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放鞭炮的由來
政府和人民都非常重視鞭炮的購買。在春節和每個喜慶的日子裏,鞭炮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說古代有壹種叫“年”的妖怪,每隔365天就出來禍害人畜。那時候,人們都不敢出門。偶然有壹年,壹個頑童燒竹取暖玩耍,燒竹的火光沖天,劈裏啪啦,把妖怪“年”嚇跑了,人們安享太平,歡度春節。從此,放鞭炮成了人們驅邪迎神的必備之物。
掌管天文歷法的封建王朝為了表示迎接春節的重要性和對官民的厚禮,從臘月(19-22)起選定“吉日”,公布北京及全國所有府衙、場所,統壹加蓋官印,所有官員開始放假過年。隨後,梨園劇場也全部停止演出,放假至新年伊始。
此時,中國城鄉空前繁榮的“臘月城”進入高潮,民眾進行大掃除,清理生活環境。臘月二十三是祭竈神的日子,也叫“小年”,然後大年三十就快到了。
掛年畫,貼春聯,掛燈籠,倒貼“福”字。
廟會文化——北京是中國廟會的故鄉
北京自秦漢以來壹直是我國北方重鎮,尤其是遼、金、元、明、清等朝代的都城,文化底蘊極為深厚。就明清兩代而言,北京有1000多座寺廟,居全國之首。寺廟裏自然有很多廟會。壹年365天幾乎每天都有廟會,五光十色,美不勝收。比如雍和宮的“捉鬼”,城隍廟的“郊遊”,7月15日的燒船,10月25日的白塔燃燈,都是廟會事件。北京最著名的古今傳統民間廟會和集市有白雲寺、長甸、白龍潭和地壇、龍潭湖等。
此外,北京過去的花會也很獨特,遍布城鄉。花展以技巧著稱,主要包括少林武術、踩高蹺、打幡、太極、少師等活動。苗豐是北京最好的花展,慈禧太後在頤和園的東北側專門建了壹個“吊園齋”來觀看遊行隊伍及其精彩的表演。
胡同文化的理念
北京胡同文化歷史悠久,內涵深刻。據考證,“胡同”壹詞來源於蒙古語,意思是有“水井”的地方就是人們聚居的地方,所以古代稱之為“方井”、“市井”。
北京的胡同起源於元代,“胡同”壹詞出現在元代雜劇《鮭魚島·張生·朱海》等作品中。13世紀初,蒙古首領成吉思汗率兵南下,燒毀了廣安門外的金中都城。他的孫子忽必烈住在金中都東北郊區美麗的“大寧宮”,也就是現在北海的瓊花島。據《元史傳》記載,忽必烈重用河北邢臺漢人中精通天文、地理、經學、律歷、三式六子的大才劉,命其設計建造元朝都城。劉以陰陽、五行、八卦、四象、特種門等風水知識為基礎,同時遵循《周禮》,以體現“皇權至上”和天下壹統的思想?考公基的帝都應該是壹個四面有三門的大方形城市,城市的名字應該是根據八卦命名的。而且大城市的中心部分是皇宮,皇宮外面是“前朝沿襲後市,左祖沿襲右社”的皇城制度。於是,劉修建了,即大內宮和內外城,以朝南的中軸線布局和左右對稱的體系為整體規劃建設,從而形成了南北走向的街道,而街巷則貫穿東西。同時以“房”為單位有50個居民區,由寬度不等的胡同隔開。這種胡同既是交通通道,又是“坊”之間的防火隔離帶,所以又叫“火團、火巷、火弄”等。因為建於劉的元朝就像陰陽八卦圖壹樣,非常嚴謹雄偉。此外,劉的學生郭守敬對北京水系的科學管理,使元朝充滿了東方文明的無窮魅力,深受意大利旅行家凱爾?波洛稱贊道。
據相關歷史統計,元代有400多條胡同。明朝滅元朝後,在元朝的基礎上重建都城,分為36個廣場,胡同1170。明清以後,使用老城,改稱都城。內城和外城共有2077條胡同。隨著解放後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有6000多條新老胡同。
胡同不僅是街、巷、路、巷的總稱,還像京劇、北京話壹樣具有濃厚的“京味”文化特征,具有極其豐富的人文內涵。它是北京歷史、民俗和軼事的發源地和聚寶盆。
涮羊肉——壹種著名的傳統風味
據歷史考證,我國南北朝時期就有火鍋。用火鍋涮雞肉、魚肉和貘在唐宋時期廣受歡迎。火鍋在清代相當流行。據史料記載,嘉慶元年(1796),乾隆皇帝在宮中設宴“千宴”,火鍋1550余口,以吃涮羊肉為主,可見其受清官歡迎。北京的涮羊肉起源於戰國時期東北的少數民族地區。明末清初,羊肉火鍋是清朝皇室最受歡迎的冬季美食。北京的涮羊肉壹般都是秋後上市,5月底前下鍋。正陽樓是第壹家開業的餐館。1914東來順羊肉館開業後,通過競爭取代正陽樓,在北京小有名氣。
北京燒烤-蒙古風味
燒烤,據說起源於蒙古北部,有著濃厚的塞外風情。後來逐漸傳入習俗,明末清初北京就出現了燒烤。“南灣北記”,兩家以燒烤為業的餐館,都是清中葉開的。位於義內街的烤肉灣,是康熙時期大廠惠民萬民因用手推車賣肉而發展起來的。什剎海銀頂橋畔的燒烤季,始於清朝鹹豐年間。
古老而傳統的燒烤是用特制的爐子,烤盤用鋼筋做成,中間留壹個小缺口,稱為“烤”。
燒烤時,在爐中燃燒木頭或木炭,將肉片放在“烤架”上烤熟,然後蘸上調料。現在,肉片拌上醬油、料酒、糖、香料、蔥、姜、蒜等調味品,再用長筷子把肉烤熟,像炒菜壹樣不停地轉。肥肉發出“滋滋”聲,肉片壹熟就可以吃了。這種邊烤邊吃邊喝的方式,充滿了天然的野味。
燒烤始於初秋,止於夏季。非常註重原料,選擇“北口”牛肉,而養殖牛肉絕對不能用。牛的年齡在4-5歲,體重最好在200-300斤。並且只選擇牛的上腦、裏脊肉和排骨。另外刀切也很重要,必須切得很薄的牛羊肉適合燒烤。
特殊的地方方言北京味很濃
北京語音優美易懂,語言豐富生動。它是中國最好的語音和語言之壹。中國的普通話(普通話)和漢語拼音都是以北京音為標準的。
但是,地道的北京話,不經過壹番解釋,人們是不容易很快聽懂的,它有壹種獨特的魅力和方言特色。現在,我將舉壹些關於當地語言的簡單解釋的例子如下:由我自己:由我自己。我們:我們。老賈:找人幫忙或者表示感謝。瞎說:瞎說。厭倦貓:對別人保守秘密。嘴差:多嘴,好胡說。裝傻:發呆裝傻。環繞磁性:拉動關系。笑話:開個玩笑。泡湯:完了,吹了,亂了。宰:敲竹杠,欺騙他人。駝頭:尷尬,膽怯,害怕。瓷實:堅固、牢固、可靠。沒什麽:沒什麽。黃色:沒用。不要收費:不要這樣做。吃心:多心。貝兒豪:很好,很好。鬧:鬧,鬧。捉弄人:違背諾言,戲弄他人。再見:關系的意義斷了。
多年前的準備
明清以來,人們進入農歷65438+二月的“臘月”。從臘月初八——“臘八”到除夕,是北京人準備春節最忙的日子。
農歷65438+2月8日是漢族的“臘八節”。它起源於古代的“拉日”,即“動物和動物在年底祭祀祖先”。“臘八”是進入新年的信號,它被稱為“禧年”。那是壹個有錢有勢的人“討債”,窮人“躲債”的時期。
臘八節的主要食物是“臘八粥”,其習俗來源豐富:壹是神農因古柏的發現而開始農業生產生活,所以人們在臘八節用多種五谷雜糧和水果煮粥祭祀。第二,朱元璋登基前壹直是乞丐,吃過老鼠洞的雜糧粥充饑。朱元璋做了明朝的始皇帝之後,並沒有忘記。
走的苦,便於臘月煮“臘八”雜糧粥,獎勵給官員,以激勵艱苦奮鬥的精神。第三,據說釋迦牟尼在臘月初八得道,這壹天稱為道教節日。佛教徒煮粥奉佛,成為佛教壹大盛事。
據《燕京年譜》記載,人們煮臘八粥是很講究的。他們用黃米、白米、糯米、小米、栗子、荸薺米、紅小醜、去皮大棗等食材,用水煮熟。配以杏仁、瓜子、花生、松子、葡萄、紅糖等配料,清香撲鼻,非常香甜可口,直到現代北京人還願意保留。
京劇產業
京劇又稱角色,分為生、旦、純、末、醜五大行當。
1.盛航的簡稱是“盛”。人生分為徐生(老學生)、洪生、蕭聲、吳生、瓦生。它是京劇的重要行業之壹。
徐升(老人):中年以上的劇作家都留著胡子。因性格和身份不同,可分為從事保安或歌唱工作的老人(如扮演皇帝、官僚、文人等。),依靠老部下(比如打武將)和沒落老部下(比如打窮人等。).
洪生:壹臉紅胡子,如演關羽和趙匡胤。
蕭聲:指淩子升(有雉將軍、太子等。)、沙(官生)、樊勝生(秀才)、差生(窮秀才)等等。
武聖:對於劇中的武聖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長拷(砧板)武聖,穿薄底靴的叫短打(撇)武聖。
2.丹星簡稱“丹”。青衣、花旦、烏丹、京劇藍調、老聃、鐵旦、桂丹等角色。所有的明星都是女性。
青衣:主要是唱歌,扮演賢妻良母的角色。
花旦:又名花衫,以服飾華美為特征,主要扮演皇後、公主、貴婦、女將軍、攤販、村姑等角色。
吳丹與京劇藍調:善打武功的女人。
老聃:用這種聲音唱歌,多為中老年婦女。
3.網線簡稱“網”,也叫畫面。清角指的是臉上塗了五顏六色的畫的畫臉角色,看起來不幹凈,所以指的是幹凈線分為以下角色:青銅錘畫臉和黑頭畫臉;書架上畫的面孔,如將軍、僧侶、亡命之徒、武花臉和猛擊畫的面孔等。青銅錘花臉叫鄭靜,架子花臉叫副靜,武打花臉叫吳靜,武打花臉又紅又幹凈,在表演風格上都有不同的特點。
4.最後壹行被稱為“結尾”。這項業務主要面向中年以上的男性。實際上,線的末端是致力於吸引戲劇的功能的,比如第壹次出場,因為意思相反而被稱為“末端”。
5.醜線簡稱“醜”。劇中醜線勾臉,卻勾勒出“三花臉”,臉型譜與彩繪臉大相徑庭。
醜可分為文醜和武醜。文醜分為方巾醜(文人、儒生);武醜擅長摔、打、翻、跳等武術角色。根據生肖,醜屬牛,牛是愚蠢的,醜是愚蠢的代名詞。而武打在舞臺上的醜也叫跳,但是會說會跳,扮演的是壹個活潑乖巧的角色,和牛人的醜傻完全不壹樣。
除此之外還有蘇醜,他是蘇州的白人,演的是官醜,演的是草衣醜的袍子,演的是街頭和農工的氈帽醜。他們的角色各不相同,豐富多彩。
滿漢全席——清代最高國宴
這是清朝最高規格的“國宴”,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宴會。以滿族小吃和漢族美食為主,故名。
因為在清朝之前,面點和菜肴都比較單調,餐飲也不講究。但進入中原後,京城會聚集全國各地的美食。而且禦廚的成員都是由滿族和漢族廚師組成,這樣就把所有的中國菜合二為壹了。到了康熙時期,滿漢全席已經成型。據說清朝聖父葉璇(康熙)在宮中第壹次品嘗這種豐富多彩、滿是中國菜肴的盛宴時,高興極了,贊不絕口,並寫下了“滿漢全席”四個大字,從而確立了它在宮宴中的地位。乾隆時期,滿漢全席達到高潮。並加入了回、藏、蒙的美食,形成了滿漢“五族* * *慶功宴”。其高超的烹飪技藝,豪華的座椅,精美的餐具,復雜的禮儀,都是前所未有的。這種盛宴只有封建帝王、皇後、皇族和清廷高官才能享用。
滿漢全席始於康幹盛世,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按規定有108道菜,其中南來54道,北房54道。點心有44種,每壹種都需要幾十公斤的面粉和許多珍貴的水果。滿漢全席是典型的燒烤宴。因為名菜很多,壹般要三天才能完全品嘗完。
北京烤鴨——中國第壹美食
中國烤鴨歷史悠久。據南北朝時期(公元420-589年)的食寶記載,有關於烤鴨的篇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烤鴨在明清的宮廷裏經常吃,後來流傳到民間。據史料考證,京城第壹家烤鴨店“便宜坊”,創建於清朝鹹豐五年(1855),在宣武區羅馬式街掛牌營業,主要經營紅燒烤鴨。做烤鴨的廚師大多是山東榮成人。
人,所以北京烤鴨不僅是宮廷風味,也是魯來的名菜。
前門大街東側的全聚德烤鴨店是河北薊縣人楊傳仁於清同治三年(1864)創辦的。它以烤鴨聞名。由於烘焙技藝更加精湛,烘焙的質量和口碑很快就超過了平價店。
烤鴨是用優質雪白的北京烤鴨做成的。據考證,北京鴨祖籍在南方,明初用水運船只運到北京,在JD.COM潮白河壹帶飼養,故名“白河鴨”。之後,他們搬到北京西部的玉泉山,飼養成優良品種。北京填鴨是用人工飼養方法繁殖的。
北京填鴨長得快,60-65天就能長到5-7斤。雛鴨45天前自由投餵,最後15-20天人工投餵,每6小時壹次,晝夜投餵。填鴨要經過宰殺、脫毛、掏膛、水洗、灌水、鼓吹、上漆等壹系列工序,才能放入烤箱烤制。
烘焙方法壹般有三種:
1.燜爐有門,爐內豎起鐵箅子,箅子下燒稻草,將準備好的釀鴨放在鐵箅子上,關上爐門燒烤,故稱燜烤鴨。
2.掛爐法爐口是拱形的,沒有門。加工好的釀鴨掛在烤箱內的鐵鉤上,底部用梨木或棗木烘烤。
3.叉燒和叉燒差不多,都要用手工壹根壹根的操作,因為費工費時的輸出,逐漸被淘汰。
烤鴨需要切片上桌,每只鴨子需要切成120片左右,必須帶肉肥瘦壹致,技術要求高。
鴨片配以蔥、黃瓜條、蒜泥(少許)和甜面醬,裹以荷葉餅或空心燒餅,香、甜、脆、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