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古墓群從東周到明清延續了2000年。這壹帶位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巴陵山古墓群(見巴陵山國家森林公園),是湖北省荊州市著名的歷史文物景區,距荊州市區22公裏。由於巴陵山地勢優越,風景秀麗,風水好,主政荊州(江陵)的君王大多葬於此,歷代君王都把這裏作為風水寶地。據史書記載,遼代簡牘王朱智,為朱元璋之妻韓所生。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因項顯王白澍(朱元璋十二子)在荊州城西北壹公裏處修建宮殿(太慧館),超過等級要求,明朝追查時,項全家在關南溪峨眉山自焚。遼王改稱荊州府,弘熙元年(公元1425年)三月死於江陵,葬於巴陵山。廖望的陵墓保存得非常完好。現存的墓壁是以北方幹砌的方式建造的,即土樓。墻的上半部分覆蓋著帶有草紋的大瓷磚。院墻周長837米,高約1.5米。整個墓區占地60多畝。墓室為磚石結構,呈“王”字形,分為五間。墳墓的頂部是拱形的。墓室的墻裙由磨磚縫制而成,工藝精湛。室內地面鋪陶瓷方磚。墓室總面積為102平方米。墓室的前、中、正殿也配有大石門和兩扇木門。石門上有九排九排的石門釘。這條墓道長17米。墓前有墓誌和底蓋,中間隔著四塊圓形銅片,用三個鐵箍綁著。封面上有“遼王墓竹簡”六個大字,底部刻有遼王生平。整個墓誌銘都被城磚封住了。
1987期間,文物考古人員對巴陵山南麓的廖明王墓進行了發掘清理。遼王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十四子朱智。因為要先封遼東,所以被封為遼王。公元1404年改名荊州,公元1425年死後葬於巴陵山。墓區占地60余畝,墓室呈“王”字形,有五間。陵墓總面積為102平方米,五個房間都有拱形屋頂。墻裙采用做工精細的地面磚,室內地面鋪陶瓷方磚。前室有壹扇大石門,門上有九排九排石門釘,前室與中室之間、中室與後室之間各裝兩扇木門。墓道長17米,墓前有墓誌。遼王墓的規模和格局,可以算是壹座精致的地宮。
雖然歷史上多次盜墓,但出土了100多件珍貴文物,遼王墓從1988向遊客開放。如今的遼王墓景區綠樹成蔭,古樸肅穆,與巴陵山森林公園的原有風貌相得益彰。成為中外賓客遊覽的新景點,又名龍山,屬於景山殘脈。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西北部,總面積43平方公裏,平均海拔39.6米,最高海拔109米,位於北緯30° 23 ' 57”至30° 27”。東徑在112 04′14.9″到112 06′23″之間。巴陵山為丘陵地形,其山如八條龍,呈西北、東南走向。所以也叫“龍山”,山上物產豐富。
巴陵山位於荊州市西北20公裏處,巴陵山因有起伏的崇嶺八路而得名。因形似遊龍,蜿蜒曲折,故又稱龍山。
巴陵山風景秀麗,樹木蔥郁,被古人視為風水寶地。山中古墓眾多,有498座大型封土堆古墓。巴陵山位於荊州市、濟南市、宛城之間,人文景觀極為豐富。每個大型古墓都有壹個神奇的故事,每個景點都有壹個感人的傳說。據史書記載,“楚莊王葬於古龍。前後葬了十座墓,都是行列。”這座墓像山壹樣高,伴隨著它排成壹排,氣勢非凡。位於巴陵山脈中段的平頭墓也是巴陵山脈中壹座極其大型的土墩墓。相傳蜀國名將關羽得到青龍偃月刀後,躍上馬背,揮舞寶刀。馬馳經過此墓時,關羽奮起直搗墓上部壹刀,使之平頂,故名“平頭墓”。與關羽生平事跡相似的,還有馬鐵墓、羅茂墓等古墓。
武漢至宜昌壹級公路毗鄰巴陵山南麓,荊州至馬山公路沿巴陵山東緣向北至裁縫,裁縫至馬山公路環繞巴陵山麓,羊昌至新昌公路自東向西環繞巴陵山南麓。總之,巴陵山周邊的路早就修完了,路況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