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風水學 - 地下水功能評價結果

地下水功能評價結果

(壹)地下水資源的功能地位

華北平原地下水資源功能較強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太行山、燕山山前、黃河沿岸,如平谷-順義-豐臺-房山-定興山前、定州-安國-無極-新樂、獲嘉-原陽縣-黃河、長垣-臺前-東阿的黃河沿岸(圖8-30)。該區淺層地下水系統具有較強的再生性、調節性、可利用性和占有性,水質良好,是建立集中供水水源的可選區域。

華北平原地下水具有較強的資源功能,主要分布在灤縣-唐山-馮潤縣山前沖洪積扇群、玉田縣和薊縣以南-定地以北、順義以西、平谷以南-通州-大興-涿州-雄縣-來文-深澤-石家莊、武陟-輝縣市山前沖洪積扇群和齊。該區淺層地下水系統具有良好的可再生性、調節性、有效性和占有量,水質良好,為地下水適度開采區。

華北平原地下水資源功能壹般,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北部、西南部和南部,北部三河-香河-寶坻-武清區-豐南-灤南-昌黎壹帶。西南部邢臺-邯鄲-大名-浚縣-衛輝-濮陽-陽谷-聊城-惠民-濱州地區(圖8-30)。淺層地下水壹般具有可再生性、可調節性、可利用性和占有量,水質壹般,需要合理利用區內各種水資源,為地下水可調節開采區。

華北平原地下水資源功能較弱,主要分布在中東部平原,包括樂亭-唐海-寧河-天津-任丘-肅寧及其南部地區(圖8-30)。該區淺層地下水系統再生性、調節性、有效性和占有量較弱,不適宜地下水開采。

圖8-30華北平原地下水資源功能分布圖

華北平原地下水資源功能較弱,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平原鹹水區。沿漢沽-塘沽-大港-黃驊-河口地區由北向南,資源功能較弱。在海興-海口地區,為維護濕地景觀,應禁止開采地下水(圖8-30)。該區淺層地下水再生、調節、回收和保有能力弱,地下水質量差,不適宜開采。

(2)地下水的生態功能

華北平原地下水生態功能評價綜合考慮了湖沼環境(含濕地)、自然植被、土地荒漠化等因素,評價結果見圖8-31。

圖8-31華北平原地下水生態功能分布圖

華北平原地下水生態功能較強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的濕地分布區,如北部沿海的唐海縣和南部沿海的海口(圖8-31)。該區地下水系統的景觀環境維持、水環境相關、植被環境維持和陸地環境相關都很強,生態環境變化與地下水系統變化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地下水的開發利用可能會引起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

華北平原地下水生態功能較強,主要分布在渤海灣,從河口區沿海岸線到塘沽區以南的狹長地帶,北部為唐海縣以北地區(圖8-31)。該區地下水系統具有較強的景觀環境維持、水環境相關、植被環境維持和土地環境相關。生態環境的變化與地下水系統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地下水的開發利用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因果生態環境問題,因此應控制地下水位埋深,防止土壤次生鹽漬化。

華北平原地下水壹般生態功能區主要分布在廊坊北部、太行山山前平原東南部和東部平原,包括三河——香河、泊頭——冀州——巨鹿——廣平——臨漳,渤海灣河口區西南部——沾化縣東北部——無棣縣水灣鎮——沾化縣東北部——海興縣——黃驊市——塘沽區——漢沽區。該區地下水系統的景觀環境維護、水環境相關性、植被環境維護和陸地環境相關性均壹般,地下水生態環境變化與地下水系統變化之間存在壹定的關系,地下水開發利用可能引起明顯的因果生態環境問題。

華北平原地下水生態功能較弱,分布面積較大,主要分布在東部濱州市太行山前平原、燕山山前平原、杜店鎮-新濱城-利津燕窩-陳莊-沾化北-無棣-燕山-滄州-寧河地區(圖8-31)。該區地下水系統的景觀環境維護、水環境相關性、植被環境維護和土地環境相關性較弱。生態環境變化與地下水系統變化的關系較弱,地下水開發利用不會造成明顯的因果性生態環境問題。

華北平原地下水生態功能較弱,主要分布在京津地區及周邊,以及南部安陽-南樂線以南的廣大地區(圖8-31)。該區地下水系統的景觀環境維護、水環境相關性、植被環境維護和陸地環境相關性較弱,生態環境變化與地下水系統變化沒有密切關系,地下水開發利用不會造成因果性生態環境問題。

(3)地下水地質環境的功能

在華北平原地下水地質環境功能評價中,主要考慮地面沈降、地下水水質與地下水位的相關性、地下水補給變異性與水位變化的關系等幾個因素。評價結果如圖8-32所示。

華北平原地下水具有較強的地質環境功能,廣泛分布於華北中東部平原,如武清區-西青區-津南區-塘沽區以南-任丘東-大城-青縣-滄州-黃驊區、寧河-漢沽區、衡水以南的冀州-棗強-武義區(圖8-32)。該區地質環境的變化與地下水系統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地下水的開發利用可能引發嚴重的環境地質問題,因此應禁止開采,以保護地質環境。

華北平原地下水具有較強的地質環境功能,分布在地質環境功能較強區域的北部,如唐海縣-北辰區-廊坊-固安-霸州,渤海灣南部的海興-河口-濱州也屬於地質環境功能較強區域(圖8-32)。該區地質環境的變化與地下水系統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地下水的開發利用可能引發嚴重的環境地質問題,因此不宜開采地下水來保護地質環境。

華北平原地下水的地質環境功能壹般分布在冀東平原樂亭-灤南地區,北京東部的順義-通州、平谷地區,中部的白洋澱周邊,南部的東光-吳橋-故城-南宮-大名,黃河沿岸的東阿-齊河-濟陽地區(圖8-32)。該區地下水地質環境作用壹般,地質環境的變化與地下水系統的變化有壹定的關系。地下水的開發利用可能引發明顯的環境地質問題,因此是地下水的管制開采區。

華北平原地下水具有較弱的地質環境功能,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太行山前平原、華北平原東北部和南部的滑縣-濮陽-聊城-禹城-慶雲-寧晉地區,其他地區零星分布(圖8-32)。地下水地質環境變化與地下水系統變化的關系較弱,地下水的開發利用不會造成明顯的因果性生態環境問題,為適度利用區。

華北平原地下水地質環境功能較弱,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北部和南部,北部集中在天津北部。南方除濮陽外主要集中在河南(圖8-32)。地下水地質環境變化與地下水系統變化沒有密切關系,地下水開發利用不會造成因果性的生態環境問題,屬於規劃利用區。

圖8-32華北平原地下水地質環境功能分布圖

(四)地下水的綜合功能

華北平原地下水綜合功能可持續性強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山前潮白河沖洪積扇孔隙水區、太行山前沙河-茨河沖洪積扇孔隙淡水區、沿黃補給影響帶和引黃灌區(圖833)。該區地下水系統資源功能由壹般到較強,生態功能較弱,地質環境功能由弱到壹般,地下水綜合功能較強,可大規模開發利用地下水。

華北平原地下水綜合功能是可持續的,主要分布在太行山附近拒馬河、蒲河、漕河、唐傑河、滏陽河、張偉河沖洪積扇孔隙淡水區。薊運河沖洪積扇孔隙淡水區;另外,華北平原南部,邯鄲-臨漳-滑縣-衛輝-封丘-濮陽-南樂;黃河沿岸的東阿-齊河地區;其他地區也有零星分布(圖8-33)。該區地下水系統資源功能總體較強,生態功能較弱,地質環境功能較弱至壹般,地下水綜合功能較強,地下水可規劃利用。

圖8-33華北平原地下水綜合功能可持續性分布圖

華北平原地下水綜合功能可持續性壹般區域集中在北部和中部平原,北部主要在廊坊東部,天津三河-武清區-豐南-灤南-昌黎;除衡水市周邊地區、武城-德州地區和東部沿海地區外,中部平原其余地區壹般為地下水可持續區(圖8-33)。該區地下水資源功能由弱到壹般,生態功能由弱到強,地質環境功能由弱到壹般,地下水功能之間已發生不協調,地下水的生態功能或地質環境功能已出現問題,地下水的綜合功能壹般,不適宜大規模開采地下水。

華北平原地下水綜合功能不可持續,主要分布在唐海南部的灤河沖積海相孔隙水鹹水區、豐南南部的潮白河冀運河沖積海相孔隙水鹹水區、天津市廊坊-永清-北辰區-寧河-靜海-大城、黃驊-滄州-南皮-海興和沾化-河口區的沿海地區(圖8-33)。該區地下水資源功能和生態功能較弱,地質環境功能較強。地下水功能之間存在明顯的不協調,地下水地質環境功能出現嚴重問題,地下水綜合功能較弱。因此,地下水的開采應該受到限制。

華北平原地下水綜合功能可持續性較弱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渤海灣沿岸地區,如天津市漢沽區、塘沽區-大港區以南、大城-青縣以西含鹽水的子牙河古河道、海興以東-河口以北地區(圖8-33)。該區地下水資源功能弱,生態功能強,地質環境功能強,地下水功能之間已經出現了嚴重的不協調。地下水的生態功能或地質環境功能已經災難性,地下水的綜合功能較弱。因此,應嚴格限制或禁止開采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