的壹個分支。這種習俗的壹致性也可能是他們民族起源的反映。當然,相鄰地區也有可能由於文化觀念的交流而在壹些習俗上表現出壹致性。新疆考古學家還對樓蘭郊區墓葬中出土的6個頭骨進行了民族誌測量,其中5個屬於歐洲人種,1屬於蒙古人種。5個歐洲頭骨中有4個形態相似,接近地中海東支的印度-阿富汗型,另外1個介於地中海型和帕米爾-費爾幹納型之間,但在很多特征上可能仍是地中海人的變異。屬於蒙古人種的頭骨,略接近南西伯利亞的類型。由此可以推測,古洛布人的民族構成在歐洲人種的東地中海分支中是相當占優勢的。這壹特征與帕米爾塞克居民相似,表明他們之間有著密切的種族系統關系。個別蒙古人頭骨的存在也說明古洛布人的人類學構成並不是壹個純粹的歐洲人種。羅布泊凹陷與塔裏木盆地在地質時期曾是古地中海的壹部分,但在切斷了與地中海的天然聯系後,在歷史時期的人類學上表現出驚人的相似性。這個事實說明環境和社會是遺傳的。
有專家指出,孔雀河和切爾欽河匯入塔裏木河,經庫魯克河進入羅布泊。羅布泊是古老的樓蘭的生命之源。羅布泊的遷移使樓蘭的水源枯竭,導致植物死亡,造成氣候惡劣。樓蘭人繼續留在這裏只能等死,只好棄城而去,樓蘭古城將在歷史中消失。
許多學者也認為,古代樓蘭的衰落與社會人文因素密切相關。我國古籍記載,古樓蘭國最後存在於東晉十六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北方的很多民族都成了諸侯,互相爭鬥。而樓蘭是兵家必爭之地,兵家必爭之地。頻繁的戰爭和掠奪破壞了樓蘭的植被和交通及商業地位。沙漠邊緣的古國,沒有這兩個基本要素是不可能存在的。於是,就成了今天滿是黃沙的遼闊景象。
但樓蘭被拋棄的真正原因是什麽?專家學者仍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