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是指“四關”,即東關(函谷關)、西關(大地震關)、南關(蘭關)、北關(金鎖關)。現關中地區位於陜西省中部,包括xi、寶雞、鹹陽、渭南、銅川、楊淩五市壹區,總面積55623平方公裏,常住人口2385.06萬人(2015年末)。
關中緊鄰秦嶺,渭河穿境而過,物產豐富,人傑地靈。四面都有天然的地形屏障,易守難攻。自戰國以來,就有“壹國四封鎖”的說法。因此,在漢代,張亮用“千裏金城”來概括關中的優勢,說服劉邦將其作為關中的都城。
戰國時,張儀向秦陳講述“連橫”之計,盛贊關中“土地肥沃,百姓富庶,戰車眾多,百業攻堅,良田千裏,積聚豐裕”,並稱“此所謂豐地,亦是天下之國”,比成都平原被授予“天府之國”稱號還要早半個多世紀。
這是因為自戰國時期鄭國渠修關以來,關中已成為物產豐富的風水寶地和帝王之都。
擴展數據
平原四館
潼關1
潼關作為四關之首,東漢以前還沒有設關。到東漢末年,曹操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設潼關,廢棄函谷關。古潼關位列中國十大名關第二!潼關因水而得名。
2.大三關
又名三關,位於寶雞市。是周朝分散全國的關隘,故名三關。這裏的山陡峭多山。因其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自古以來就是“川陜咽喉”,兵家必爭之地。據史料記載,大三關發生過70多次戰役。
3.武關
關中南門,設置於春秋時期。當時商洛地區是晉國的領土。為了防止楚國,在邵熙山上建了壹個關口。據《左傳》記載,公元前490年,楚人謀北,“必學而從之”。戰國時期,向四面八方擴張的秦國將邵熙改名為武關,暗含著武力進攻東方國家的意圖。
最早提出這壹觀點的是西晉的杜預:“學少,商郡武官也。”武關占據了從關中通往長江中遊的道路咽喉。“秦無武管不了楚”,可見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武關路,因建立武關而得名,從長安東南,上巴河,跨秦嶺,下淡水河。
4.小關
小關是古代西北著名的關隘。秦漢皇帝出巡,漢唐文人出塞,都與蕭關有緣。小關的位置有爭議,但在寧夏沽源縣(今固原市原州區)東南部,爭議不大。
蕭關不是壹個獨立的關隘,它與秦長城的戰略地位密切相關。秦長城和環縣境內沿長城而建的村鎮構成了完整的防禦體系。此外,縣城周圍的郭爾山、黃愚山、城東高原三座城樓,以及城子崗、沈家臺、城東溝口的城防屏障,將縣城包圍在中心,形成堅固的人工屏障。
三塔建在小關的制高點上,不僅可以隔空遙相呼應,還可以俯瞰環江、城西川、城東谷等三江交匯的所有區域。關隘內外5平方公裏的山谷、山川、道路、村舍盡收眼底,形成立體防禦體系。它的精心設計和巧妙布局讓世界驚嘆。
百度百科-關中
百度百科-渭河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