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對“老表”的青睞由來已久,最早的說法可能要追溯到圖騰時代。據考,“桌”指舊日之木,如《弓玄十二年》:“明日木下收屍。”杜註:“表指木。”但清江武城遺址的發掘揭示,商代紅土祭壇“分布著數百個大小不壹的柱孔,多為成排或交錯排列。”這顯然是江淮流域及江南延伸地區東夷族群的原始拜物教圖騰柱信仰。從商代中期到戰國末期,《老表》有文字記載。所以說“老表”是圖騰表列的白話說法,是江西族群圖騰印象的記憶殘留。
這樣的圖騰追溯雖然可以把“老表”的起源往前推,但畢竟涉及到很多古代文獻和歷史考證,能理解和接受的人並不多。普通人更傾向於按照今天的思維方式把“表哥”理解為表親。但到底是江西省的表親,還是江西與鄰省的表親關系?傳說中有兩朵花,每桌壹朵。
有人說“老表”這個稱呼是江西客家人為了適應陌生的生活環境而自發發起的。自秦漢以來,中原地區的漢人紛紛貶謫、駐守,或尋找新的生存空間,南遷,大多定居在關山重重阻隔的閩粵贛山區。原住民自稱“坐虎”,客家人(即中原漢族人)稱為“山虎”。土人爭地爭山,二虎很兇。不同民族、不同姓氏、不同宗族的客家人,聰明地利用“表哥”這個稱呼,來加強與其他客家人的感情,從而達到攜手團結、同舟共濟、患難與共的目的。久而久之,“老表”蔚然成風,成為江西客家人增進友誼、建立新型人際關系的親切稱呼。
另壹種說法也是關於遷移,但不是遷入江西,而是遷出江西。“老表”是鄰省給江西老祖宗起的外號。歷史原因恐怕是江西很早就沒有被納入全國政治版圖。秦朝以後,廣州、福建等省被納入,地理位置逐漸顯現。然而,農業仍然是主要產業。因為人口過早飽和,江西人大多四處遊歷,進行耕作栽培,多在腹地。福建人認為只有他們才能稱江西人為“老表親”;廣東人也認為和江西人是表親;湖北有個傳說,就是當年湖北人被殺,然後被江西三兄弟傳下來,至今還有祠堂紀念這三兄弟。更多的人還得從湖南算起。在鄒華恒先生的《湖南族譜》中,他這樣表述:“遷居湖南的祖先多來自江西。在湖南的族譜中,在描述起源時,超過60%的族譜聲稱祖先是宋元明時期從江西遷入的,尤其是來自江西吉安的太和、廬陵、吉水,南昌的豐城、南昌等縣。.....元末明初的連年戰亂,使得湖南大部分地區農村荒涼,蘆社成為壹片廢墟,大量原有居民散居。隨後,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尤其是江西人,大量湧入湖南...民謠流傳著“江西填湖”的說法。現在湖南人說起江西人,往往會稱之為江西表親。作者不知道它們是什麽意思。鑒於湖南人的歷史淵源,他們錯誤地解讀為:表意為表親,意思是父親姐妹與母親、兄弟姐妹所生的孩子都叫表親;老祖宗也叫。‘表親’是祖上的表親,‘江西表親’是指江西、湖南兩省祖上的表親關系,是湖南人對江西人的別稱。"
另外,還有壹些不被大眾認可的說法,卻也頗有意思。下面舉壹兩個給讀者。
贛南是風水文化的發祥地,贛南客家人信奉風水,方誌中也有記載:“談風水惑,清明冬至日復葬人多。”“民間相信風水,往往是埋葬十幾年後,自己睜眼試試穴位運氣。”唐末,楊筠松避難贛南,創立了風水“形勢派”。有人根據這些史實判斷,江西的先民是相信風水的。同時,江西人為了在遷徙中容易把握方向,愛隨身攜帶壹塊手表,即古代的指南針,所以被外地人稱為“老表”。
還有更神秘的說法,與張天師有關。眾所周知,張天師擅長劃線,即劃線和裝裱。他曾經霸占天下37年,但百姓多災多難。是王皇帝下了命令,三元三品三官的皇帝下來看人間善惡,好的傳與別人,避免了壹場災難。如果妳復制壹個是為了避免壹個家庭的災難,復制十個是為了避免十個家庭的災難。“他的傅表受到皇帝賞識,民間流傳“江西老表”,後來異化為“老表”。
然而,傳播“老表哥”壹詞的,卻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明代有壹個故事,講的是朱元璋和漢王陳友諒在江西打仗的事。陳友諒是另壹次起義的領導人。戰爭初期,他向陳友諒派出數十艘巨艦,朱元璋幾乎全軍覆沒。朱元璋帶著殘兵敗將,走投無路,狼狽逃命。朱元璋本人也中了數箭,身受重傷。由於當地村民及時幫助他療傷,朱元璋很快康復,終於東山再起,打敗了陳友諒,為統壹全國,建立明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朱元璋為了感謝江西的鄉親們,答應他們,如果將來發了財,就把鄉親們當“江西表親”。果然,朱元璋登基幾年後,江西連年水患,百姓在饑寒交迫中掙紮。村民們想起了當年朱元璋的承諾,於是真的去應天府找皇上。朱元璋接見江西“表哥”,詢問原因,並調撥大量金錢和糧食幫助江西災民。從此,“江西老飯桌”就傳遍了全國。至於江西哪個地區的村民救了朱元璋,眾說紛紜。有的說是余幹縣的康郎山,有的說是廬山腳下,有的說是贛南山區的南康縣。總之,他們都各執壹詞,但都信任江西人對“階級”二字的深厚情誼。
但朱元璋在歷史上的名聲似乎從來沒有得到後人的認可。他可以殺死和他壹起經歷過血戰的將軍。妳真的在乎幾個小小的“江西表親”嗎?所以,又有壹個傳言。
1368年,朱元璋滅袁,在南京稱帝。他手下的各行各業的人都來北京祭拜他,為他慶生。當他看到這麽多人湧入首都,不僅難以停留,也讓他難以應對。於是我趕緊下令,所有的人都要按順序去北京。當他聽說西南所有的人日夜兼程,已經到達長沙府時,他發了壹個消息,命令人民“在長沙休息三天,然後去北京。”男人們誤讀了口頭指示,把“休息”誤認為“血洗”——“血洗長沙三日”。皇帝金口玉牙,出口成玉璽。違反法令者將被斬首。於是明軍在長沙進行了壹場血腥的屠殺。他們見人就殺,不分男女老幼。他們十室九空殺長沙,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壹個不剩。
據說很多年以後,有壹天,從江西推來壹輛土車,車上坐著壹個漂亮的姑娘,後面還跟著壹個帥氣的小夥子。他穩穩地推著車,匆匆出了江西,過了瀏陽,壹路來到長沙東鄉。當他看到這裏風景秀麗,土地肥沃,氣候宜人,就在這裏走馬上任,在這裏務農兼作婦,安居樂業,繁衍生息,直到百歲。
以後很多長沙人把江西過來的少男少女當祖宗;江西是他們父母的土地,江西人是他們的親人。所以江西人叫表親。
巧合的是。蜚聲海內外的陳毅元帥,曾經堅持在贛粵邊區打遊擊,也和他的堂弟在贛南同生共死,結下了難忘的深厚友誼。全國勝利後,陳毅當上了元帥和副總理。當年和他壹起睡在贛粵山區的遊擊隊員朱贊珍,到北京看望陳老師。未知呼叫者的身份將不會被通知。朱贊真的倔脾氣來了,他憤怒地吼道:“妳竟敢!就說我是新豐的朱老表!”陳毅壹聽,連忙吩咐秘書派車來接他。兩人壹見面,朱贊真眼裏就噙滿了淚水,擡手就打了陳毅壹拳。他對他的親戚說:“我以為妳忘了我們是老前輩了!”陳毅摟著他的肩膀說:“有錢就別忘了對方。表哥,妳以為我是陳毅嗎?贛南表哥和陳毅親如兄弟,我感激父母。我怎麽敢忘記!”上世紀60年代初,時任江西省委副書記的劉俊秀到北京匯報工作。周總理向毛主席介紹說:“這是江西的堂弟劉俊秀。”毛澤東呵呵笑著說,“稀客!哦,江西的表哥出名了。”
江西人喜歡稱自己為“老表親”,外地人也用“老表親”來表達對江西人的好感和歡迎。所以江西人天生對表親有壹種潛意識的依戀,尤其是在對叔伯的尊敬上,是外地人無法比擬的。
事實上,早在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制度和父系氏族制度的早期,伯侄關系之間就因為兩性關系的混亂而存在著天然的權利和義務。舅舅作為外甥女最親的男性長輩,和姐姐壹起承擔著撫養教育下壹代的責任。等我老了,侄女會養我,我的職位(酋長,牧師等。)而個人財產也將由我侄女繼承。很多地方還流傳著“天上雷公地下叔伯”的說法,這是母系氏族制度的殘余,但江西有很多儀式保留著這種“敬叔”的傳統。
以贛州婚禮為例。我侄子結婚,我叔叔是主賓。結婚那天,舅舅會在大廳顯眼的地方掛壹塊木牌匾(現在換成了玻璃鏡子),寫上外甥的名字和吉祥話。掛的時候,舅舅還需要不停的念吉祥祝福語。這個儀式叫做登記卡。
還有,客家人娶女兒,都有送走的習俗。結婚的人當中,最重要的是嫁給舅舅,也就是新娘的弟弟(壹般是最小的弟弟),這是必不可少的人物。如果妳沒有弟弟,請和妳最親的表弟壹起去。送已婚大叔的任務是給妹妹壹個錢袋(以前是錢箱)。結婚前,新娘要向父母、親友哭訴,哭訴得來的錢就放在這個錢袋子裏。按照客家人的規定,新娘結婚的時候是不允許帶著家裏的錢出門的,所以只能讓弟弟拿著錢袋。我叔叔是客人中的客人,是貴賓中的貴賓。新郎要對他特別尊重和熱情,不敢怠慢。送舅舅不會和妹妹同時進男方家。新郎新娘拜天地後,新郎家會出門迎接,同時給他壹個大紅包。有些人調皮或者想多拿紅包,所以總是在外面徘徊很久。新郎家看到我結婚的叔叔進門後,要馬上給他端上滿滿壹碗菜。另外,新郎要想拿到錢袋子,還得包好幾個紅包。設宴時,男方家要有對號入座的禮儀。毫無疑問,婚禮的大叔,無論年齡大小,都應該坐在宴席上。安Xi也會吹簫放鞭炮,他的壹些婚禮叔叔也會在這個時候躲起來。新郎環顧四周找到後,包好紅包才會入座。洞房有困難的時候,舅舅壹般會陪著妹妹。在洞房鬧事的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散去後,壹些結了婚的叔叔,尤其是年輕的,會留在那裏不肯走,說要和姐姐睡。這時候新郎就要花大力氣,軟硬兼施,用紅包把叔叔引誘走。這個時候,新郎和男方家人再怎麽不耐煩,也要忍著。充分說明江西人對叔叔的態度不敢含糊。
而且,每當有宴會的時候,只要有叔叔在場,八仙的每壹桌都必須入座。這種表親關系是全社會認可的。
江西人真的很喜歡這種可愛的稱呼“表哥”,熱情的迎接南來北往的客人,充當全國人民的“表哥”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