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風水學 - 子長縣文化

子長縣文化

民國初年,民間組織小戲班,在廟會和節日上唱社戲。演員們忙著種地,閑暇時就去唱戲。二十四年(1935),西北工委組織的列寧話劇團改為工農話劇團。二十五年(1936),工農話劇團更名為人民抗日話劇團,遷至瓦窯堡,魏公之任團長,楊醉香、劉寶林分別任歌舞、戲劇班班長。31年春(1942),延安“邊防劇團”進駐瓦窯堡,組織指導各廠青年學徒排練節目。同年,以絲織廠為核心成立了子長縣人民業余劇團,可以進行壹些戲曲表演,主要在子長縣農村。大型商業聚會常邀請綏德、延安劇團演出。三十六年(1947),胡宗南侵瓦窯堡,縣人民業余劇團隨軍而動。1949人民業余劇團恢復。1953,戲班成員增加到40人。1956年,縣人民劇團成立。1958年招募10關中籍演員排練大型秦腔、美劇。1968年,劇團解散。1971,縣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成立。1972,更名為子長縣藝術團。1973年恢復子長縣人民劇院名稱,成員51人。1990,戲班職工30人,主要表演秦腔和道觀劇。

陜甘寧邊區時期,劇團設備簡陋,道具都是自己解決的。三十三年(1944),縣人民業余劇團赴延安演出成功,邊區政府獎勵戲劇服裝三套,蒸汽燈籠四盞,鑼鼓壹面。建國後,劇團從演出收入中提取發展資金,購置設備。“文革”期間,大量古裝被毀。1973劇團恢復後,不斷補充設備,燈光、舞臺美術達到先進水平。到1990,縣人民劇團已有排練室4間,古裝、現代裝2箱,道具、打擊樂器、舞臺地毯、燈光等設備20余件。

建國前,業余劇團演員每到壹個地方,就自己搭壹個柳條棚,在前臺的木柱上點上麻油燈表演。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該劇團的主要業務是在農村演出,並多次在延安、Xi、渭南等地演出。

縣劇團演出的節目有:《藏舟》、《三回頭》、《踏雪》、《反徐州》、《遊龜山》、《魚肚山》、《火燒揚州》、《李雅賢》、《狀元》、《保衛和平》、《兩個鈴鐺》、《紅燈籠的故事》等其中《保衛和平》、《任誌珍》、《老戲迷案》、《風水》分別參加了延安文藝匯演、陜西省選送文藝匯演和陜西省首屆藝術節演出。《老戲迷案》、《風水》兩部劇獲延安地區演出創作壹、二等獎。中山石窟,又名普濟園、福塞集、石公廟、萬佛巖。始建於西晉太和年間(336-370),是中國最早、世界罕見的石窟群,藝術價值堪比西方美神維納斯。被國內外專家譽為“第二個敦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保護區包括鐘山石窟、孝思宮、石窟寺磚塔、惠山大和尚浮屠塔、嚴嵩大禪師浮屠塔五部分,具有極高的開發價值。現已發掘的石窟中有數萬尊石佛,都是用石頭雕刻而成。他們的技法精湛、生動、巧妙,堪稱國寶。自1980以來,國家多次修繕中山石窟,現已初步建成公園式古文化旅遊景區。

中山石窟前有壹石牌坊,高8米,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其後是殿入口,門楣上方刻有“師公殿”二字。石窟前有壹條木廊。中山石窟共有6個洞窟,從右到左編號。第4窟為主窟,第5窟和第6窟仍有部分造像,但其他窟的造像大多風化湮滅。

第四窟有三個洞門,高3.5米,寬2.6米。中楣上,篆書“萬佛巖”。洞穴寬16.4米,深9.5米,高5.5米,平面呈長方形。洞中央的石刻祭壇長11 m,寬5 m,高1.4 m。有8根石柱與洞頂相連。祭壇上雕有三尊佛像,前面是受威脅的侍從、佛的弟子和菩薩。洞壁石柱上,密密麻麻都是上千佛、弟子、菩薩。前墻下方是16羅漢像,均高約70厘米,或閉目或沈思或微笑,表情各異。左壁雕有釋迦牟尼。中山石窟造像古樸逼真,個性鮮明,富有生活氣息。

金元明清時期對中山石窟進行了修繕。1983國家撥專款進行維修保護。現在子長縣中山石窟管理處負責保護管理。高柏位於子長縣李家岔鎮石家灣,海拔1527米。清道光《安定縣誌》載:高柏山,在縣城以北80裏,即喬杉山,此處有古柏,故名。山南長,東西窄,南至石咀村,北至曹家窪村。綿延十余裏,峰巒疊嶂。它是大理河和懷寧河的源頭匯合處。這裏發現了大量的文物和遺址。有趣的是,這座山還呈現出龍鳳呈祥的自然景觀。1990年,子長縣政府確定高柏山為第壹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北起曹家窪村,南至石咀村,面積約50萬平方米。

自2009年9月以來,子長縣投資350萬元,新建上坡道路10公裏,鋪設飲水工程,種植松柏1000多畝,免費向遊客開放,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參觀。子長烈士紀念館是全國重點烈士建築保護單位。子長烈士紀念館是1946年中央和陜甘寧邊區政府為紀念謝子長烈士而修建的,有烈士塔、塑像、墓室、陳列室和毛澤東等領導同誌的題詞。

子長嶺位於陜西省子長縣瓦窯堡,1946。中央西北局和陜甘寧邊區政府為紀念謝子長將軍而修建子長烈士陵園(1897-1935)。

“革命烈士紀念塔”在大門內,高度超過10米。這座塔是正方形的,每邊中間有十塊藍色的石碑。塔頂為虎殿式建築,精致美觀。塔頂與塔身之間有幾何圖案,幹凈簡潔。塔後是壹個寬敞的庭院,有壹條筆直的磚路。磚路的兩邊都是陳列室。陳列室後面,松柏成林,花香馥郁,幽靜肅穆。再往後,有壹個7米高的平臺。墓地的主要部分——紀念堂和靈墓——都建在高臺上。紀念館內的琵琶紅柱古色古香,四塊石碑上鐫刻著毛澤東為謝子長烈士題詞,如“民族英雄”、“雖然我還活著”等。謝子長的墓在紀念館的後面。靈堂高大,靈柩上蓋著紅色的被子,靈堂裏懸掛著謝子長的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