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次南征分別是:16年(1751年)、22年(1757年)、27年(1762年)、30年(1765年)、45年(45年)。與電視劇《乾隆皇帝下江南》不同,乾隆皇帝每次南巡都是浩浩蕩蕩。
乾隆皇帝南巡
為了迎接乾隆皇帝,讓他吃好、喝好,南巡沿途的地方官員絞盡腦汁,搞了很多新鮮事。其中壹個名叫張攀貴的地方官員值得單獨提及。
張攀貴,安徽桐城人,清朝乾隆中期為官。歷任威遠、武威、鎮江、江寧府、宿松、松臺、淮陽等地知府。《清史稿》記載張攀貴是“多才多藝,尤精於家言”。這意味著張攀貴當官有兩把刷子,也精通風水。
官員的才能如果用對了,對大家都是好事。
乾隆皇帝南巡
乾隆皇帝南巡時經常從鎮江坐船到江寧(今江蘇南京)。這個地區的河流湍急,給航行帶來了很大的風險。有人建議,應該重新挖掘孫權修建並送往句容茅山以北的破碎的港督運河,作為乾隆皇帝南巡的航道。經過實地考察,張攀貴認為茅山山石巨大,山高。即使勉強挖了壹條水道,也需要上鎖蓄水,耗費大量物力。他提出了壹個更省力省時的挖劍河舊路的方案,並監督實施,獲得成功。
原來的道強河被挖開後變成了新河,為附近群眾的出行和交通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由此,張攀貴受到乾隆皇帝的寵愛。
乾隆皇帝劇照
但如果官員的才能用錯了地方,結果就會很尷尬。
張攀貴任淮揚道時,乾隆皇帝又壹次南巡。作為地方官員,張攀貴負責宮殿的陳設。可想而知,這是壹次近距離接觸乾隆皇帝的機會。張燦怎麽不盡力討好皇帝攀貴呢?張攀貴決定送給乾隆皇帝壹份特殊的禮物。
張攀貴考慮到乾隆皇帝年紀大了,嘴裏痰多,肯定會在身邊放個痰盂。於是,張攀貴用鏤空的銀線做了壹個漂亮的痰盂,放在乾隆皇帝的座位旁邊。然後,他靜靜地等待著乾隆皇帝的賞賜...
痰盂
沒想到,乾隆皇帝看到鏤空的銀痰盂時,不僅吃驚,還驚訝道:“這和孟允七寶溺器有什麽區別?”
“七寶溺器”有典故。典故的主角是後蜀末代皇帝孟嘗君。孟繼位後,仍然勤於政事,努力治理國家。但在治理後期,常明顯放松了自己,終日沈溺於酒色,生活奢侈。宮中陳列的物品極為奢華,連所用的夜壺都是用寶物制成,名為“七寶溺器”。趙匡胤,宋太祖,出兵滅後蜀,得此“七寶溺器”,視為亡國,下令銷毀。
宋太祖趙匡胤
巧合的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打敗陳友諒的時候,在他的宮殿裏看到了壹張雕花金床。他覺得這跟孟嘗君的七寶溺器沒什麽區別,都是自毀的東西。他立即命令他的人摧毀雕刻的黃金床。
很明顯,乾隆皇帝對張攀貴的鏤空銀痰盂深惡痛絕,並將其與孟嘗君的降服夜壺聯系在壹起。張攀貴“拍馬腿”。之後乾隆皇帝沒有給他升職,就壹直呆在原地。
後來,張攀貴因為另壹件事,被乾隆皇帝撤了職。
張攀貴精通風水,很多官員建房時都喜歡找他幫忙。乾隆年間,有壹個大臣叫余敏忠。余敏忠,江蘇金壇人,狀元出身,文化館大學士兼軍機大臣。余敏忠發跡後,在家鄉金壇建起了規模宏大的私宅,並請張攀貴幫忙。張攀貴自然會壹心做事。
余敏忠
1780年,余敏忠病逝後,壹筆來歷不明的巨額遺產被曝光。乾隆皇帝很生氣,派人去金壇詳細調查。在調查過程中,欽差大臣“拔出蘿蔔帶出泥”,順便發現張攀貴幫助余敏忠建造了壹座私人住宅。乾隆皇帝下旨,免去張攀貴的職務,回家務農。
張攀貴失去官職後,心灰意冷,不再追求仕途,而是回鄉安度晚年。此時的張攀貴對禪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閉門讀書,研究禪宗理論,撰寫了傳世的《擇正宗》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