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是夫妻墓,應該是達官貴人墓。在中國廣西上思縣的壹個建築工地發現了壹塊長方形的巨石。這塊巨石是用三層粘土包裹的古代棺材。仔細觀察發現,巨石中還藏著壹口更大的棺材,整個三層棺材六面密封,這在廣西從未見過,引起當地人的各種猜測。這種三層棺是壹種墓葬形式,明清時期主要流行於東南沿海。在自治區文物局的主持下,故宮博物院、北京大學和中國文物保護中心、有關省市文博機構共同攻關。經過近三年的搶救發掘,壹個令人震驚的秘密正壹步步向我們走來:“三合壹圖”巨棺與“失蹤”的明太祖文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極具人文價值。
2.在勘測這塊“石頭”時,發現這塊類似的“石頭”呈長方形,頂部呈人字形,長2.40米,高1.16米,寬0.96米。山坡上,另壹塊類似的“石頭”的頭部露出地面。經過測量,這兩塊“石頭”的排距為0.5米。這塊大“石頭”被挖掘出來後,經測量長2.50米,高1.45米,寬1.15米。這兩塊石頭的形狀像棺材。經過對這兩塊“石頭”的調查,得出結論:這兩塊“石頭”不是普通的“石頭”,而是用“三合壹土”夯實的兩座墓葬。
3.推測屬於明代墓葬。還得出結論,這兩座墓的“三河土”裏壹定有棺材。這口棺材用“三泥”夯制,當地人俗稱“七星巨棺”。所謂“七星巨棺”只是當地人的俗稱。這不是真正的石頭雕刻的棺材。其實七星巨棺是壹種用“混凝土”在棺材周圍夯制而成的棺材。只有“三合壹土”幹涸後,其硬度才和石頭壹樣堅硬,甚至比普通石頭還要堅硬。
4.所謂的星巨棺“三土合壹”,只是考古界的壹個常用術語。“三合壹土”由多種成分組成,但主要成分是粘土、石灰、沙子。其中石灰成分較多,粘土也占壹定比例,砂的比例相對較少。據考證,宋元時期不時出現“三合壹土”夯棺,明清時期流行於山東、福建、廣東沿海地區。原因是沿海土地潮濕,酸堿性強。如果埋在土裏的棺材被酸堿侵蝕多年,很容易腐爛。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護棺木、棺內的屍體和物品,可以將木棺周圍的“三土”混合搗實,形成“三土”外棺,對木棺進行長期保護。此後,沿海移民不斷向這壹帶內陸遷徙,“三合壹土”夯棺葬的習俗壹直延續到全國各地。
5.專家推斷,首次發現如此完整的六面密封的七星巨棺“三圖”,在國內也屬罕見。中國文物研究所梁洪剛博士從中國傳統喪葬習俗推斷,這應該是壹座夫妻合葬墓。據相關文獻記載,夫妻合葬的習俗始於我國西周時期,即夫妻合葬在兩個建造緊密的墓葬中。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種夫妻分葬不同洞窟的制度更加普遍。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的。從“風水”的角度來說,壹個家庭下葬,長輩的墓肯定在墓地上面,晚輩的墓只能在墓地下面。否則就是“騎祖”,是人倫倒置。這是喪葬習俗中的禁忌。
6.自從夫妻分葬不同洞窟的習俗出現後,人們就遵循著這壹“風水”規律,延續至今,歷經千年。經過全面的發掘和發掘,發現兩個巨型七星棺“三和圖”的棺槨有大有小。按照體積計算,大棺材的重量應該在5噸左右,小棺材的重量應該在4噸左右。按照墓葬的排列,大棺材位於墓地的東邊,小棺材位於墓地的西邊。在壯族的喪葬習俗中,墓地裏的埋葬安排是男左女右。因此推斷大棺材裏的墓主人是男性,小棺材裏的墓主人是女性。
7.七星棺是廣西發現的巨型棺材。黑色內棺底部發現北鬥七星。七星巨棺旁發現壹塊瑞士手表。七星棺的外層是約20厘米厚的“三合壹粘土”膩子。在這次考古發掘中,廣西文物部門首次組成了由考古、文物保護、醫學等學科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對於廣西考古界來說,多學科考古是壹種嘗試,也為上思發現的另壹具“三土”棺槨的發掘提供了經驗。據了解,這兩個棺材應該是夫妻墓。這次發掘的棺槨都比較小,只有壹噸左右的重量,而較大的棺槨重約五噸,是小棺槨的兩倍左右。專家表示,他們將進行科學討論,然後再決定是否打開大三位壹體地球的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