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風水學 - 湖南省李子村的風水

湖南省李子村的風水

嶽陽樓

嶽陽樓洞庭湖風景區位於湖南省嶽陽市,包括嶽陽樓古城、君山、南湖、八角湖、汨羅江、鐵山水庫、福壽山、黃蓋湖等9個景區,總面積1.300平方公裏。

洞庭湖是“遠山,吞長江,浩瀚無垠,沙白分明,水草豐茂,晴陰交加,氣象萬千。”自古以來,洞庭湖就以其湖光山色吸引著人們,歷代名士都為之神往。唐李白詩曰:“明湖輕掃,玉鏡開,丹青畫君山。”詩人劉禹錫也唱過,“湖光月色,池上無風。遙望洞庭山水,銀盤中有青螺。”洞庭湖是楚文化的搖籃,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

嶽陽樓,位於嶽陽城西門之首,精致雄偉。它是中國江南三大名樓之壹,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的瑰寶。自古就有“洞庭為天下水,嶽陽為天下樓”的美譽。

嶽陽樓何時建成,眾說紛紜。壹般認為它建於唐代,北宋時改建擴建。

嶽陽樓的名氣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北宋著名文學家範仲淹(989-1052),他寫了壹篇不朽的散文《嶽陽樓記》。據說當時的巴陵郡守滕(宋代嶽陽屬巴陵郡)是壹個非常有才能的人。樓房倒了,他不禁詩情畫意,寫下壹句話:“天近湖,水在天邊,秋來點出。妳是瑛,妳是雲夢谷中的壹團迷霧,籠罩著嶽陽城。皇帝有鼓豎琴的權力,但他還是受傷了。聽說蘭芝動了方鑫,卻不見曲終人散,河上幾座峰。”59字抒情,很有氣勢。然而,在滕的要求下,範仲淹為嶽陽樓寫了筆記。寫得更好。《嶽陽樓記》360字,字斟句酌,讀來感人至深。這篇文章中的很多警句,成為了後人待人接物的座右銘。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更是膾炙人口。

然而,滕重建的嶽陽樓卻在明朝崇禎十壹年(1639)毀於戰火,次年重建。清代進行了多次修繕。清光緒六年(1880),知府張德榮對嶽陽樓進行了壹次大規模的修繕,將樓址移動了60多尺。解放後,政府多次進行維修,並於1983年再次重建,將腐朽的部件按原樣復制更新。

嶽陽樓地理位置極佳。它屹立在嶽陽古城上,背靠嶽陽城,遠眺洞庭湖,遠眺君山,北臨南通長江、湘江,登樓遠眺,壹望無際的藍天白帆,雲霧繚繞,氣象萬千。

嶽陽樓的建築很有特色。主樓高15米,共三層。四根楠木柱承擔整個建築的重量,再用12根原木柱支撐二層,用12根梓木檐柱頂起飛檐。互相牽制,互相撕咬,穩如磐石。其建築的另壹個特點是屋頂的形狀酷似將軍的頭盔,既雄偉又不壹般。

嶽陽樓下的沙灘上,有三件鐐銬形狀的鐵制物品,重達1500斤,也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觀看。它的目的是什麽?至今眾說紛紜。

君山是洞庭湖中壹個面積不足100公頃的島嶼,位於嶽陽市西南15公裏處。原名洞庭山,取神仙“洞府之庭”之意。傳說這“洞庭山浮於水上,下有金殿數百間,玉女居之,四時金石絲竹之聲,築於山頂”。這種浪漫的神話傳說是不可信的。後因的兩位妃子和葬於此,屈原在《九歌》中稱之為和項夫人,故後人將此山改名為君山。由72座山峰組成的君山,峰頂很美。“煙浪靜而風景重,青藍色全綠深。”疑似是水仙美容處,蝸牛靛鏡中心。“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被這靈異的壹幕所陶醉,神奇奇妙的傳說更是令人遐想。棄船爬山,可以先去看看舜帝二嫂的墓。墓前兩邊的石對聯是:“君妃永垂不朽,山竹落淚。“這個《壹個含淚的人》很典型:虞舜南巡在蒼梧崩潰,他的兩個心愛的公主娥皇和她的丈夫來到了東福山。突然,他們聽到噩耗,悲痛萬分,於是爬上竹子痛哭起來。眼淚滴在竹子上,竹子變成了斑竹。二公主在君山悲痛而死,葬於此。

翻過壹座山梁,離二妃子墓不遠。我們到了“六壹景”。唐朝李寫傳記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西山有楊卯村,相傳是南宋初洞庭湖農民起義軍首領楊卯軍營所在地。從此我就出走了,去了九香山。傳說山上有酒,可以讓妳長生不老。想長生不老的漢武帝聽說後,派文士欒霸到君山飲酒。酒被討回後,被於喝了,然後鬧了個笑話。君山是洞庭湖第壹大島,地形獨特。有36個亭子,48個寺廟,秦始皇的山印和漢武帝的“社教臺”。君山銀針茶名揚海內外,從唐代開始就被列為貢品。汨羅江邊有曲子廟和杜甫墓。此外,還有慈石塔、金代文廟、陸墓、黃蓋湖、三國古戰場等名勝古跡。

可以坐火車參觀嶽陽樓,每天有8趟快車經過和停靠嶽陽。廣州、長沙、北京、鄭州、武漢等地的旅客更方便;城陵磯可以由長江班輪水路到達,從城陵磯到嶽陽樓很近。有公共汽車。從武漢坐船去更便宜。可以參觀嶽陽樓和附近的名勝古跡,在嶽陽住壹晚。

軍山

君山是洞庭湖中的壹個小島,位於嶽陽市西南部,水上距離12km。總面積0.98平方公裏,與歷史建築嶽陽樓隔湖相望。這是壹個小島,有壹座橢圓形的山,兩邊高,中間低。這座山上有72座山峰。

君山,原名香山,又名洞庭山,意為神仙洞府。君山四面環水,風景秀麗,這裏流傳著許多神話和典故。相傳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曾來此,死後成為湘水女神,屈原稱之為“向君”,故後人稱此山為“君山”。據《巴陵縣誌》記載,君山曾有亭36座、廟48座、井5口、站4座等眾多名勝古跡,現已修復的有二妃墓、費翔廟、劉義經、川蜀亭、郎音亭、飛來鈴等。新建的洞庭山莊、茶樓、酒店精致典雅,別具壹格。

君山四面環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雲霧繚繞,土地肥沃,適宜竹子和茶樹的生長。竹子有很多種,如羅漢竹、斑竹、方竹、實心竹、紫竹、龍竹、梅竹和李連竹。相傳,竹子上的斑點是舜帝的二奶爬上竹子痛哭時留下的。君山銀針茶是島上出產的特種綠茶,馳名中外。它在唐代被指定為貢品,供皇帝飲用。在1956萊比錫世博會上,“君山銀針”被譽為“金鑲玉”,獲得壹枚金獎。現在它是中國的名茶之壹。君山上的珍貴動物金龜子,不僅可供觀賞,還是很好的藥材。

君山有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歷代遷居他地的詩人在這裏留下了許多名篇。如屈原《九歌》中與項夫人章節,李白有曰:“帝子瀟湘未歸,有空秋草洞,明湖輕掃開玉鏡,丹青畫君山。”君山自古名揚海內外。看嶽陽樓的壯麗,泡在洞庭湖的霞光裏,吞雲吐雨,斂衡越的衣衫,隱約露出窯洞,高聳的水上樂園,八百裏的美景,千年的古跡,真是“水中蓬萊宮”,“丹青畫的是君山”。

張谷營村

在湖南省嶽陽市以東約70公裏的筆架山腳下,有壹個神秘的古民俗村——張谷營村。由於地處偏遠山區,有著不可抗拒的明清古民居建築的獨特魅力,引起了人們探尋幽僻之地、探訪勝跡的興趣。

從京珠高速或107國道嶽陽段向東行駛約半小時,車入張入口大墩坳,隔窗相望,恍然大悟。只見五百裏的幕府山枝椏在這裏綿延,東南西北四座山連綿起伏,中間是壹座綿延數裏的巨宅,屋頂相連,像壹幅巨大的畫卷鋪展在群山之間。

古村落尋找張家後裔的探索

沿著壹條石板鋪就的古驛道,走進張谷英村。牌樓兩側,“古建築是壯麗的奇觀,先輩們辛辛苦苦留下的景點;民風稱為典範,後人努力續寫新篇章。”碑文對聯栩栩如生,仿佛向世人展示了壹幅歲月滄桑的歷史畫卷。“路邊清澈的小溪從橋下流過,像壹本厚厚的歷史書,仿佛在訴說著五六個世紀的歷史變遷。

壹進村就找到了張的第22代孫,退休中醫先生。談起自己的祖先,他立刻露出了絕對驕傲的表情。他纏綿的聲音開始訴說,從張美麗的自然景觀和傳奇的童話故事到淳樸的民風民俗和獨特的文化現象。他說,張家族在當地數百年間,重道德,求團結,讀詩書,顯禮義,攻武,農桑。他們沒有冒充江南名門望族,也沒有用大房子欺負鄰居。敬孝,與鄰為善,故有“孝”之稱。

他說,大屋人世代讀書,書繞梁,文風鼎盛,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農耕讀書文化。明清兩代,進士45人,學生33人,進貢生6人,進貢工1人,舉人7人,進士1人,中仙大夫1人,其中兄弟上虎榜,祖孫間得文魁者甚多,留下不少佳話。

新中國成立後,更是人才輩出。據2001統計,在校大學生300余人,其中留英博士後、博士生導師各1人,留美博士生1人,專家教授10余人,縣處級以上政治人物眾多。

張的生平事跡至今仍是壹個謎。根據後世的墓碑記載,推測他生於舜帝至元元年(1335),卒於明朝成祖永樂5年(1407)。族譜記載,張原籍江西,曾任明朝都督(相當於今天的軍區司令),在明朝洪武。他整理了壹份可以傳到三十四代子孫的家譜:“文中庸,功業亨通,其繼任者常通,書聲常振,福澤敦沖,名揚百代,盧偉廣隆。”其深入本質的儒家思想,對後人的啟迪和期許,從校譜中可見壹斑。隨著時間的推移,張家越來越大,所以它被命名為張後的人。

在過去的500-600年間,張人在這裏繁衍生息,傳至25代,形成了壹個擁有壹萬多人的單姓大家族。這個房子有2200多人,成了壹個自然村,剩下的人住在全國各地。這個村子裏有650多名農民,有老有少。男女老少,尊重秩序,過著和平寧靜的田園生活。目前有古建築51000平方米,天井206間,廳堂237間,房屋1732間。

站在龍形山上,先生向我指出,張府的整體設計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壹”的重要哲學思想。大屋所在地四面環山,北面是龍形山,是風水上所謂“龍脈”的聚集地。大宅建築是依山傍水、依地而居的典範。

我壹邊和他討論著民居和風水的話題,壹邊向村子走去。我對這個村子裏的人們感到驚奇,他們生活得如此與世無爭。大房子像壹座古老的城堡壹樣安靜美麗,就像壹個迷宮覆蓋著這片神奇的土地。村民們的臉上掛著安詳愉悅的笑容,就像房前靜靜流淌的河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戰爭的硝煙,沒有世俗的紛爭。五六百年了,人還是老樣子,人們過著哲學家向往的田園生活,按照自己的人生軌跡生活。

深入古村落,驚嘆建築的匠心。

整個張谷營村由當大門、東頭庵、西頭庵、聚龍灣、石大門、王家段、上新屋、長沙段、楓樹屋、下新屋、鶴峰段、潘家沖等十幾個門樓組成,構成了壹個龐大的獨門獨戶住宅大院。建築群不僅是壹個緊密的整體,而且還有明清建築。每座建築都有嚴謹的大門、高墻、方磚、青瓦屋頂、十字形大廳和相連的巷道。

或許是受龍文化的影響,八祖思南公在明朝萬歷年間(1593-1600)選擇了倚龍形山,創造了主體建築作為大門。現在保存完好,飛檐鬥拱與其他地方保存的清末民國建築明顯不同,保持了濃厚的明代建築風格。大門兩側有壹個煙火池(龍眼),可以防火,看起來很壯觀。壹條玉帶水從前門流過,匯入未夕河,守護著中間的大房子。橋的兩側有“八字橋”(魚龍須),橋下溪流連綿不絕,與周圍的水井形成了完整的供水系統,為居民的生活和生產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水源。

大門中軸線前100米處的水田中間,臥著壹塊圓形巨石(玉龍柱),與大屋後的龍形山壹起,構成了壹幅“龍戲珠”的天然立體畫卷,象征吉祥如意。當大門前兩邊有獅子和大象時(風水上叫獅子和大象關門),表示聚風聚氣。大門由四塊花崗巖砌成,面向筆架山,門戶刻有“太極圖”,象征陰陽自然,四季平安。兩側巨大的圓形大門上方懸掛著壹副楷書對聯,代表著張谷英村的農耕文化和家風。門楣上方掛著壹個楷書“當門”二字,第二個上鐫刻著壹個金匾“文魁”,是清朝乾隆年間張煌和張兵送的。

步入高高的石門檻,面對庭院,沿著大屋中軸線是壹個非常寬敞的大廳(正殿),四井五廳(四天井五廳堂),雕梁畫棟,最後進入大廳,莊嚴雄偉。是祠堂,神龕上有始祖顧瑛公的塑像。東西兩側建築在地面上,有3-4個側枝對稱延伸,為“豐”字形結構,即橫廳(側廳),由3-5個入口組成。大廳寬敞,天井對稱。每組廳堂都有明顯的功能,如祭祀,慶祝婚禮,舉行會議,或娛樂。

更讓我驚嘆於這裏建築的宏偉,規劃的獨到,設計的巧妙。遠遠望去,檐廊相連,亭臺樓閣參差不齊;近看天井,道路縱橫。其奇妙的布局、幽僻的巷道、神秘的天井、精美的雕刻繪畫、材料之神堪稱五絕。它的通風和通道的協調性是獨壹無二的,它奇妙的采光和排水令人驚嘆。每個獨立房間的結構大致相同。正廳和橫廳由幾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由壹個天井、壹個半開放的廳和壹個兩側封閉的廂房組成。中間有紗門,檐廊,小巷。分割成自己的庭院,組合成壹體,穿行其中,晴天不暴曬,雨天不濕鞋。正廳及其兩側廂房為長輩所用,側廳為家中各房晚輩各小家庭所占。

室內外窗戶、門梁、紗門等。用中國傳統的木雕和石雕工藝裝飾,其中壹些是明朝萬歷年間的舊物。它們雖然歷經歲月,卻依然完好無損。建築的木刻、石雕中雕刻著許多民間傳說,筆觸凝練,線條清晰,形象生動。如牌坊上的舜耕驪山,掛角攻書;大梁上,二龍戲珠,鳳凰晨曦;紗門八仙過海,四郎訪母;窗戶上的喜鵲和梅花,蝙蝠(祝福)和鶴(長壽);臺上鯉魚躍龍門,麒麟送子;福祿·犀首在天井的石頭表面等。,技巧嫻熟,造型生動。其中,當大門與官廳旁的大廳相連時,八匹馬最令人印象深刻,可以認為是木雕和石雕中的代表作品,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畫面中的八匹駿馬體態豐滿,栩栩如生,或昂首長嘯,或相互嬉戲,或昂首馳騁。顯示了馬房南山的和平與繁榮,以及這個大家庭的生機與繁榮。

所有的建築都由幽深的走廊相連。獨壹無二的62巷蜿蜒曲折,四通八達,戶戶相連。最長的壹條巷子153米,總長1495米,將整棟房子連接起來,幾乎不出大門就可以走遍村裏的每壹戶人家。此外,該巷道已成為壹些防火隔離帶。發生火災時,人可以直接爬上屋頂,用手揭開80厘米寬巷道內的瓦片,讓火焰往上竄,即切斷火源,避免火勢蔓延。解放前,石大門正殿毀於大火。幸好兩邊都有車道,救了相鄰的房子。

天井直射進來的光線,產生了壹種莫名的神秘效果,讓這裏的壹切更加古樸典雅。大屋大小天井206個,大的22平米,小的2平米。每個天井平均造價3000多元。天井由四塊打磨成長方形的花崗巖條構成,底部是藍色石板,側面是排水隧道。幾百年來,多次暴雨洪水,大屋從未受澇。至於水是從哪裏排出來的,這是個謎,這是個奇跡。天井除了排水,還有采光通風等功能。晴天可以沐浴陽光,晚上可以邀酒賞月,舞臺上很有意境。足不出戶就能體驗外面世界的四季變化。

先生神秘地告訴我,張的墓在東南方的壹座小山上,像壹個巨大的牛頭。兩邊的山就像兩個高大的衛士,如“看門的獅子”。在它的前面是壹個深潭,兩條小溪在這裏匯合。整個地形叫“金牛探海”,是風水寶地。張的墓地就建在這頭金牛的額頭上,寓意子孫萬代有福氣!

走進張谷英村,踏著石板鋪就的幽深古道,穿梭於蜿蜒的回廊,走進高大的大門,觸摸著重達萬余斤的石柱,參觀陽光直射的天井,環顧著刻有花紋的窗戶,尋求壹種留戀,想看看它過去的輝煌與繁華,追溯它幾百年的風風雨雨,不知不覺間,大屋周圍的雕刻人物與神仙都退入了恍惚。

當人們置身於這座孕育了20多代人的巨大古宅中,會覺得處處都有壹個古老而遙遠的故事,壹個源遠流長的田園文化的召喚。妳會驚嘆於他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仿佛《桃花源記》的故事就在耳邊回響,讓人不由自主地融入範筆下所描繪的人生美好的精神境界,即“我心曠神怡,忘盡寵辱,先憂後喜”,讓人覺得人生苦短,要更加珍惜今天,更加熱愛生命和自然!

張老師告訴我,古建築的布局,相得益彰,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觀;他的忠孝信的家訓,詮釋了齊家濟世的倫理。其凝練厚重的風俗體現了修身養性的道德理念淳樸的魅力,群居而居,博大精深的文化,濃縮於壹村,構成了研究湖湘楚文化的“活化石”。現在這裏已經成為許多有影響力的影視作品的外景基地,藝術界師生寫生創作的好去處,學術參觀和遊客絡繹不絕,曾經安靜的山城也逐漸熱鬧起來。

2001年8月,已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築將得到很好的保護,保留著完整的明代建築群、生生不息的精神和代代相傳的故事。

2002年8月,在建設部組織的“全國歷史文化名村名鎮”評選中,張谷英村名列第壹批11“全國歷史文化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