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高宗體弱多病,公元660年,武則天受命處理朝政。當武則天有了權力之後,她的本性就顯露出來了,她掌握著控制皇帝的權力。不聽話的部長當然要自擔風險。公元683年,高宗病死,武則天先後立了兩個兒子做皇帝,分別是中宗的李習安和宗瑞的李旦,但都不合她的意,於是廢了中宗,軟禁了宗瑞。後來經過幾次廝殺,試圖造反的都被拿下了。接下來就是當皇帝了,但是歷史上沒有女皇帝。永遠給自己壹個名分!
壹個和尚猜中了太後的心思,為武則天偽造了壹部佛經。佛經上說:武則天生為彌勒佛,佛祖派她到人間代替皇帝統治世界。690年,武則天改名周,成為中國歷史上唯壹的女皇帝。雖然皇後改姓,臣子大量更換,但她在統治的半個世紀裏,鞏固了貞觀時期取得的成就,使國力不斷上升。武則天去世,享年82歲,臨死前把政權傳給了唐中宗,把政權還給了李氏家族,把權力還給了李氏家族。
武則天死後,與唐高宗合葬,就建在陜西乾縣西北的梁山上。它是唐代關中十八陵中最壯觀的壹座。幹陵路沿涼山逐級下降,兩旁排列著大小不壹的長形石雕。在程楠原朱雀門外的寬闊地帶,兩座高約6米的墓碑矗立在兩側。在西方,有壹個“聖碑”,是武則天寫的,唐中宗寫的。內容是歌頌唐高宗的文學武功,而在東方,有壹個舉世聞名的“無字碑”。
觀點壹:信用論。“無字碑”就是南山的豐功偉績無法用語言表達。個人覺得有點扯淡!
《論語》中“民以名而無德”的意思是指武則天從公元655年當皇後開始參政50年。如果唐高宗死了,他獨自掌權265,438+0年。她扶植新興的地主階級,打擊有錢有勢的宗族,鞏固了唐朝。經濟上獎勵農桑,興修水利,整田,減徭役,發展生產。在用人上,可教練是謙虛的,有知識有能力的,在用人上是出類拔萃的。軍事上,加強邊防,緩和周邊關系,重視各民族之間的交流,確實表現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從遠處看武則天的統治作用,承前啟後,既發展了“貞觀之治”,又為“開元之盛”提供了基礎,治理天下的成就可謂巨大。另壹方面,妳想想,誰不想死後不朽,為這麽大的貢獻立個“無字碑”也不符合人性啊!
觀點二:原罪論。武則天知道自己有罪,覺得還不如不寫碑文。
她執政期間培養黨員,任用酷吏,違法亂紀,濫用刑罰,消滅異己,建立王朝制度。“安溪四鎮”恢復後,她相繼失守,經濟發展處於初唐馬鞍狀的最低谷。尤其是有些人按照封建正統觀念來評價她。她把唐力改為武周,辜負了她的祖先,這是極其罪惡的。所以她自然很難立碑描述自己的罪行。人在彌留之際不能只想著自己做過什麽壞事,都是想著自己光輝的壹面。個人覺得這種說法也不靠譜!
觀點三:無花八門的其他觀點。
1,《無字碑》是她的遺言,留給後人評價她的功過。
2.武則天根本沒立“無字碑”。相反,中宗皇帝李習安認為母皇名滿天下,所以立了壹塊無字碑,以示孝順,樹立威信。
3.雖然武則天與唐高宗葬在壹起,但她確實統治了世界,並將唐朝改為了周朝。樹上的銘文是皇帝還是皇後?很難動筆,反復權衡。設立“無字碑”比較合適。
4.武則天是女的。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又因為武則天的罪過,根本不值得立碑傳宗接代。她墳前的“無字碑”是後來好事者豎起的。
但“無字碑”現已名不副實,自宋金以來壹直被後人題寫。《晉編》中關於甘陵“無字碑”的碑文有十三段,其中“金天會十三年(公元1135)大金帝弟掌總政之行”的碑文是用罕見的女真文字刻的,並附有中文譯文。碑文稱,甘陵在金天會時期曾進行過壹次大整修。然而,大金的弟弟是誰?碑文不詳。《郎軍遊記》碑文是甘陵極為重要的碑文。雖然已經被千百年的風雨侵蝕,但依然有辨識度。這個“無字碑”到底是什麽?沒辦法在歷史檔案裏查,只能留給後人無限遐想。妳怎麽想呢?趕緊在評論區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