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是指有蓋房子的橋。截至目前,泰順共有46座不同時期的廊橋。其中:19廊橋2005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廊橋200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15廊橋有:三交橋、董熙橋、北建橋、仙居橋、文星橋、薛宅橋、文中橋、南洋橋、夏光橋、池源橋、浦濱橋、成水橋、劉寨橋、永清橋、宇文橋。
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19廊橋包括上述15廊橋,還有楠溪橋、橋、下、墩頭橋。
三條橋位於周嶺鄉和楊溪鄉交界處的小溪上,因原有三棵參天大樹過河而得名。建於南宋紹興七年(1137),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修。這是壹座疊梁拱木制廊橋。它長26.63米,寬4米,高出水面10米。明代有65,438+065,438+0橋屋,五柱五梁,柱頭為拱形支撐,蝶蓮花瓣頭。這座橋起源更早。據《泰順分疆錄》記載,唐代“貞觀”舊瓦是道光室修建時發現的,是該縣文獻記載最早的橋梁。這座橋精致美麗,歷史悠久。它被收錄在《中國古代科技成果》中,作為數百本愛國主義教育叢書進行宣傳,展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古代橋梁建設的輝煌成就。1982被列為泰順縣第壹批文物保護單位。
董熙橋位於泗溪鎮夏喬村。建於明代隆慶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重修,道光七年(1827)重修,為疊梁式木拱廊橋。該橋長41.7米,寬4.86米,凈跨25.7米。處於“將軍逗獅”風水模式的董熙橋說“虹滿氣,影搖月”。橋拱上有15廊房,其中有幾個是亭子。屋檐雙翼飛舞,屋頂青龍繞虛,頗有煙味。
北建橋位於泗溪鎮夏喬村。建於清康熙十三年(1674),嘉慶八年(1803)重修,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為疊梁式木拱廊橋。該橋長51.7米,寬5.37米,凈跨29米。北建大橋橫跨北溪,整體結構合理,氣勢如虹。橋屋灰瓦紅體,飛檐走壁,橋旁古樹掩映,兩水在橋下交匯。青山、碧水、虹橋、古樹交相輝映,構成壹幅迷人的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