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代表著溫柔、美麗和幸福。母親是孩子成長的燈塔,是孩子人生的路標。母子之間的親密程度遠遠超過父親,因為孩子和母親度過了十個月的“親密期”,真正做到了“骨肉交融”。
母親的壹舉壹動,壹言壹行都是孩子模仿的榜樣,母親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品行。壹個善良的母親,孩子也是壹個很受歡迎的人,壹個有格局的母親,孩子也是壹個成功的,心胸寬廣的人。
不要低估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母親的思維和習慣對孩子有“潛意識”的影響。母親眼中的世界決定了孩子眼中的世界,所以優質的母親成就了優質的孩子。
下面我們知道胡適母親教育孩子的故事,相信能帶給我們壹些思考。
胡適(1891-1962)名字和字都很貼切。現代著名的學者、詩人、歷史學家、作家和哲學家。中國大學35位美國博士獲得者。安徽省績溪縣上莊。因為他提倡文學革命,所以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壹。
胡適的父親是胡傳,字鐵華,清末進貢學生。曾在東北三省、廣東乃至臺灣臺東直隸地區工作,後因乙非戰爭離開臺灣。母親馮順弟(第二任妻子)比父親小30歲,是壹個農村的好女人。胡適3歲時,父親去世。我那23歲的寡母,成了壹個農村大戶人家的女主人,對獨子進行了悉心的教育,就是執著地堅持讓他按照丈夫的指示讀書,努力把胡適培養成壹個有用的人。
胡適3歲時隨母親在家鄉上莊受教育。13歲,離開母親去上海讀書。
九年的農村生活對他的人生產生了巨大的、深刻的、不可替代的影響。
在《我的母親》壹文中,胡適先生談到他的母親,感慨地說:
我媽為人豪爽,脾氣好,對人善良溫柔,從來沒說過傷感情的話。
她對什麽都比較上心,對什麽都比較包容。大哥的女兒比我小壹歲,吃穿總是和我壹樣。我和她有點小爭執,總是很痛苦。我媽總是責怪我,讓我什麽都讓她做。
後來大嫂和二嫂都生了兒子。他們生氣的時候就打孩子,罵孩子來泄憤。壹邊打,壹邊用尖酸的話罵別人。我媽只是假裝沒聽見。有時候她忍不住,就悄悄走出門去...
馮順弟更關註胡適的童年研究。當他三歲以前住在臺灣省時,胡適的父母讓他認識漢字,並學習了大約1000個單詞。回到安徽老家時,胡適才三歲零幾個月,但他母親好學,讓他到四叔開的私塾讀書。因為太小,要從讀書的高凳上抱下來,但胡適從小就對讀書感興趣,當然這也是馮順弟的良苦用心,起了很大的作用。
別的孩子上私立學校學費才2塊錢,胡適的母親渴望他讀書,希望胡適小時候能有好的啟蒙教育。所以給胡老師的獎學金特別豐厚,第壹年發6元,以後每年遞增,最後壹年加到20元。
母親讓王先生給他“讀壹本書”,每讀壹個字,就要說出壹個字的意思;每當妳讀壹個句子時,妳必須說出它的意思。知書達義,避免“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使胡適在學習上比壹般孩子更紮實。9歲就能看水滸傳,在兒童生活史上為他打開了壹個新鮮的世界。
他不僅“讀”了很多小說,還“講”小說,給身邊的姐妹講故事。這種“說”逼著他把文言文的故事翻譯成雞西方言,讓他更好地理解了古代漢語的文理。
馮順弟既是慈母又是嚴父,是胡適的“良師”和“嚴師”。她從不溺愛胡適。
《我的母親》是現代著名學者、作家胡適的作品。上面寫著:
我媽媽對我最嚴格。她是壹位慈愛的母親和嚴格的父親。但是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打我。我做了錯事,她只看著我。當我看到她嚴厲的眼神時,我嚇壞了。罪行不大,她壹直等到我第二天早上醒來才教訓我。罪行是嚴重的。人壹靜,她就關上門,先責備我,然後懲罰我,或跪下,或絞我的肉。無論懲罰有多重,我都不允許哭。她教兒子不要發泄怒氣,要別人聽。
胡適13歲時,母親毅然送他去上海讀書。徽州人有“十三四歲,獨離他鄉”的習慣,送男孩子出去當學徒做生意。胡適雖然是母親年幼喪偶的獨子,但懂事的母親在送兒子上路時,並沒有在兒子和其他人面前流壹滴眼淚。
胡適到上海後,先入梅溪學校,後因課程不全而入成中學校,後轉中國公學。胡適接受了許多新知識、新思想,經過壹番波折,於清宣彤二年(1910)赴美留學。
此時他才19歲。由於他的旅行日期由政府決定,他無法回家與母親告別。
胡適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農業。壹年半後轉政治、經濟、文學、哲學,後赴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哲學。在美國留學的七年間,胡適和母親只能保持通信聯系。母親生重病時不允許告訴兒子,以免兒子中斷學業。不僅如此,母親還借錢給兒子買書。
胡適曾在《留學日記》中寫道:“收到家書,我窮。我媽甚至借了首飾過年。不僅如此,宋歡家有壹本書集成,現在家裏窮,願意降價賣到80元。我媽知道我想要這本書,就借錢給兒子買了。我媽就遭受了這種尷尬,我現在還處處為兒子著想。”
1917年7月,胡適留美後回國,被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聘為教授。65438+年2月,她被母親勒令回老家,嫁給了農村姑娘江冬秀。次年7月,江冬秀北上與胡適團聚,直至老去。
1918 11年6月,胡適的母親病逝。第二天,胡適接到電報,帶著妻子回家參加葬禮。胡媽媽辛苦了壹輩子,看到兒子成為成功人士,也失望了。
但是,胡適心中的悲痛是無以言表的。在《我母親的旅行》中,他這樣寫了36個字:“生未能養,病未能服,畢根本不能工,生死未蔔。人生痛苦,何苦如此!”
壹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孩子讀書,學習知識。胡適的成就離不開母親馮順弟的默默支持,孩子的成長總是伴隨著無聲的母愛。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時每刻,當妳看到壹個孩子時,妳看到的是妳自己。當妳教育壹個孩子的時候,妳也在教育自己,在考驗自己的人格。”因為孩子小時候對母親有壹種本能的依賴,母親的性格、語言、行為都會影響他們的壹生。
胡適母親對胡適的教育是嚴而寬,寬容而不放縱。這種方法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讓胡適有了是非感,學會了承擔責任。如果妳犯了錯誤,妳必須自己承擔後果。胡適的母親並沒有直接給胡適灌輸多少知識,但她重德,以身作則,總是鼓勵兒子壹心壹意讀書,督促他有所成就。
胡適壹生溫和,對世界“冷眼旁觀”。這種性格的形成和他母親的影響有很大的關系。有的孩子不耐煩,有的孩子有耐心;有些孩子很安靜,有些很吵鬧;孩子的性格與父母密切相關。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好的性格特征,平和,誠實,意誌堅強。父母要從自身做起,給孩子做好榜樣。
同樣,莫言坦言:母親是我此刻最想念的人。可見他媽媽的形象在他心中是那麽的高大,他媽媽對他的影響是那麽的大!他曾經用三個詞來評價他的母親:善良、堅強、包容。
所以我們可以說,母親的格局大,孩子的人生道路就寬。從小母親就在潛移默化的引導孩子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認識生活,認識未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母親的教育是最“根”的教育。
孩子享受母愛的程度,決定了孩子壹生的幸福感有多高;孩子從母親那裏得到多少教育,決定了他壹生的成就有多高。母親作為孩子生命中最親密最重要的人,要用妳的溫柔,妳的智慧,妳的壹言壹行,照亮孩子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