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東西南北七夜想象成四個動物形象,稱為“四象”。在《二十八宿》中,用四個形象來劃分天上的星星,又稱“四神”、“四靈”。四象的出現比較早,在《尚書·堯典》中已經發現了雛形。
以上七夜構成的四種動物形象統稱為“四象”、“四維”、“四獸”。古人用四象和二十八星各自的出現和到達時間來判斷季節。
古人看節氣的方向是朝南的,所以有左東有龍,右西有白虎,北有玄武,南有朱雀的說法。
二十八宿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題之壹,廣泛應用於古代天文、宗教、文學、星象、占星、風水、幸運選擇等方面。不同的領域賦予了它不同的內涵,相關內容非常復雜。
角、康、石、方、心、尾、極盤,這七顆星組成了壹條龍的形象,春分時在東方的天空,故稱“東方青龍七人質”。
鬥、牛、女、空、危、房、墻,這七顆星形成壹組龜蛇交織的意象,春分時節在北方天空,故稱“北方玄武七宿”;
夔、樓、胃、昂、璧、醉、神,這七顆星組成壹只老虎的形象,春分時在西方天空,故稱“西方白虎七夜”;
嗯,鬼、柳、星、張、翼、鳥,這七顆星組成壹只鳥的形象,春分時在南方天空,所以叫“南方朱雀七宿”。
天文學史上中國三壁四象二十八宿名稱的形成和含義,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會給人很多啟發。我國古人認為天人可以相互作用,天空中的壹些天象總是預示著地球上的某個時間、某個地點要發生什麽事情,所以星星的命名就對應了地球上的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