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恐怖小說要註意什麽?(這類大師、作家來了)
恐怖小說的作家越來越多,作品的數量也越來越多,作品的出版商也越來越多,但是大部分針對單本書的恐怖小說作品銷量都不大。經過四五年的發展,為什麽恐怖小說越來越像早期流傳的零食,品種很多卻沒有價格?為什麽沒有壹個大盤子出現?這是什麽原因呢?除了出版社在包裝上的努力,以及他們對市場還不熟悉之外,恐怖小說創作上的缺陷,即套路化、程式化的寫作也是壹個因素。當某壹類文學作品流行時,這類作品中可能會有套路,大家可能會自覺不自覺地向流行的風格靠攏。比如軍事小說,官場小說,偵探小說等。,都見過這樣的情況。恐怖小說也是。那麽恐怖小說的創作套路是什麽呢?看了壹些作品,總結了壹下。首先是遠離生活。很多恐怖作品喜歡把故事的場景設置在荒山、野村、古寺、老房子,認為這些地方本身就很恐怖,可以增加作品的恐怖元素。其實這是壹種懶惰的行為。因為現實生活中的讀者離這些所謂的恐怖元素越來越遠,對這些東西缺乏認識,接觸的恐怖作品越來越多,感覺麻木。把故事放在遠離現實的地方,雖然容易隨意想象,寫起來會舒服簡單,但卻為這部作品的失敗埋下了伏筆。無論什麽樣的小說,都不應該脫離生活。第二,第壹人稱自述描述太多。從“我”的角度寫作也比較輕松快捷,尤其是中短篇的恐怖小說。但我認為,第壹人稱寫作,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是壹種劣勢,因為讀者首先要接受“我”的視角。如果“我”的身份過於特殊,或者作者的寫法過於主觀,讀者可能難以接受。而且,如果幾個小故事形成壹個集合,有大量的“我”,很容易重復同壹個調子,造成閱讀疲勞。第三,只有對恐怖場面的描寫,缺乏故事的邏輯,完全沒有思想內涵。這是大量恐怖作品的通病。換句話說,根據傳說或者生活中的觀察,寫出壹個恐怖的場景,還是比較容易的。很多作家也有創作的沖動。在小說的初始階段,他們描述了大量恐怖的場景,並投下了懷疑的目光,但他們缺乏對故事整體脈絡的把握。寫完之後,編劇無法完全掌控局面,導致故事漏洞百出,甚至無法自圓其說。在基本故事邏輯難以把握的情況下,當然沒有思想內涵,或者說妳想通過故事表達什麽。這樣寫的唯壹後果就是把不成熟或者失敗的作品推向市場。第四,恐怖小說給不了讀者除了恐怖以外的東西。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認識,就是恐怖小說不能為了恐怖而恐怖。但不是為了恐怖,而是為了什麽?去年《鬼吹燈》的成功給了人們很多啟發。因為這部小說除了高潮之外,還包含了大量的地理或生物知識,極具冒險性,可以極大地豐富讀者的閱讀。說白了,看完之後,我長了見識——雖然這個見識還有待考證,但足以讓《鬼吹燈》成為壹部獨壹無二的作品,讓讀者感知到新的味道。現在很多所謂的恐怖作品都缺少這種“超越恐怖”。這和作者的興趣和知識水平有很大關系。第五,語言枯燥單壹。恐怖小說應該用什麽語言寫?很多人都自覺不自覺的選擇了壹種嚴肅的敘事方式,也就是比較嚴肅的敘事,然後用這樣的語言來制造壹種恐怖的效果。因為這樣寫的人太多了,很容易造成同樣的場景。但是,妳想想這兩年流行的作品,大部分都摒棄了模式化的語言,作者有自己的語言個性,比如天下霸唱,比如壹顆糖。其實語言完全掌握在作者自己手裏。就算寫恐怖小說,也沒必要裝腔作勢。它可以是幽默的,悲傷的,壯麗的。在任何壹種創作中,成功的人都有自己的語言。第六,恐怖小說的邏輯過於單壹。所謂邏輯點,就是壹個故事發展到最後,謎題被揭開的時候發生了什麽。太多的恐怖小說都在找邏輯的地方,無非就是幻覺,精神病人,夢境,鬼神,內在感官,或者有人神秘。這給人壹種厭煩感。生活如此豐富多彩,恐怖小說的作者要善於在生活中探索,不要太死板。畢竟遇到以上情況的人還是太少了。第七,也是最重要的,復仇情結。復仇情結在恐怖小說中出現的如此密集和頻繁,不得不說是對作者創作的巨大誤解。壹件事,壹條人命,或者壹個鬼出來嚇人,或者遇到了壹個奇怪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壹種報復。其實故事的來源很容易讓讀者猜到,就是誰受了委屈,有過委屈,或者戀愛失敗等等。不管怎樣,就算變成鬼,也要報仇,這樣才能心滿意足的重生。現在恐怖小說裏的復仇情結和武俠小說裏的搶寶情結很像。對於什麽騙子,大家都做好了戰鬥的準備。恐怖小說裏,每個人都準備為了生活中的委屈出來嚇唬人。這種創作大概是受到了因果報應思想的影響,人們想通過對壞人的即時報復來懲惡揚善。其實這又是壹個陷阱,因為讀者很容易意識到所有的陷阱都是為了報復,所以大家只關心報復的手段和程度,這就讓寫作變得更加困難,甚至枯燥。作家絞盡腦汁想怎麽報復更血腥更恐怖。這對讀者也是壹種不好的誤導。其實只有人是有報復心的。在鬼神境界,就算是冤死,恐怕也未必那麽想報仇。因果報應,自有輪回。為什麽那麽多鬼不投胎留在人間以惡制惡?當然,這是迷信的說法。但是現實生活中,有那麽多值得報復的事情嗎?如果大家都受了委屈,壹定要想辦法討回來,就像恐怖小說裏寫的那樣。人生難道不是沒有樂趣和希望嗎?所以妳在寫作的時候,不要再陷入復仇的刻板印象,因為太多的復仇對恐怖小說的發展並不是壹件好事。說了這麽多,只是想說明壹個意思,就是恐怖小說品種多,數量大,但缺少精品。壹個重要原因是很多作品都拘泥於壹個套路。雖然它們的外包裝不壹樣,但就像統壹的開水放在不同的杯子裏,很容易讓人累。這當然和官方對恐怖題材作品的限制有關系,但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作者自身的修養和素質。中國的恐怖小說需要更多的閱讀,更多的對生活的體驗和觀察,更多的感悟。僅僅坐在書房裏滿懷熱情和興趣地寫作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