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梁啟超等人提出的五大古都說(長安、洛陽、汴京、燕京、金陵),還是以張其昀為代表的六大古都說(長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北平),還是80年代以來提出的?七大古都?、?八大古都?另壹方面,Xi安(長安)是最大的古都,這充分凸顯了Xi安在中國古代的中心地位。
除了中國的大古都論,Xi安甚至可以在世界著名古都中占有壹席之地。其中,廣為流傳的是Xi安與雅典、開羅、羅馬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
那麽,為什麽只有Xi安受到歷代那麽多皇帝的青睞呢?為什麽自唐朝以來,沒有壹個統壹的王朝選擇在這裏建都?
事實上,這與Xi的地理和自然條件密切相關。首先,從政治角度來看,Xi位於黃河上遊。中國的地形總體上呈西高東低的趨勢,這使得Xi安可以俯瞰河東。逆流而上搞六合?地理優勢。
漢初三傑之壹的張亮曾稱贊過這裏?千裏之外的晉城,天府之國?,但是?抗三面堅守,壹面制諸侯。諸侯穩固,江河渭槽捧天下,西賜京師;諸侯已變,順流而下,足可失?。在古代風水學中,通常強調龍脈的占領,而Xi安所在的關中被稱為龍頭,是天下之脊。
其次,從軍事角度來說,Xi安地處關中盆地,四面環山,自古就有?四封鎖之地?俗話說,進可攻,退可守。整個Xi安四面環山:東面有壹座險峻的華山,其脈向東延伸為廬山,橫跨在黃河和洛水之間;南有太白山、翠華山、驪山,與的人和谷壹起巍然屹立在關中平原的南部。在北部,堯山、黃龍山、錯鵝山形成了連續的北山山系。西部有岐山、都陽山、陳倉山,孤峰隆起,擋住了關中西部。山的上方有壹道險隘,東有函谷關(今河南省靈寶縣)、崇關(今陜西省潼關縣),東南有武關(今陜西省丹鳳縣),西有大三關(今陜西省寶雞市),西北有小關(今甘肅省沽源縣)。* * *共同構成了易守難攻的門戶。
然後,從經濟上看,Xi安地處關中平原,土地肥沃,河流密布,田地肥沃,易於耕種。所以開發的比較早,從先秦開始就能養活大量人口,所以得到了。天府之國?好名字。而且,由於Xi安境內河流縱橫交錯,灌溉方便,所以自古就有?長安周邊八水?聲明。這八條河流包括:徑、渭、衍、產、橘、洋、高、澇。正因為如此,Xi安所在的關中地區土質疏松,土壤肥沃,成為支撐Xi安成為天府之國的基石。
然而,可能是繁榮將不可避免地衰落,古都Xi安已逐漸衰落。唐朝以後,就再也不是大壹統王朝的首都了。究其原因,首先是其周邊自然條件的惡化。但作為中華帝國長期的首都,密集的人口遠遠超過了土地的承載能力。無休止的土地開發對周圍的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過去的美好環境不復存在,自然狀況日益惡化。
據統計,僅西漢時期來自關東的累計人口就超過30萬。到西漢中期,這些關東移民的後代約有1.21.6萬,使得Xi安所在的關中地區人口遠遠超過了當地糧食生產所能承受的極限。到了唐代,關中人口更為龐大,長安城人口已達1萬,成為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龐大的人口和龐大宮殿的修建,大大加劇了對當地自然環境的破壞,進而造成了水土流失、河流淤積、滯水運輸和北京糧食危機的出現。
此外,自唐代中期以來,全球氣溫轉冷,Xi安失去了溫暖濕潤的氣候,極大地影響了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有嗎?長安周邊八水?唐朝以後,享有盛譽的Xi安水系也因水環境惡化而遭到破壞。水量大減,漕運中斷,進壹步加劇了糧荒。甚至在唐高宗時期,由於長安缺少食物,整個宮廷都不得不搬到洛陽辦公。
其次,頻繁的政權更叠讓曾經繁華的長安城變成了壹片廢墟。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進攻潼關,唐都長安失陷壹年零三個月,整個關中陷入滅頂之災。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勢力越來越強大,外患接踵而至,戰亂不斷。就這樣發生了?史靜的變化?唐?秦王?黃巢起義軍被兵圍困、通州沙源之戰、齊軍攻克長安、圍困鳳翔、朱溫劫掠長安等壹系列戰爭事件,徹底把長安變成了壹片廢墟。此後宋明兩朝有意遷都於此,但因種種因素只能作罷。
此外,隋唐以來,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在江南蓬勃發展的同時,北方經濟卻因連年戰亂而萎靡不振。Xi安也不例外,全國經濟重心和政治重心不再重合。正是由於經濟重心南移,從南方向關中運糧不僅困難,而且成本高昂,越來越得不償失。
中晚唐時期,解決糧食和物資的運輸問題成為唐朝至關重要的問題,長安多次因糧食運輸中斷而面臨生存危機。在水運明顯優於陸運的古代,水運的不便無疑對Xi安造成了致命的打擊,東京汴梁(開封)由此而興起。再加上唐朝滅亡後,陸上絲綢之路被切斷,海上絲綢之路崛起,東北地緣板塊崛起,那麽曾經的陸上絲綢之路貿易中心Xi安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