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長
《尚書》是壹部記述古代事跡的著作匯編,最早的書名是《書》。它分為虞書、夏樹、尚書和周樹。因為是儒家五經之壹,所以又叫《詩經》。《十三經註》和《尚書》的通俗版本是《金文尚書》和偽古文《尚書》的合編版本。現有版本中,真實性良莠不齊。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焚書時,壹位名叫傅生的學者藏了壹本歷史書並保存了起來。
漢景帝尋找《尚書》時,知道傅生藏了壹本,就派晁錯去取。
因為這部史書是戰國時期的篆書,秦始皇改書焚書之後就沒人知道了。
那時傅生還活著,快壹百歲了。因為年紀大了,話不多。而且傅生是山東人,口音跟晁錯不太合,就讓女兒翻譯寫了漢朝的隸書。
幾個月後,晁錯帶著這本《浮生尚書》回京,因為當時隸書還叫《金文》,所以也叫《金文尚書》。
後來,漢朝設立了壹個醫生,向學生教授《金文尚書》,所以《金文尚書》廣為流傳。
到漢武帝時,壹個魯國國王要蓋房子,把孔子舊居的墻弄壞了。在墻裏發現了許多古書,這裏有壹本歷史書。
當時孔子家的後代叫孔安國,所以這本書也叫《孔安國尚書》或《孔壁尚書》。因為這本書是戰國時期的篆書,所以又叫中國古代尚書。
其實當時的兩部《尚書》是不壹樣的。《金文尚書》28篇,《古文尚書》44篇。但由於中國古代文學史研究不多,流傳不廣。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古代雜文史失傳。在等待東晉的時候,突然有人獻上了《尚書》,稱之為孔安國。大家也都信了。
但這時有人開始懷疑,南宋朱說:“為什麽《尚書》那麽難懂難讀,孔安國《尚書》卻很好懂?”
到了明代,壹些學者開始質疑古代散文史的真實性。到了清朝末年,嚴白石通過考證,證明這部古史是東晉人寫的偽書。
其實孔安國《尚書》應該是真書,可惜失傳了,只剩下東晉的偽書。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