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亮死後,此園改為都察院右副兼湖廣總督秦瑤所有。秦瑤是林東黨的成員。萬歷十九年(公元1591),因老師張被人追殺,被革職回鄉。回到無錫後,因政治上的失敗而抑郁,於是將抑郁之情寄於山水,並借用王羲之“寄山河影”的詩句,將園名改為“吉昌園”。萬歷二十景,秦瑤壹壹作詩。
清順治末年,康熙初年,秦瑤的曾孫秦德造重修。當時著名的園藝師張廉和他的侄子張世應邀精心裝飾,山水經營,泉石錯落,園景益形。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各六次遊覽此園,是此園的鼎盛時期。其間,雍正初年,秦德造的長孫秦道然因朝廷爭鬥被囚禁,園中被削出西南角,在巫溪縣建貞操殿。乾隆元年,道然三子秦在殿試中探花,入芷南書房。第二年,他遭受了陳情表,但他被釋放,花園被歸還。德造二房之孫秦瑞錫,秦家首富,投入白銀三千兩,獨立創新,保存古園,成就斐然。
乾隆十壹年,宗親議“只有園亭屬於遊覽之地,必須建立家廟,方能成仙”,將園中的嘉樹堂改為“雙孝廟”,吉昌園為祠堂公產,故又稱“孝園”。新朝末年(公元1751),乾隆首次南巡,定吉昌園為遊覽之地,歡喜其幽靜之地,與他合影回國。他模仿了北京清漪園萬壽山東北麓的惠山園,也就是現在頤和園裏的“諧趣園”。鹹豐、同治年間,吉昌園的建築大多毀於大火,後略有修繕。1952年,秦後裔將私家園林交給國家進行保護性修復。原來的貞操殿也被並入花園,也就是今天的“兵禮堂”的壹個小院。後來,九石土司城相繼重建,嘉樹堂、梅婷和鄰近的梵天閣也相繼重建。
從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到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的整整壹百年間,兩位皇帝12次巡行江南,總在此遊覽,留下了許多詩詞、匾額、對聯。高宗乾隆認為“江南勝景最老,唯有惠山秦園最老”,“愛其隱居”,於是帶著圖紙回京,在清漪園(今頤和園)萬壽山東麓建園,命名為惠山園(公元181年改名為“和諧園”)。吉昌園目前還保留著兩塊碑刻:康熙的《山色流光》和乾隆的《玉尾金燒》(玉尾指的是壹股流水,金燒指的是壹座假山)。
吉昌花園位於無錫西郊東側的惠山東麓,在惠山街的席暉公園內,毗鄰惠山寺。園址原為惠山寺及其他兩位僧人的住所。它被秦晉收購了鳳山),明嘉靖初年(約公元1527年),它被改造成壹個花園命名為“谷峰山莊”。元貴人侄兒秦進喜,江西使秦漢父子秦亮。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漢修園舍,鑿塘疊山,又稱“谷峰山莊”。秦亮死後,園改由都察院右副使、湖廣總督秦亮的侄子秦炎掌管。萬歷十九年(公元1591),因太傅張被追而罷官。回到無錫後,寄情於山水之間,疏浚池塘,建園舍,建二十園,每園壹詩。就拿王羲之的詩《答徐椽》來說:“以仁智為樂,寄幸福於山川”。1952年,秦氏後人秦良公為國獻園,無錫市人民政府對其進行了修繕保護,逐步恢復了古代園林的風貌。吉昌園是中國南方著名的古典園林。於6月1988+10月13在國務院申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 2000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太平天國戰爭中被毀的吉昌園東南由席暉風景區修復。先後修復了徐靈亭、仙月亭、臥雲堂等建築,恢復了全盛時期的園林景觀,使整個古代園林充滿了雅致。
吉昌花園屬於山莊類型。現吉昌園面積14.85畝,南北長,東西窄。景觀布局以山塘為中心,巧借、混搭自然。假山依惠山東麓,形似殘脈。還形成壹條蜿蜒的小溪,“二泉”在其中流淌,汩汩有聲,世稱“巴音溪”,與前方曲池“金惠壹”遙遙相對。潘宇亭廊、知魚門檻、七星橋、涵碧亭、清魚廊依水而建,與假山相映成趣。園中樹木參天,竹影搖曳,蒼涼婉約。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疊石、精致的理水、洗樓,在江南園林中獨樹壹幟。
總的來說,吉昌園的成功在於其“自然的山,精致的水,簡潔的園,古拙的樹,巧妙的風景”。難怪清朝的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多次到訪這裏,壹次次吟詩作賦,可見他們的喜愛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