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與他的兒子蘇軾、蘇轍合稱為“三蘇”,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雲,號勞權。梅州眉山(今四川)人。據說我27歲才讀書。經過十幾年的閉門苦讀,我在學業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仁宗嘉祐元年(1056),引蘇軾、蘇轍至汴京,召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欣賞他的《權術》、《論衡》、《計策》等作品,認為可以和賈誼、劉向相媲美,於是向朝廷推薦。當時官員學者爭相講故事,文名也因此興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所應試,他卻推說自己有病,不肯回信。嘉祐五年,任省校書郎書記。後來,他和周琛襄城(今河南)縣令姚弼合撰了《太常銀鴿禮》壹書。書寫不久,他就去世了,被追授為光祿寺丞。
蘇洵是壹個有政治野心的人。他說他作文的主旨是“說出當下的重要話語”,並“應用於當下”。在壹些重要的議論文中,如《論衡》和《尚書》,他提出了壹套政治革新的思想。他認為,要治理好國家,就要“審時度勢”、“擺平局面”。他提倡“尊威”,加強吏治,打破庸懶之氣,激發天下人民的進取精神,振興宋朝。由於蘇洵對社會現實有較好的認識,善於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以史為鑒,所以他的政論文章雖然難免有壹些迂腐、偏頗的觀點,但他的許多觀點還是切中要害的。
曾鞏說,蘇洵“非常喜歡直言不諱”。蘇洵的65,438+00本《權術》、《數策審敵》、《均勢論》中的武將與軍制、《商秘籍》、《敵制》、《商帝書》等都論述了軍事問題。在著名的《六國記》中,他認為六國的滅亡是為了賄賂秦國。其實是對過去的嘲諷,指責宋朝的屈辱政策。對敵人的考察進壹步揭示了這種買通敵人政策的實質是使人民殘廢。《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復武德和公信力的主張。《權利書》系統地研究了戰略和戰術問題。在《吉翔》中,他指出了吉翔不能攻鹹陽的戰略錯誤。他還強調了避實就虛、以強攻弱、善用奇兵、疑兵、速戰速決、出奇制勝的戰略戰術原則。
蘇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有不少精彩的篇章。在《送石北》中,他希望契丹友人石不畏強暴,輕敵而寫,有氣勢。《張益州畫像》記敘了張治理益州的事跡,塑造了壹個寬政愛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的故事》以物傳情,歌頌了壹種自力更生、剛正不阿的精神。
蘇洵的散文論點鮮明,論據有力,語言犀利,說服力強。歐陽修稱贊他“口才極好”,說“上上下下,快進快出,必建於深而後止”(《霸州文安郡主簿蘇軍墓誌銘》);曾鞏還評論了他的文章《指物,用引子說事》和《憂不可亂,老大不可流》(《蘇明雲悼》),都比較中肯。藝術風格以氣勢磅礴、變化多端為主。有些文章還擅長曲折。蘇洵在《疏密上田》壹書中也評價他的作品為“詩人之柔,詩人之樸拙,孟韓之柔,遷並,孫吳之樸拙”。他的文章語言簡單、凝練、意味深長;但有時也能與人比肩,特別善於作出生動奇妙的比喻,如《鐘兄福字紋說》,用風水作比喻,作出自然的文字描述,就是壹例。
蘇洵的論文也充滿了精辟的見解。他反對浮華怪異的散文,主張學習古文;強調文章要“心悅誠服”,寫出“心裏話”;主張文章要“為事而作”,“言必在當下”。他還討論了不同風格的* * *和不同的寫作方法。他特別善於從比較中評價各種雜文的風格和藝術特色。比如《商·歐陽內涵》第壹本書,對孟子、韓愈、歐陽修的文章評論得很好。
蘇洵寫詩不多,但擅長寫五首古詩,古樸蒼勁。宋代詩人葉夢得評價他的詩“深刻而有味道,文字就像他們的散文”(《石林詩話》)。他的歐陽永樹的《白兔》、《送山》、《晏殊》、《答兩約》和《候吳》兩首詩都是佳作,但總體成就遠不如散文。
蘇洵作品在宋代流行各種版本,大部分原本已失傳。今有北宋《老蘇先生文集》殘卷。受歡迎的書籍有四部曲集、影宋鈔本、甲油集,卷15。
關於“蘇軾的兒子”
蘇軾有四個兒子。
王夫生下了蘇軾的長子蘇邁,王閏之生下了蘇軾的次子蘇軾和三子蘇果。三個兒子都是由王閏之帶大的。1083年秋,朝雲生第四子蘇?可惜不久就夭折了。
蘇盾是朝雲之子,蘇軾的第四子。
蘇軾的第三子蘇果也是最有才華的壹個。他的傳記附在《宋史·蘇軾傳》之後。蘇盾,綽號甘二,英年早逝。蘇果是閏之子,綽號“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