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歷五年(770),杜甫死於湖南湘江途中(據說死於耒陽)。因為家人不能安葬他,靈柩在越州(今湖南嶽陽)。元和八年(813),其孫杜遷葬於鞏縣(今鞏義市)。說到河南偃師首陽山遷葬,還有今天首陽山的杜甫墓。還有湖南耒陽和平河的杜甫墓。
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並撥專款進行修復。
唐四年(769),杜甫自湖北入湘,登嶽陽樓,遊洞庭湖,溯湘江而上,至耒陽,次年四月病逝。據《舊唐賦傳》記載,杜甫遊耒陽嶽廟,葬於此,“洪水達到頂峰時,十日不準飲食,縣令賜牛肉白酒,於是飲酒過度,壹夜而死”。墓周圍有石欄桿,占地100平方米。墓室呈圓形,高約12米,基徑5米。墓碑上刻著“唐工部杜公墓”,後面是“宋知縣史”。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杜甫墓坐北朝南。據占蔔師說,這是壹塊風水寶地。杜甫墓1983被定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墓地呈圓形,頂部是花崗巖結構,周圍是壹片洋麻石。走到墳前,妳會看到三塊醒目的大清石碑,中間那塊刻著“唐代工信部尚書杜文珍之墓”,右邊那塊刻著“光緒九年十月吉日”,左邊那塊刻著“武陵縣令李宗蓮,主掌平江縣職銜”。杜甫墓壹生經歷了許多困難。文革中,杜甫墓被部分破壞,土堆的東角被挖掉,露出了墓室。經文物工作者鑒定。墓室為雙層磚墻,拱形券,橫向平鋪,楔入券,屬於唐代風格。從墓中取出兩個石燈籠,三個糯米球上蓋著柳藤球。丸子裏藏著爛帛帛,似乎有黑色的痕跡,也許是杜甫的筆跡。1982年,人民政府撥款按原貌恢復。今天的杜甫墓是用厚厚的石頭砌成的,面積為1平方英尺,高5英尺,四周都是石頭。墓碑換成了青石,高1尺,寬2尺多。墓室側面貼著石板和石柱,非常莊嚴。位於耒陽市城北區耒陽壹中。唐三年,杜甫下荊南,壹元香登恒山。大歷五年郴州探親後,因耒水暴漲而居,耒陽聶為上賓。當年,聶靈之下葬,建墓,背朝南,墓周圍有石柵欄。正面有南宋石刻,橫貼“唐代工部杜公墓”。
唐天佑四年(907),公爵廟圍繞墓而建,背朝南北,為四合院式建築,土木結構。正殿正中有壹尊杜甫擅香火的木像,東西回廊有10間,用於祭祀和守墓。宋代,淩渡書院設在假公祠內。1940年,杜甫墓重修,省主席薛嶽在墓前重修杜工部墓石碑。1956年7月,墓祠被定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5年,耒陽壹中建校,廟堂正殿拆除,僅保留後樓西廊房及清代遺跡。從65438到0996,市政府對墳墓和危房進行了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