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風水學 - ?談論風是所有疾病的根源

?談論風是所有疾病的根源

“風為百病之長”出自《黃帝內經》,《蘇文峰論》雲:“風為百病之長,其變為使其病。”王冰指出:“龍,先也,先百病也。”蘇文《古空論》也說:“風是百病之始。外感六淫,風淫為始,外感病初以風邪為主。殷惠和主編的《中醫基礎理論》教材解釋為:“風邪為六淫之主邪,寒濕燥熱等諸邪皆附於風而侵犯人體,如外感風寒、風熱、風濕等,所以風邪往往是外感邪氣的先導。各學派對“風為百病之長”的理解可以概括為:風邪為外感六淫之首;風邪是外感的先導;風邪往往伴隨著其他邪氣;風邪引起的病證多種多樣。這些認識的相似之處在於認為“風是百病之源”指的是外感六淫引起的風邪。這種觀點似乎有問題,“百病”應該包括壹切外感和內傷雜病。既然《內經》明確提出“風為百病之長”,那麽“風”也應該是外感病和內傷雜病之長,所以“風”不應該僅僅指外感六淫引起的風邪,還應該包括內風。”外風為外感之長”“內風為內傷雜病之長”壹句話,“風為百病之長”。

外風為外感病之長。

外風主要是指外感六淫引起的風邪,是由於四季氣候變化異常,大氣過盛或不足而引起的。風本是春天的主氣,但它在壹年四季都可以看到。四季之氣過高或不及,或時有其氣,則可侵入體內,形成外感病。外風致病範圍廣,可外損肌表經絡,內損腸筋。臨床上常見的疾病有以下幾種。

風邪侵襲肌表是人體的屏障,風邪入侵導致衛氣不和,開合失調,營衛失調。如果風是唯壹的邪氣,可見出汗產生邪氣,鼻塞幹嘔等。,並選用桂枝湯舒筋祛風,調和營衛;若同時夾雜寒邪,可見惡寒、無汗、四肢疼痛等癥狀,可選用麻黃湯發汗解表,祛風散寒。若伴有熱邪,可見微惡風寒、咳嗽、體溫偏低等癥狀。宜用桑菊飲祛風解表。如果伴有濕邪,常見有惡寒發熱、四肢酸痛等癥狀。九味羌活湯宜發汗,祛風除濕。

風邪入肺,風邪入肺系統,肺氣失宣,咽喉鼻不利。若風過寒,常見癥狀如惡寒、發熱、無汗、咳嗽痰稀、鼻塞流涕等,可用以止咳、祛風、宣肺、化痰止咳;若風熱過盛,可見發熱、微惡風寒、咳嗽咽痛等癥狀,可用銀翹散祛風透表、清熱解毒;如果風太幹燥,我們可以根據幹燥的溫涼分別選擇桑杏湯或蘇星散祛風潤燥。

當風邪侵入肌肉膿腫,風邪與衛氣在皮膚表面交戰時,可見到風疹、癖疹、皮膚瘙癢,或斑塊狀斑疹,甚至濕疹,可用正宗外科的消風散,祛風養血,清熱燥濕。

當風邪乘虛而入經絡肌膚,經絡空虛,經絡肌膚受氣阻滯,筋脈肌膚營養不良時,常見口眼歪斜,舌強不能言,手腳不能動,皮膚麻木,有時還會出現惡寒發熱等癥狀。藥方是大龍膽湯,祛風清熱,養血活血。

風寒、濕或熱合在壹起,可侵犯筋骨關節,阻滯經絡氣血。因此可見四肢關節遊走疼痛、屈伸不利、活動受限等癥狀。可用防風湯或蠲痹湯祛風通絡,散寒除濕。

風水與風邪襲表作戰,肺氣受阻,宣降異常,水道失職,水不能下到腎、膀胱氣化出來,可見眼瞼浮腫,甚至四肢浮腫,惡寒發熱,四肢酸痛,小便不利。因此,治療《金匱要略》等病癥宜加外科湯,祛風清熱,活血通肺。

因風濕熱者,外感風邪夾雜濕熱,壅閉大腸,損傷陰絡,因陰絡損傷而血溢,故臨床可見“腸風”、便前出血、顏色驟變等癥狀。槐花散或槐花丸可祛風理氣,清腸止血。

內風是內傷雜病之長

內風不同於外風,不屬於六淫範疇。內生風有兩層含義:第壹,內生風是風氣的內在運動,屬於“內生五邪”,是病機的概念,主要指陰失調,五臟六腑氣血不和,楊琪亢盛的病理狀態。通常包括肝陽轉化風、極熱生風、陰虛生風、血虛生風四種類型。此外,瘀血、痰濁等病理產物長期積聚,也會阻滯行氣,導致陽氣運行不暢,產生內風。二是指具體疾病的名稱。葉在《臨證指南·醫案》中提出“內風即體內陽之變化”。在人體內,陽氣在五臟中不斷運行,五臟中陽氣的盛衰變化,可以產生內生之風。因此,《蘇文峰論》記載了心風、肝風、脾風、肺風、腎風、胃風等病名。

肝陽轉風,肝腎陰虛,水不含木,浮陽不潛,肝陽亢盛,甚至陽轉風,風動氣血紊亂。因此可見臨床癥狀,如頭暈、肢體麻木震顫,甚至突然昏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故宜用平肝熄風湯,滋陰潛陽。

極熱生風,外感邪溫,邪熱熾盛,津液煎灼,血傷,肝經灼傷,常見高熱、神昏、手足抽搐、抽搐等癥狀,可用羚羊角鉤藤湯涼肝熄風、增液舒筋。

當陰虛風熱耗久,真陰漸虧,筋脈失養,虛風內升,出現手足蠕動、神疲乏力、脈弱、消瘦、五心煩熱、顴骨紅、盜汗等癥狀時,只能選用大頂鳳珠或復脈湯滋陰熄風。

血虛導致風久,或急慢性失血,養血不足,筋脈失養,常見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四肢麻木,肌肉抽搐,甚至手腳麻痹,皮膚瘙癢,爪甲倨傲等。,治四物湯,養血祛風。

血瘀、痰濁生風、血瘀生風、痰濁生風在臨床上很少被提及,但確實存在。王清任《林逸改措》說:“中風偏癱,氣虛血瘀所致。”其中說血瘀導致中風,楊仁齋指出血瘀也會導致眩暈。另外,朱丹溪說“無痰不頭暈”中風、頭暈都是內風的征兆,這裏的內風是由血瘀、痰濁引起的。臨床上應根據具體的疾病和證候選擇方劑。如血府逐瘀湯可治血瘀風,溫膽湯可治痰風。

五臟風病主要見於《蘇文峰論》,也散見於《蘇文論熱病論》和《蘇文大氣論》。《內經》雖然沒有對每壹種風病給出具體的治療處方,但卻詳細記錄了每壹種風病的具體癥狀。比如脾風的癥狀是“多汗惡風,神疲乏力,質薄色黃,鼻上診色黃”,與《傷寒論》描述的癥狀非常相似,可以用桂枝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