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因作家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壹書而聞名全國。西晉元年,龍翔將軍為紀念三國赤壁大戰而建將官。北宋文學家蘇軾下黃州時,在去赤壁的途中寫了《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使赤壁名揚天下。
“吳赤壁”是三國戰爭的所在地,又稱赤壁,當年赤壁大戰就發生在這裏。戰後,遺址也成為今天的三國古赤壁之戰遺址,位於普賢縣,現改名為赤壁市。
東漢建安十三年,曹操領兵南下連科新野、襄陽,再從江陵南下江東。他在赤壁第壹次與孫權、劉備在江西作戰。曹駿以失敗告終,被迫退守江北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洪湖縣武林公社,與孫權、劉備壹江之隔。
後來,孫權和劉備巧妙地利用火元素攻擊曹駿,並利用風的趨勢,讓滅火輪直奔曹駿的水村。頃刻間,曹駿船上的營房燃燒起來,火光隨風舞動。眼前壹片火海將南岸的懸崖染成紅色,故名赤壁。
赤壁山險峻雄偉,臨江是空崖頭,像戰馬的蹄子,沖破千頃煙塵,向北奔去。石壁西側刻有“赤壁”二字,據說是吳棟周瑜將軍所寫,因為是巨手神筆,字跡穿過石崖直抵山後,體現出反身的“赤壁”二字。
可見,文赤壁與吳赤壁的區別在於,前者以文學家蘇軾的詩聞名;後者因曹操、孫權、劉備的赤壁之戰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