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風水學 - 傳統建築祈年殿、中山陵的頂部為什麽是藍色的?

傳統建築祈年殿、中山陵的頂部為什麽是藍色的?

中山陵的藍色是因為孫中山主張民主。藍色琉璃瓦有壹定的寓意。藍色琉璃瓦象征著天堂,藍色琉璃瓦意味著世界是公共的。

1998年,在重慶直轄市成立周年之際,中國郵票總公司發行了壹套兩枚特種郵票(1998-14 T),第壹枚命名為“重慶人民大禮堂”。這座宏偉、莊嚴、富有民族特色的禮堂,早已成為重慶的標誌性建築。國內外遊客來到山城,壹定是以去、留、停觀看、拍照留念而聞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禮堂是什麽時候由誰建造的,經歷了怎樣的風雨。

中蘇大廈是什麽時候誰建的?

為解放和建設祖國西南,中共中央於1949成立西南局,鄧小平、劉伯承、賀龍分別任第壹、第二、第三書記;決定賀龍為西南軍區司令員,鄧小平為政治委員,劉伯承為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

解放西南戰役打響後,劉鄧的軍隊和賀龍的部下迂回進攻向西南撤退的90萬國民黨軍,於10月30日解放山城重慶,1949+165438。

1950年7月,西南軍政委員會正式成立,西南行政區首府設在重慶。劉伯承主席,賀龍、、、龍雲、劉、副主席。其中,、龍雲、劉等都是國民黨著名的起義將領。

從此,重慶成為中國西南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

然而,重慶的市政建設卻令人大失所望——除了蔣介石下榻的“雲秀樓”、馬歇爾居住的“草堂”和宋子文、張群、楊森、範世曾的豪華別墅,沒有壹個像樣的公共場所供人們聚會、活動。

這是因為西南軍閥連年征戰,對人民遠沒有好處。民國時期也有“官不修官”的說法,因為剛剛花大價錢修了“衙門”,不知道哪天就“改名”,被另壹個軍閥霸占了;豪宅是妳自己的。

西南軍政委員會成立後,臨時將原國民黨西南行政長官公署作為辦公和開會的場所。雖然行政長官辦公室的禮堂仍有壹些民族建築風格,但與北京、上海、天津、武漢、廣州等城市的建築相比,顯得十分寒酸。軍政委員會主席和副主席曾在這個禮堂前合影。1950 10劉伯承去南京軍校當院長兼政委後,身在重慶的副主席在這個禮堂前合影。從這兩張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禮堂壹片廢墟。

1950年2月初,鄧小平在渝主持召開西南局第壹次全體會議,研究剿匪、改造起義部隊、解放西藏、恢復生產等方案。西南的解放者從全國各地聚集到山裏瀏覽這座城市,他們都議論紛紛:重慶被我們生產黨解放後,要好好建設。

賀龍1950年3月從成都遷到重慶。在二野舉行的歡迎會上,他說:“我們解放了重慶這座雄偉的城市,並將把它建設成為現代化的城市。”他考察重慶後說,重慶有220萬人口,黨政機關、群眾團體、工廠、學校那麽多。沒有壹個像樣的會場,我們怎麽行?

為此,西南局書記鄧小平、劉伯承、賀龍與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熊克武、龍雲、劉、商定,在重慶興建西南軍政委員會大禮堂、勞動人民文化宮、西南博物館、大田灣體育館、重慶體委大樓等勞動人民聚會、鍛煉、娛樂的場所...這些公共設施建於1953。

在討論軍政委員會大禮堂的設計思路時,鄧小平、劉伯承、賀龍都主張要建,就要建得有風格,既能體現民族風格,又有現代水準,質量好,既有集會功能,又有展覽接待功能,幾十年後也不失典雅。用賀龍的話說,就是“不要像小腳女”。

大會堂的地址選在軍政委員會會址對面的馬鞍山上。賀龍提出設計要結合北京天壇、南京中山陵、廣州中山紀念堂的特點,成為遠東第壹。鄧小平和劉伯承都同意這個想法。據《賀龍年譜》(人民出版社,1996年2月,1版,下同)“1951年4月,(賀龍)與劉伯承、* * *決定修建可容納數千人的大禮堂,並附設招待所。”他們還征求了西南局和軍政委員會主要負責同誌的意見,得到壹致同意。

設計建造的任務交給了西南軍政委員會秘書長、財政部長陳、工業部副部長萬裏(後任部長)、西南軍政委員會辦公廳主任段雲、西南軍政委員會工程部主任張宜蘇。他們組織建築工程師設計了5個大會堂的候選方案和沙盤模型,於1951的7月初完成,並廣泛征求意見。

西南黨政軍各界人士和雲南、貴州、四川、西康等地領導到重慶開會時觀看了模型。國民黨起義將領鹿晗、裴長輝、鄧錫侯、潘文華等。還來重慶看模型。最終選擇了張嘉德設計的方案。

張嘉德是工程部的工程師。因為耳聾,大家都叫他“張聾子”。他設計的禮堂屋頂是半球形的,直徑為46米。它是壹個鋼網殼屋架,重280噸。它由36根經桿、65,438+09根鋼絲桿和75,000多個鉚釘組成。底部支撐還配有承重裝置,可以適應熱脹冷縮的自然滑動。這是中國首次采用的先進工程結構。它的外觀設計比鄧小平、劉伯承和賀龍設想的更宏偉。張家德融合明清建築特色,參照廣州中山堂風格設計了觀眾席主體。結合天壇祈福殿和天安門門的風格,再配以柱廊式的左右兩翼,全部貫穿塔身;內部結構為全鋼屋頂,外部結構仿照南京中山陵藍色琉璃瓦(改為藍綠色),朱紅柱廊,白色欄桿,雄偉莊嚴;在禮堂前的廣場上,還設計了金水橋和華表。整個建築宏偉而獨特。

張嘉德和其他工程師,為了充分體現民族傳統建築風格,有壹次去重慶的二手書店淘寶。好事多磨,他們真的發現了壹些清代建築線裝書。經過壹年多的設計,工程於1952正式立項,命名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大禮堂”。西南軍政委員會改名為行政委員會後,大禮堂也改名為“西南行政委員會大禮堂”。

1953年,中國經濟建設的第壹個五年計劃即將開始,蘇聯將派專家援助中國的經濟建設。在西南,為了修建成渝鐵路,通過鐵道部從1951聘請了壹批蘇聯專家。為了宣傳和展示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需要壹個像樣的場所。在西南中蘇友好協會的建議下,正在建設的大會堂被命名為中蘇樓。

經過西南建設者們夜以繼日的辛勤工作,僅用了壹年半的時間。1953年末,中蘇大廈竣工,比原預計竣工日期1954提前了10個月。據賀龍編年史記載,該禮堂於1954+10月竣工。賀龍題寫“西南行政委員會禮堂”為禮堂正式名稱。不設剪彩儀式,免費向公眾開放3天,邀請群眾參觀。在禮堂四樓大廳的壹樓,有壹個4000座的大舞臺。"

壹場大風暴

觀眾席拔地而起,極為宏大壯觀,引起極大轟動。來參觀的都致敬。蘇聯等國家支援西南經濟建設的專家參觀後,都聳聳肩,豎起大拇指,感慨地說:中國人自己在50年代就設計出這樣的建築,太了不起了!

壹位著名的建築師,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的朋友,在訪問重慶時說,中國在50年代就設計了這樣的建築。鋼架結構合理獨特,簡直就是藝術品!壹個印度人聞訊專程趕到重慶,為禮堂拍攝電影,向印度總理尼赫魯匯報。尼赫魯非常欣賞,並通過外交部向中國要了壹套圖紙,說印度將建造壹個這樣的圖紙。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主任、國務院副秘書長齊雁鳴致信重慶,說明尼赫魯的遺願。在征得賀龍的同意後,重慶市政府將圖紙送到外交部,並轉交給印度駐華大使館。但後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尼赫魯的願望沒有實現。

1954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首次派代表團來華訪問中國西南地區,代表團壹百多人。之前重慶有“五星級”酒店接待高規格外國代表團,市政府外辦安排朝鮮代表團入住“禮堂”。這是“禮堂”第壹次接待外國貴賓。

誰知,從此以後,來重慶的外國代表團都把“禮堂”命名為榮譽。從此“西南行政委員會禮堂”被譽為東南亞第壹建築,享譽海內外。

1987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出版了壹部建築史,其中建國後的42座建築被列入世界建築史,張嘉德設計的“禮堂”名列第二。

後來“西南行政委員會禮堂”改名為“重慶賓館”,現在又改名為“重慶人民禮堂”,成為重慶著名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