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陽,廣東南海人,出生年月不詳。據《中國歷代人名詞典》摘錄的“舒鳴卷161”記載,明朝時,黃曉陽曾被誣囚為賊。十三年(1448),黃越獄後,廣東發生起義。當時南海、番禺、象山三縣農民紛紛響應,加入起義軍,總數達65438+萬,戰船800余艘。起義軍先攻下佛山,立黃為舜王。)年東陽,後又攻入廣州城。據《清二十二史註:明賊》記載,武都刺史楊新民赴粵“詔使人招之”,企圖分化瓦解起義軍。楊暴斃後,命巡撫董興前來“討伐”。景泰元年(1450),兩軍攻打廣州。“賊船千余艘,甚為繁盛。他們去大陸殺賊,殺溺水者。”“小楊死於中流,其父及黨員被俘,皆被鎮壓。"清代廣東番禺著名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人間語與賊》中記載:"黃賊名曰小楊。直接入侵廣州,篡奪了五羊驛的職位,被封為東陽王,被封偽官100余人。在珠江以南,有壹處舊址,是偽南漢留宮增建居所的地方。船到了舞陽門外。"
從以上史料可以看出,黃起義軍異常勇猛,迅速擴張,很快就攻占了廣州。南漢昌化別院、劉王林舊址(今海珠區昌崗東路、江南大道附近)改建擴建為宮殿,自稱為王,戰船陳列在白天鵝塘珠江前航道五仙門壹帶,前線指揮部設在洲頭嘴。由於黃毅軍聲勢浩大,屈不禁感嘆“海寇英雄勝小楊”。起義雖然“來得急,去得也急”,從開始到失敗僅用了兩年時間,但無疑對動搖明朝根基、喚起民眾覺醒起到了壹定的作用。1847期間,廣州、河南人民對英國奪取洲頭嘴為租界的企圖展開了轟轟烈烈的鬥爭,取得了徹底的勝利,有力地打擊了英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和清廷的投降妥協勢力,極大地鼓舞了廣東人民抗擊英國侵華的意誌、信心和勇氣。
1842年,清廷與英國簽訂第壹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後,為了擴大對中國的侵略,英國人覬覦白天鵝塘邊上又深又寬的水路和戰略要地洲頭嘴,企圖據為己有(當時沙面還沒有成為外國租界)。65438年至0847年,英國公使兼香港總督戴維斯以佛山等地民眾毆打英國華僑為借口,於4月3日指揮堅船利炮入侵廣州,提出“入城、租地、懲兇”三項無理要求,並暴力企圖奪取洲頭嘴作為租界。當時清廷兩廣總督焦英賣國媚敵,居然答應了他要的東西。不久,英國人肆無忌憚地在洲頭嘴丈量土地,並插上旗幟標明邊界。這壹荒唐之舉激起了廣州、河南人民的憤慨,迅速掀起了憤怒的反抗浪潮。河南48個鄉鎮的代表爭相聚集在周爽書院(舊址現位於海珠區利港路,現已被遺忘)商討對策。會議壹致通過以下三項決定:壹、組織河南人民武裝自衛隊,誓死保衛家園;2.派人到郊區鄉鎮聲援;第三,起草河南荷包四十八家鄉紳給英國領事官員的信。三天後,組織三千多名士紳和民眾代表到對岸的“十三行商會”示威,遞交了壹份義正辭嚴的抗議信。與此同時,廣州郊區65438萬勇敢的人也舉行了示威遊行,以示團結。隨後,他撰寫了《河南鄉紳表現出極大的憲法責任》、《河南河保士紳的民眾啟蒙》等文件,廣為流傳,組織了新壹輪反對英國入侵的憤怒,全省各地紛紛揭竿而起,予以支持和響應。在《各省鄉士公啟示錄》壹書中,提到魯布司(河南屬蛟塘司)、沿海和西北鄉組織近百萬鄉民到袖手旁觀,並指出:“如果英國拒絕在大陸居住,我們士子不必計較。若住在內地,便立即飛往柬埔寨通知齊新去,使英國無壹人不肯離去,風帆不歸,以延民憤。”戴維斯和資深公民害怕公眾的憤怒,所以他們不得不撤退。5月25日,他們宣布停止租借地圖,洲頭嘴人民終於取得了反英鬥爭的偉大勝利。
為紀念這壹中國近代史上的壯舉,在此事件140周年之際,海珠區人民政府在濱江西路洲頭嘴畔1987設立了名為“南潯風華”的抗英紀念浮雕,以激發廣大群眾的愛國熱情。浮雕面積約100平方米,高約6米,寬約15米。仿紅米石底座上有18金繪浮雕畫,再現了洲頭嘴人民抗英鬥爭的全過程。1999期間,市政部門對濱江路進行全線拓寬,並進行高標準裝修。南旭風華的浮雕被暫時拆除,有關部門表示以後會在適當的地方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