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周(讀歷史專欄)
2008年夏天,首都博物館舉辦了壹場名為“中國記憶”的5000年文明瑰寶展,集中展示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文物明星。許多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珍寶也被投入戰鬥。秦始皇的兵馬俑、漢代的金玉衣裳、三星堆的面具、商代的金箔鳥紋太陽神,都匯聚在壹起,傳遞著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博大精深。
昏暗的燈光下,珍寶相互競爭。雖然沒有熱烈明朗的氣氛,沒有絢麗奪目的色彩,但它們以獨特的造型和深厚的歷史感,展現了每個時代的燦爛文明,令人肅然起敬。
在這些國寶中,壹件名為“龍虎四環銅鼓座”的青銅文物是不起眼的壹件。它類似於同時代的青銅器。它沒有冰鑒那樣響亮的名聲,也沒有鼎那樣巨大的體積,更沒有樂安那樣的好運氣。但是,這些壹點都不能削弱它的霸氣和魅力,因為它存在著,記住了中國千年文明的根。
名稱:龍湖四環銅鼓座年份:春秋地:安徽省舒城縣藏品:安徽省博物館文物價值:壹級文物
俗話說:找不到地方拿,也不用努力去拿。在中國歷史上,很多國寶文物都是偶然出土的,龍虎四環上的銅鼓臺也不例外。
1980年9月,安徽舒城縣孔伋鎮九裏墩村窯廠工人在取土過程中挖出壹座古墓,隨後省、縣文物工作人員趕到。經鑒定為春秋時期的墓葬,被打撈出水。
根據現場勘查,墓內明顯有兩次發掘的痕跡,專家推斷墓主人盜走了許多珍貴文物。但令專家們高興的是,雖然盜墓者來過,但最終還是清理出了183件文件,其中包括170件青銅器。對此,該大學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尚承祚教授驚嘆不已,並寫詩稱贊:“春秋時期牛形盆難捉。恒軒遺真為人偶,見真世奇,令人震撼。”
當文物工作者正興高采烈、憂心忡忡地整理物品時,壹件鏤空的三足青銅器引起了他們的興趣。
乍壹看,這件青銅器整體呈圓形,是壹個沒有底部的圓形銅環,上半部分略顯殘缺。整個座椅直徑80 cm,高29 cm,重約100 kg。仔細觀察它的形狀特別奇怪。口邊是虎頭龍卷,虎耳直立,怒目而視,聲嘶力竭。龍與虎相映成趣,可謂龍虎相依,形象十分生動。容器的主體覆蓋著扁平的條紋。
其外壁還飾有四環,銘文鑄兩周,栩栩如生。上周98字左右,下周52字左右。就碑文數量而言,這足以讓文物工作者興奮不已。要知道,在安徽出土的青銅器中,除了1959年壽縣出土的鄂倫春旗節,沒有壹件青銅器有這麽多銘文。
那麽它是什麽樣的青銅器,有什麽用途呢?研究結果出乎意料!
壹開始因為它的銘文銹得很厲害,很難通讀,幾乎所有人都不知道它是什麽。後來法醫學會專家組鑒定出“卷鼓”二字,首次認定為“銅鼓座”。後因其上有兩條對稱、四條盤根錯節的龍,故名“龍虎鼓座”,又因其側面有四環,故又稱“龍虎四環銅鼓座”。它還有其他名稱“春秋銅鼓樓”或“四環”。
這個東西說到底就是鼓座,顧名思義就是承載鼓的座架。在古代,鼓是用於戰爭、音樂和舞蹈的樂器。《國語·吳語》有雲:“鼓常築,經常抓。壹萬個人把它想成壹個正方形。”從兩棲攻擊的圖像來看,劍鼓作為壹種軍事器械,經常和丁寧壹起使用。
古代文獻記載,龍為水族之首,虎為山獸之王。這東西龍虎合壹,僅從銘文就能看出它至高無上的權威。虎父尚無子,可見其所承載的鼓位更是不凡。我們可以想象3000年龍虎四環上的銅鼓臺,坐在高高的平臺上,聽著頭頂傳來的鼓舞人心的鼓聲,欣賞著激昂的士民,為他們祈禱。
至於龍湖四環銅鼓座主人的身份,至今仍是撲朔迷離。然而,從青銅隨葬品如鐘、鼎、車馬、戟等來看。,以及公認的銘文,可以大致推斷,這個墓的主人可能是當時舒群的壹位君主。所謂舒群,即春秋時期蜀國、蜀郭勇、蜀國等七個小國聯合成壹個軍事集團,就是今天安徽六安、舒城壹帶的臯陶後裔。
幸運的是,龍虎四環上的銅鼓座能夠逃脫盜墓賊的魔爪而得以保存。
“龍虎四環銅鼓座”這件國寶最難得珍貴的地方,除了刻在龍虎上,是中國著名的鼓座之壹,更是五千年文明的根——龍虎文化。
在我們的文化中,龍虎作為最霸氣的存在,往往被賦予了特殊的文化意義,存在於經濟、軍事、語言、文學、醫學等表現形式中。
中國的龍虎文化起源於和炎帝兩個古老民族的融合,仰韶文化也有跡象。龍女媧和虎伏羲融入中國文化,不僅可以在文獻中找到。近年來,壹批史前文物相繼出土,就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據。1987年,河南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墓葬中首次發掘出蚌類制成的龍虎造型(見下圖)。安徽阜南出土的“龍虎尊”,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龍虎紋玉帶鉤”...
(貽貝形似龍虎,有學者透露是考古贗品。)
龍虎是中國古代延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吉祥物。古代有龍,白虎,朱雀,玄武獸。富有想象力的古人認為自己生活在天上,肩負著守護天宮的責任,並把天上的星星劃分出來指定位置,以此作為預測季節的標準。
後來因為地位尊崇,又有守護之意,天下帝王也愛稱自己為龍虎,龍虎逐漸成為皇權的象征。《劉唐誌》史·舒同誌曰:“虎居龍盤,帝顯其尊。”商代青銅禮器上有龍虎紋飾,許多器物上也有龍虎紋飾。例如,戰國時期曾侯乙的漆盒上清晰地畫著壹對龍虎,漢代的玉璽上也畫著龍虎扣。
虎和龍都是古人崇拜的,但是南北朝以後,虎的地位大大降低了。龍虎作為皇權守護者的地位逐漸被雙龍和洋獅取代,龍成為皇帝的唯壹象征——皇帝的臉或臉被稱為“龍之臉”,皇帝樂於被稱為龍之臉,所穿的衣服是長袍,甚至皇帝長袍上的繡花圖案也被稱為龍麟。杜甫《秋色繁華》詩說:“雲動於雉尾宮山,日繞龍林知面。”皇帝的床又叫龍床,後蜀夫人的宮詞說:“禦爐香氣飛於龍床。”
“龍”和“虎”壹樣厲害。為什麽龍能成為中國皇帝的化身,而老虎不能?它的地位甚至不如獅子?
自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現實生活中有龍存在,大家都見過。他們並不神秘,但他們所向披靡。龍不壹樣。現實生活中人們是看不到的。它是壹種神獸。有則無,所謂“龍見首不見尾”就是這個意思。龍的文化屬性迎合了中國喜歡故弄玄虛的中心主義心理,於是就有了“造神運動”——把龍擡上了天。
但隨著龍虎文化的發展,其地位從未動搖,園內至今仍有青龍、白虎兩位將軍。
龍和虎都是各自領域的霸主,所以人們通常用龍和虎來形容威武威嚴的人,以體現他們的領導。龍代表了階級的更高權威,虎代表了世俗世界的最強力量。龍與虎的關系有相反的意思,所以有龍虎相爭的說法。
相傳有壹只老虎到泗州的壹個水潭裏喝水。池子裏的龍以為老虎失去了地盤,就跳出來和老虎搏鬥。結果,口渴的老虎輸給了饑餓的餃子,被龍用尾巴打昏,包起來吞了下去。蘇東坡在此基礎上寫了壹首詩:“潛鱗中有餓團子,尾渴虎。”
因為龍是管雨的,而龍虎關系又那麽微妙,大旱之時有拋骨求雨之事。據說唐朝中南部地區大旱時,村民們經常用長繩把骨頭捆起來扔進龍潭。俄國斜靠著,“在雲起的池子裏,雨也隨之落下”。
現在的說法更多的是被風水學繼承,用來勘測建築工地,推算婚姻。在很多地方,尤其是農村,很多人都認為屬龍屬虎的男女不適合結婚。為什麽?原因是文化被移植到了人們的婚姻禁忌中。時至今日,在壹些地方,仍有人認為“龍虎相爭,必然有傷”,“入龍不長久”,“蛇(龍)如刀銼,白馬作青牛”。
另壹方面,龍虎如何相處也是說不完的。龍虎合壹,霸氣無敵。在語言創造的過程中,古人特別喜歡把龍和虎叫成壹個樣子。“龍騰胡濤”、“龍蟠虎踞”、“龍虎風雲”等成語都顯示出傲人的氣勢和威望。
這種龍虎文化不僅存在於語言中,而且更願意將其做成壹個物件,以顯示其至高無上的權威和榮耀。在古代春秋時期,有龍虎雕刻的青銅器變得特別受歡迎,深受王公貴族的追捧。龍虎四環銅鼓架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當然,這樣的貴族雕刻即使是貴族也是不允許隨便使用的,壹不小心就會被砍頭,這可是大罪。
這篇文章的手稿是“新”的,是歷史系用的。
以上是關於91男羊龍聯姻,關於文物共享的。看完誰和屬羊人在壹起最幸福,希望這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