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大瓷都
除了瓷都景德鎮,還有三大瓷都——德化、醴陵、景德鎮,最早在福建德化民間流傳。據考證,這種說法起源於1956之後,2000年後開始流傳到全國。不是有些媒體說自古就有。“三大瓷都”這個說法的由來:首先我們來看看醴陵的陶瓷歷史。清雍正七年(1729),醴陵開始燒粗瓷。2005年,湖南鳳凰人、清政府官員熊希齡和醴陵學者溫君鐸提出請願,要求清政府設立瓷器公司,並在醴陵設立瓷器公司。1906(光緒三十二年),清政府批準呈文,以18200元設立湖南瓷器學堂和湖南瓷器公司,醴陵瓷器開始由土瓷向精瓷轉變。光緒末年,北洋副總理熊希齡退位從政後,投資家鄉實業,聘請日本技師和景德鎮瓷畫家,在長沙窯原有釉下彩的基礎上,創制燒制釉下彩。從1909到1915,釉下彩參加了四次國內國際大賽,均在武漢勸導會、南陽勸導會、意大利杜朗博覽會、巴拿馬太平洋世博會上獲獎。1918湖南瓷業有限公司被大火燒毀,但略有恢復。然而,由於國家混亂或國家貧困,精美的釉下彩瓷器很難被接受,它已經是壹個慘淡經營。1930左右,釉下五彩瓷生產基本停止。1956年,在毛澤東的關懷下,國務院批準成立醴陵瓷器總公司,撥款800萬元建設醴陵窯。。醴陵瓷業公司藝術瓷廠成立於1958年(1964年更名為李群瓷廠),成為中國最大的釉下彩瓷器生產廠家。可見醴陵陶瓷曾有過兩個輝煌的時代:1909 -1915。但是釉下彩價格很高,壹度失傳,註定產量不會很大,所以醴陵在當時並不是中國重要的瓷器產地。第二次輝煌的時間是在1956之後。當時毛澤東扶持醴陵窯,修復了壹度失傳的釉下彩,產量和特色都有很大提高。所以醴陵陶瓷應該是1956之後才出名的。也就是說,1956之後應該還會出現“三大瓷都”的理論。因為90年代以前德化陶瓷在國內並不突出,90年代以前景德鎮、唐山、淄博、潮州、醴陵都超過了德化,所以90年代以前三大瓷都論只在福建德化及其周邊地區流傳。改革開放後,德化陶瓷發展迅速,不到30年,工業經濟總量增長近500倍。壹段時間內,陶瓷產值超過景德鎮。德化也開始加強宣傳,三大瓷都之說已經傳遍全國。三大瓷都介紹: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瓷器是中國的壹大發明。瓷器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征,景德鎮是這個瓷都的代表。洋人的瓷器被稱為中國和瓷器的名稱。盈盈白玉瓷,瓷都路漫漫。被人武部稱為“瓷都”的景德鎮,制瓷歷史悠久。史書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代(景德鎮古稱新平鎮)。早在漢代,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礎上,這壹帶就可以燒制出表面有釉的“青瓷”。這樣算來,景德鎮的制瓷歷史已經有兩千年了。從北宋真宗時代景德鎮禦窯的建立,到1911清朝的覆滅。景德鎮為皇室制作瓷器已經有900多年的歷史了。福建省德化縣是中國著名的陶瓷產區,也是出口瓷器的重要基地。德化瓷業有1000多年的悠久歷史。瓷器質地白硬,工藝精良,造型典雅,色澤鮮艷。早在宋元時期就登上了國際瓷壇,蜚聲海內外。宋元時期,隨著泉州港的商業繁榮和海外貿易的發展,德化瓷器遠銷海外。至今已發現宋元瓷窯遺址30余處,在東南亞、東非壹些國家和地區發現了當時德化瓷器的許多遺跡,是歷史的見證。明清時期,德化是中國五大瓷器產地之壹。”世界名瓷出自醴陵”。醴陵的釉下彩在全世界都很受歡迎。醴陵瓷器不僅走進了人民大會堂、中南海、毛主席紀念堂,還漂洋過海,遠銷五大洲,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近年來,炻器風靡全球,成為城市出口創匯的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