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龍王:敖廣、敖欽、敖順和敖潤。
東海的敖廣,南海的澳新,西海的澳潤和北海的澳順。
臉紅須東,白發須西,橘發須南,黑發須北。
中國人生活中的龍
龍不是中國獨有的,很多民族都和龍的神話傳說有關。而中國這樣壹個以龍為榮、敬畏龍、與龍有關系的國家,是獨壹無二的。在中國,有數以千計的地方有龍的名字,其中有數字,如吉林的二龍,江西的三龍和遼寧的斯隆。有的以龍身為題,如江西的龍頭、四川的龍角、貴州的龍額、黑龍江的龍爪;有些龍族可以由龍王、龍母、龍族、小龍、金龍、木龍、水龍、土龍等組成。中國有40多條帶“龍”字的河流,大家熟悉的黃、藍、紅、白、黑龍分布在四川(黃龍河)、河北(青龍河、赤龍河)、天津(青龍灣河、黑龍港河)、甘肅(白龍江)、上海(白龍港河)、黑龍江(黑龍江)。幾乎每個省都有龍江、龍湖、龍山、龍洞、龍泉、龍潭,還有數不清的王龍寺廟。
日常生活中也有龍的痕跡。衣服是長袍,龍冠;吃龍蝦、桂圓、龍須面;建築有龍宮、龍庭;有龍舟和大車。家具包括龍椅和床。在第壹個月的第十五天,會跳龍燈,在五月的端午節會舉行龍舟比賽。動物包括龍和跳蚤;植物包括龍葵、龍舌蘭、龍須菜、龍須菜、臭柏和國槐。風水寶地叫龍穴,抽水的水車叫龍骨水車,大吊車叫龍門起重機。天上有龍星,地下有龍脈。古書中與龍有關的名詞有上百個。千年前編輯的《太平廣記》中收集的龍的神話故事有81個。在中國,龍幾乎無處不在。龍文化歷史悠久。
龍的形象和圖騰
龍也是原始人的圖騰,是只存在於圖騰而不存在於生物的虛幻生物。現今已知的龍的形象綜合了各種生物的特征:蛇身、獸腿、鷹爪、馬頭、蛇尾、鹿角、魚鱗。壹些研究指出,龍的形象經歷了不斷的發展和變化。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通過戰爭和結盟,信仰龍圖騰的民族逐漸成為領袖,龍圖騰逐漸成為整個中華民族信仰的旗幟。其他民族原本信仰的圖騰形象逐漸被吸收、豐富為龍的形象,於是龍的特征越來越多,形象也日益復雜、強大。
人們也在龍身上集中了各種美德和優秀品質。我們從很多故事和傳說中看到,龍勇敢善戰,不懼任何暴力;龍是聰明的。它甚至可以預見未來。龍的能力高,可大可小,變化多端,能布雲雨,電閃雷鳴,說話移山,神奇無邊;龍族富有,龍宮成了寶藏的集中地。龍為人正直,善解人意。為了拯救人類幹旱的苦難,甚至觸犯了教條。在龍身上集中了人們的美好願望,世間的傑出人物在人們中間也常被稱為龍。諸葛亮所謂的臥龍先生就是壹個耳熟能詳的例子。
龍帝和天帝
龍帝又稱天帝、玉帝,據說是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的化身。這在《史記》中有記載。《閉經》,黃帝和老百姓在壽山挖掘銅,把開采出來的銅鑄成壹個大銅鼎,放在景山腳下。鑄造青銅鼎時,壹條龍垂下胡須歡迎黃帝上天。黃帝騎在龍背上,大臣、妻兒也紛紛爬了上去,壹人70多人。這時龍升天了,其余大臣擠不進去,壹個個捏著龍的胡子。龍須肉因為分量太重而折斷,黃帝隨身攜帶的弓也被拉了下來,臣子們只好捧著龍須肉鞠躬哀號。黃帝升天後成為天帝。
史書記載,官書也說:“軒轅(黃帝名軒轅),黃龍式”。簡單來說,就是說黃帝是黃龍的化身。黃龍是龍帝,五行屬土,居中。它是道教宗教觀中的龍首和天師。漢代典籍中也有提及:“黃龍為四方之長,四方之正色,諸神之精。可以是巨大的,可以是詳細的,可以是安靜的,可以是明亮的,可以是短暫的,可以是漫長的,突然存在,突然死亡。王釣魚無濾,若到深淵,應與諧遊於池中。”,說明了黃龍的形象。
傳說中的龍
古人視龍為聖物,神物,變化多端。它們可以又細又大,又短又長,它們可以深入水中,翺翔天空。中國古代經典著作中幾乎每壹部書中都有關於龍的傳說,關於龍的傳說和神話更是數不勝數。《易經》等經典著作對龍進行了完整系統的闡述,並賦予其哲學意義。八卦中用龍來說明幹卦,也是《易經》中的第壹卦。
另外,歷代都有龍的傳說和神話出現,很多以“龍”字命名的地方也有龍的傳說。到了黃帝時代,就有乘龍升天,應龍幫助黃帝打敗蚩尤的傳說。於霞治水,傳說有壹條龍用尾巴畫壹條河來分流洪水;漢高祖劉邦,據說是其母夢見與紅龍交配後懷孕而生。從許多故事和傳說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往往把各種美德和優秀品質都集中在龍身上。傳說每年二月初二炸玉米的傳統是為了紀念壹龍為解決人類幹旱之苦,甚至不惜觸犯教條。傳說玉龍因不忍百姓受旱而幫其求雨,被玉帝囚禁,並立下規矩,只有金豆開花時才會放生。人們聚在壹起炒玉米,因為他們感激玉龍的義舉。因為它看起來像金豆盛開,所以負責的太白金星弄錯了,放了玉龍。每年二月初二炸玉米的傳統也被保留了下來。
當然,傳說中有正義的龍為善,自然也會有邪惡的龍為禍。隨著人們智慧的開啟和佛教信仰的傳入,龍王在民眾中的形象發生了變化,龍王作為道教傳統之壹,也開始扮演反派角色。在中國許多以“龍”字命名的地方,也有龍的傳說,其中不乏龍肆虐的故事。就像黑龍江壹樣,據說之前有白龍作災。後來,在河邊的壹個村子裏,壹戶人家生了壹條黑龍。原來,黑龍是來幫助趕走白龍的,村民們按照它的指示支持它。最後白龍被除掉,人們把這條河命名為黑龍江,以紀念黑龍。四川九寨溝有壹個臥龍湖,湖底有壹個乳黃色的石梁,據說是白龍的化身。九寨溝附近有兩條大河。壹條叫黑水河。據說這裏曾經有壹條大黑龍。壹條白龍生活在白龍江裏。傳說黑龍因為嫉妒九寨溝的風景,把那裏的水吸了起來。小白龍知道後,把白龍江的水噴到九寨溝,恢復了它的美麗。黑龍知道後,與白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戰敗時,黑龍毒化了計劃,小白龍被迫逃到九寨溝的壹個湖中。黑龍驚動了萬山神藏查白龍下落,最後被萬山神囚禁,無法再作惡。萬山神為了表彰它,給了白龍壹套金甲,這就是臥龍湖傳說的由來。
文學作品中的龍王
龍在民間文藝中被擬人化,海龍王利民害民。在神話小說《封神榜》、西遊記、話劇《劉壹傳蜀》、《張朱鈺海》中,都有善惡不同、性格似人的龍王。
在西遊記中,有很多關於龍的描述和故事。隨著人們智慧的開啟和佛教信仰的傳入,龍王在民眾中的形象發生了變化。在此之前,龍王的印象總體是正面的,但是佛教開始興盛之後,龍王的地位開始下降,在《西遊記》中變成了配角,甚至是小醜。西遊記裏,孫悟空大鬧的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東海龍王敖光龍宮。面對孫悟空時,四海龍王無力反抗,只能戰戰兢兢地獻上金剛棍、金甲等寶物,出場時間少之又少。因為他放火燒龍宮,差點被玉帝處死。所幸被觀音菩薩救下,成為唐三藏白馬龍王。這是另壹個著名的三王子敖潤,白龍王,西海。
《封神演義》中的龍王
除了《西遊記》中提到的四海龍王,另壹部小說《封神演義》中也有壹個龍王。《封神演義》又稱《封神榜》,是明代中後期許所撰,也有壹種說法是由揚州道家思想家呂錫行改編。
《封神演義》是根據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的故事改編,描寫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在《創世龍傳說》中,田中芳樹多次提到四海龍王奉天帝之命,幫助周朝討伐商周,而在《封神演義》中,龍王也有出現。然而,在《眾神演義》中,四海龍王在吳州戰爭中並沒有扮演任何重要角色。事實上,正如龍堂石在《創世傳說》中所說,在任何文學作品和經典中都沒有提到四海龍王參加過吳州革命戰爭。《封神演義》裏龍王的角色和《西遊記》裏差不多,變成了配角,小醜。
在神榜中,哪咤扮演了《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角色。固執的哪咤不知道他帶著的肚兜和腕鐲是神仙的寶貝。他在九河灣洗澡的時候把肚兜放在水裏,弄得東海都在抖,連水晶宮都在抖。東海龍王敖廣(也有敖光的說法)派人調查,但被派去的人都被固執的哪咤殺死了。敖廣派他的三王子去調查,但三王子也被哪咤殺死了,甚至被哪咤剝皮抽筋。最後,敖廣向哪咤的父親李景行認罪,並發誓要告訴天帝。哪咤不服氣,把在路上的敖廣打了。最後四海龍王把這件事告訴了天帝,並把李靖的家人抓起來在天庭受審。這時候哪咤自己挑毛病,剖腹把腸子割出來,把骨肉還給父母,才平息了這件事。最後,哪咤在太乙真人的幫助下復活,成為武王進攻戰的先鋒。之後的《封神演義》中也沒有提到龍王。可見,四海龍王助周朝討伐商周的說法純屬田中芳樹的杜撰,並無確切的神話傳說背景支持。
龍泉鄉的傳說
《創龍傳》中提到龍泉鄉在青海省某地。其實青海省有龍泉鄉嗎?前壹段提到,幾乎每個省都有以龍命名的地方,以龍泉命名的地方就有好幾個。龍泉在哪裏?壹般認為是現在浙江省龍泉縣。唐朝以前這裏叫龍泉鄉,唐朝在這裏設縣。龍泉因壹把“龍泉劍”而得名。據春秋時期越國史書《越絕書》記載,楚王聽說吳國有壹位將軍,越國有壹位歐冶子,兩人都是著名的鑄劍人。於是他派人請兩個有名的藝人用重金為楚國鑄造了壹些鐵劍。應聘後,他們挖通了山,排幹了山中的溪水,找到了鐵礦的精華,鑄造了三把劍,壹把叫龍源,壹把叫泰亞,壹把叫工部。後來,為了避開唐高祖唐高祖的禁忌,龍源劍改名為龍泉劍。剛才提到的浙江省龍泉縣,在縣城南面有壹個劍池湖。相傳是歐冶子鑄劍的地方,又名龍源,所以此地叫龍泉。
但也有幾個地方叫龍泉。除了剛才的龍泉縣,還有壹個浙江永嘉縣的龍泉。據《水經註》記載,泉眼中的水紋已成了龍的形狀,牲畜不敢在此飲水。河南西平縣也有壹個龍泉。古書上說這個春天可以磨劍,讓刀刃變得堅固。江西有個龍泉場,南唐時曾設龍泉郡,今稱隨州。貴州有壹個龍泉坪,明清時還叫龍泉縣,後改為全峰縣、鳳岡縣。那麽,青海省有龍泉鄉嗎?在可考的資料中,沒有,可能有壹個小村莊或鄉鎮叫這個,但不清楚是否真的能通往昆侖。
龍王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四大神靈之壹。太上洞《神咒經》中有“龍王品”,按方位列出“五帝龍王”,按海洋列出“四海龍王”,按世間萬物列出54個龍王、62個龍王的名字。唐玄宗時,設壇官祭祀龍王。宋太祖沿襲了唐代的五龍祭祀制度。宋徽宗大關二年(1108),天下五龍皆加冕為王。封青龍神為任光王,紅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傅瑩王,白龍神為伊姬王,黑龍神為淩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運河龍神被封為“應分水龍王之神”,使河長及時犧牲。《西遊記》中的龍王是東海的敖廣、南海的敖欽、西海的敖潤和北海的敖順,合稱四海龍王。
於是,龍王的職責就是播撒雲雨,為人們消暑除煩,龍王治水也就成了民間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東申遠咒經》中的“龍王之品”說“土地幹旱,五谷不收,三三兩兩不知時”元初佛乘五色雲來地,與龍王等天王壹起傳法,拯救眾生,得時滋潤。
關於龍王的生日,各種文獻記載和當地民間傳說都有差異。在過去,供奉龍王的寺廟幾乎和城隍地的寺廟壹樣普遍。每當風雨失衡,久不下雨,或者下了很久的雨,百姓都會去龍王廟燒香,祈求龍王治水,風調雨順。
龍是中國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善變,促性,利萬物。是多鱗之首,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古書中有許多不同的形象。說到細長,它有四只腳,虎頭蛇尾。說到穿鱗,頭上有須,五爪。《本草綱目》說“龍有九相似”,是壹種異種動物,具有各種動物的長處。它有許多名字。有鱗者謂之龍,有翼者謂之,有角者謂之[多塔]龍,無角者謂之秋。小的叫嬌,大的叫龍。傳說它能顯能隱,能詳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無所不能。在神話中,它是海底世界的主宰(龍王),在民間是吉祥的象征,是古代皇權統治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