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滅絕的動物有哪些
白暨豚(心疼)新疆虎1。中國犀牛中國犀牛1922中國犀牛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省份,它們主要生活在靠近森林邊緣的山區。中國犀牛壹般長2.1-2.8米,高1-1.5米,重1噸。它有許多獨特的特征,如異常笨拙的身體,短柱狀的四肢,巨大的頭部,厚如盔甲的皮膚,吻部有單或雙角,頭部兩側生有壹對小眼睛。雖然它們又大又醜,但卻是膽小無害的動物。然而,當他們受傷或遇到麻煩時,他們很兇猛,很不尋常。他們經常盲目地沖向敵人,用頭上的角互相刺傷。雖然它們體積龐大,但它們仍然可以以相當快的速度行走或奔跑,在短距離內達到每小時45公裏左右。中國過去有三種犀牛:大獨角犀牛(印度犀牛)、小獨角犀牛(爪哇犀牛)和雙角犀牛(蘇門犀)。他們本應永遠生活在中國南方,但頭上珍貴的犀牛角卻成了他們滅絕的主要因素。自私的人把犀牛角當成珍貴的藥材,同時用它做象牙,雕刻成各種精美的工藝品。人們還殘忍地用犀牛的皮和血入藥,這在中國宋朝就有記載。造物主給犀牛壹個好的品質很重要。因為犀牛的稀少,所以更加珍貴。只有擁有權力和財富的人才能享受。清朝時,南方各省官員為了使犀牛角成為私有財產,發布通告,禁止民眾亂捕犀牛,只允許官方狩獵。就這樣,犀牛被官兵打死了。他們殺死犀牛,當場鋸掉犀牛角,然後大部分向上級和皇帝進貢,為日後升官發財鋪路。當時最多出動幾千官兵,壹次能抓幾十頭犀牛。當時,壹些民間人士為了致富,也大量偷獵犀牛。如此瘋狂的獵殺,到20世紀初,中國的犀牛已經所剩無幾。這時候的犀牛角就更加珍貴了,但是根據當時的官方數據,從1900到1910,官民交的犀牛角就有300多只,還不包括走私到國外的!之後犀牛就很少被抓了!1916年,最後壹只雙角犀牛被殺死...1920年,最後壹只獨角犀牛被殺...1922年,最後壹只獨角犀牛被殺...最近十年,* * *殺的不到10。公元1922年後,中國再沒人見到任何壹種犀牛。現狀:印度犀牛獨角犀牛,又名大獨角犀牛,長著鼻角,皮膚看起來像盔甲。它是壹只大犀牛,僅次於白犀牛。印度犀牛現在分布在印度北部和尼泊爾,雖然數量不多,只有壹千頭,但它仍然是亞洲最大的犀牛。爪哇犀牛sondaicus,也被稱為小獨角犀牛,外形與印度犀牛相似,但體型略小,只有雄性才有角。爪哇犀牛原本分布在東南亞的廣大地區,現在只存在於爪哇島的最西端和越南的壹片森林中。總數只有幾十只,是現存最珍貴的動物之壹。蘇門答臘犀牛是現存最小也是唯壹有毛的犀牛。和爪哇犀牛壹樣,原本分布在東南亞的廣大地區,現在分散了,但比爪哇犀牛分布更廣,數量略多,有幾百頭犀牛。2.中華Douc葉猴海南白腰葉猴1893白腰葉猴因其雄性臀部有三角形白臀斑而得名。又叫黃臉葉猴,海南葉猴,僅分布於我國海南島,國外分布於老撾、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白腰葉猴體長約0.61 ~ 0.76米,體長0.56~0.76米,體重約10公斤。白腰葉猴的身體顏色豐富多彩。除了臉是黃色的,屁股、肛門、尾巴都是白色的,臉頰上有壹圈白色的胡須毛,眼睛是深褐色的,周圍有黑圈。頸部有白色和栗色條紋,下顎有紅褐色簇毛,手腳為黑色,體毛大部分為灰黑色。白腰葉猴主要棲息在熱帶森林中,是晝行性、完全樹棲的猴子,經常在森林的樹冠內活動,幾乎不離開地面,不喝水,主要以樹葉、嫩芽和果實為食。他們擅長跳躍,動作優雅。跳躍時,它們的前臂伸過頭頂,後肢先著地,單方向可達6米。白腰葉猴是群居的,每壹群都是壹只雄性或幾只雄性和許多雌性。每組大概10,有時候能臨時看到幾個小家庭的大組。經常看到雌性在群體中是雄性的梳理,對連接個體之間的感情,維護群體成員之間的關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白腰葉猴成熟年齡較晚,繁殖率較低。雄性5歲達到性成熟,雌性4歲,壹次只生壹個孩子。中國的海南島很小,那裏的白腰葉猴行蹤詭秘,數量也不是很大。所以白腰葉猴壹直不為人們所知,直到1893 65438+2月20日,德累斯頓自然博物館的壹位天才首次記錄了海南島白腰葉猴的存在。這壹次,賬號成了最後壹個,因為到現在已經100年了,第二個也沒見到。近幾十年來,中國動物學家也在海南島進行了多次資源調查,但遺憾的是,再也沒有發現白腰葉猴。所以有人懷疑它們在中國滅絕了。3.中國突厥斯坦虎新疆虎1916新疆虎是中國虎種的五個亞種之壹。與它的“表親”孟加拉虎相比,新疆虎體型較小,有細條紋,毛色較淺。體長壹般為1.6-2.5米,尾長約0.8米,重約200-250公斤。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沙漠地區唯壹的虎種。據記載,其標本最初采自博斯騰湖附近,正式命名為1916。據記載,新疆虎主要分布在塔裏木河和瑪納斯河流域。但令人費解的是,至今沒有人真正看到或捕捉到它,也鮮有它活動的消息。如今,從全國各地趕到新疆的探險家或科學家都有壹個共同的心願,那就是找到新疆虎,給它們提供壹個穩定的生活環境,讓它們在這裏自由地繁衍生息。參與搜尋工作的專業人員隨身攜帶小型相機。如果他們能找到新疆虎並拍下它們的行動,就能獲得百萬元的高額獎金。搜尋行動的獎金由新疆探險旅遊公司提供。然而,科學家們懷疑搜索是否能得到滿意的答案。新疆只有5%的地方適合人和動物生活,但新疆老虎和人的生活環境基本相似。中國還有華南虎&東北虎。目前的情況也很令人擔憂。也許有壹天他們會離開這個世界。4.Pere大衛鹿麋鹿1900“四象”是麋鹿的俗稱,因為它的角像鹿,頭像馬,身像驢,蹄像牛。有人稱其角如鹿,頸如駝,蹄如牛,尾如驢,故得“四不像”之名。是中國特有的濕地鹿。繁殖期為6-8月,有求偶鬥爭。懷孕大概10個月,每個寶寶1-2。3歲左右性成熟,壽命20年左右。1900年在中國曾壹度滅絕,但幸運的是有少數在歐洲,只剩下18,保存在英國的烏邦寺。經過壹個世紀的保護,種群數量恢復了。1985年回到北京南海子,這裏是麋鹿物種的模式標本產地(1865年被法國傳教士大衛發現),也是元明清皇家獵苑所在地。麋鹿是壹種濕地動物。由於對濕地生境的適應,形成了壹種特殊的形態,即所謂的“四不像”,角似鹿而非鹿,臉似馬而非馬,蹄似牛,尾似驢。中國麋鹿從1985首批回歸38只,在北京南海子千畝鹿園放養後,逐漸繁衍,並遷至長江之濱的湖北石首,順利完成了回歸野外的“放歸”工程。此外,江蘇大豐黃海沿岸的麋鹿也在蓬勃發展。此外,中國20多個動物園飼養的麋鹿數量到2006年初已經達到1,300頭。麋鹿恢復和放歸的成功是我國保護野生動物的壹項成果,不僅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也是向公眾展示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重要例證。麋鹿是壹級保護動物,IUCN的IUCN紅皮書,極度危險。壹開始,來自歐洲的偷獵者在壹百多年後成為了該物種的拯救者。真是驚喜!5.普氏野馬普氏野馬1947是新疆本土野生動物。普氏野馬原產於新疆準噶爾盆地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幹旱荒漠草原,故又稱準噶爾野馬或蒙古野馬。它的身體很強壯,體長約2.8米,身高超過1米,體重約300公斤。體毛棕黃色,向腹部逐漸變為黃白色,腰背部中央有壹條深棕色的脊中線。鬃毛短而硬,深棕色,直立,不像家養的馬掛在脖子兩側。1878年,俄羅斯軍官普格瓦爾·斯基率領的探險隊從奇臺到巴裏坤三次深入準噶爾盆地秋沙河和地水泉地區,捕捉采集野馬標本,並於1881年被俄羅斯學者波利亞科夫正式命名為“普布斯基野馬”。由於普氏野馬生活在極其堅硬的沙漠戈壁,缺乏食物和水,還有低溫和暴風雪。人類對其棲息地的捕殺和破壞,加速了其滅絕的進程。在過去的1個世紀裏,野馬的分布區域急劇縮小,數量銳減,在自然界瀕臨滅絕。1947年,1匹野馬在蒙古西部被捕獲,並被送往烏克蘭動物園飼養。此後,再也沒有發現普氏野馬。6.臺灣雲豹臺灣雲豹1972臺灣雲豹比豹子小很多,壹般體長0.8-1.2米,尾巴0.7-0.9米,體重20公斤左右。它的花紋非常明顯,毛色基本為茶色和灰黃色,頭部和四肢有黑色的斑點和條紋。它的身體兩側有大片雲狀條紋。非常漂亮。臺灣雲豹是夜間活動的樹棲動物。它白天在樹上睡覺或藏在樹枝和樹葉中。它只在夜間出來活動和覓食,很少在地面行走。臺灣雲豹是爬樹高手。爬樹時,它又長又粗的尾巴能保持平衡,身上的條紋是樹上很好的保護色。臺灣雲豹膽小怕事。因為在野外很難看到,所以在1940之前臺灣有上千只雲豹。但臺灣省的人自私地發現,雲豹的皮毛高雅、柔軟、有光澤,是制作皮衣的上等原料。當時歐美有些人也很喜歡雲豹毛皮做的皮衣。雲豹的骨頭也被視為中草藥。所以臺灣的雲豹被消滅,大量捕殺。此時,臺灣省的現代工業社會正在迅速發展。森林被大量砍伐,雲豹失去家園,很多被餓死。壹些饑餓的雲豹被壹些有毒的家禽毒死了。由於大量狩獵等原因,臺灣的雲豹數量正在減少,盡管臺灣省地方政府早就對它們進行了保護。但仍有壹些不法分子屢偷屢捕雲豹。到20世紀60年代末,壹些專家統計,臺灣省的野生雲豹不到10只。然而,那些不法分子繼續捕殺雲豹。最後壹只臺灣雲豹在1938+0972年倒在了犯罪分子黑洞洞的槍口下。可惜從此以後,人們只能在圖片中欣賞臺灣美麗的雲豹。臺灣的雲豹永遠離開了我們。7.賽加羚羊賽加羚羊1950因鼻子特別大而腫脹,彎下腰,鼻孔長在最尖端,故名“高鼻羚羊”。體長100 ~ 150 cm,肩高63 ~ 83 cm,雄性成年體重37 ~ 60 kg,雌性29 ~ 37 kg。雄性有角,長28 ~ 37厘米,基部約3/4環棱,為琥珀色。體毛為濃褐色,腹部和內肢為白色,冬毛為灰色。人們通常所說的珍貴藥用羚羊角來自高鼻羚羊。在前蘇聯南部、蒙古和我國新疆北部的準噶爾盆地,廣泛分布於沙漠和半沙漠地區。以小群體生活,有時數百只大群體遷徙。冬季多在白天活動,夏季主要在早晚活動。有季節性遷徙現象,冬季南移至陽光溫暖的山坡。他跑得快,有耐力,被牧民稱為“長跑運動員”。食物主要是草和灌木。秋末冬初發情交配。雄性之間對雌性有激烈的競爭,但時間不長。懷孕6個月以上,每個胎兒1 ~ 2個寶寶。1歲,半性成熟。壽命為10 ~ 12年。發源於新疆準格爾盆地。中國的野生種群已經滅絕。現已引入我國,在甘肅、新疆半散放,並進行實驗研究,恢復野生種群。8.直隸獼猴1980年代,直隸獼猴曾是中國最北的靈長類動物,北緯40度40分的河北霧靈山是作為獼猴分布的北限而建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直隸獼猴由法國動物學家米勒·愛德華於1870年鑒定命名。武陵山區曾經是皇家風水寶地,長期禁止伐木狩獵,所以保存了很多物種。進入20世紀後,人們湧入武陵山區砍伐,使得獼猴越來越少。最後他們沒有熬過80年代,在霧靈山滅絕了。從此獼猴分布的北限名存實亡。9.海豚鹿1960海豚鹿是壹種小型熱帶鹿,主要產於印度、緬甸和泰國。然而,少數野生物種曾生活在雲南西部的耿馬縣和西盟縣。成年海豚鹿體長約100 cm,肩高60-70 cm,體重50 kg。雄性海豚鹿的頭上有壹條對角線,角的形狀細長呈三叉戟形,而雌性海豚鹿沒有角。它們的體毛是漂亮的栗色,身上有白色條紋,背上的條紋更明顯。海豚鹿腿短,身體強壯,所以看起來短而粗壯,不像梅花鹿那麽修長,這也是它被稱為“海豚”鹿的原因。海豚鹿沖刺速度不快,行動時喜歡低著頭,不如梅花鹿敏捷。海豚鹿喜歡獨自行動。偶爾會有兩三只鹿聚在壹起,但從不大群聚集。白天,它們躲在樹林和草叢裏,晚上出來覓食。直到1959-1960,中國才有少量野生豚鹿存活。然而,自然環境的迅速惡化和野生動物種群保護意識的缺乏,使得原本對生存條件要求不高的野生海豚鹿在中國迅速消失。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不得不宣布海豚鹿在中國滅絕。中國野生海豚鹿滅絕時間在1960年之後。10.小齒靈貓(80年代滅絕),又名小齒浣熊、小齒椰子貓。為肉食性貓科動物,體長40厘米至50厘米,體重1.5公斤至2公斤。它的尾巴比體長還長,面部中間有白色條紋,身體呈黃棕色,背部有三條縱向深色條紋。中國僅分布於雲南南部西雙版納的猛臘和猛養,藏身於熱帶山谷雨林和林緣灌木中。夜間和早晨活動,以老鼠、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昆蟲為食。除了20世紀70年代在猛臘獲得的2個標本和在景洪、猛陽獲得的3張獸皮外,80年代以來已經消失,估計已經滅絕。雲南是小齒靈貓分布的最北端界限,滅絕是因為開墾森林,種植橡膠,破壞了動物原有的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