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山位於秦皇島昌黎縣北部。主峰在昌黎縣北部,其余礦脈橫跨昌黎、盧龍、撫寧三縣,有數百座奇峰。主峰仙臺峰(又名漢武臺,俗稱娘娘頂),頂部呈圓柱形,很像天橋的柱子,直插雲霄,故名碣石。
曹操在《觀滄海》中提到了“碣石山”。具體來說,學術界有三種原創觀點,壹是河北昌黎,二是山東無棣,三是遼寧興城。上世紀80年代中期,秦皇島孟姜女廟附近的孟姜女墓出土了壹批文物,證明這就是碣石山。
在距離孟姜寺4公裏的海面上,有兩塊巨石突出海面。高的像紀念碑,低的像墳墓。當地人稱之為孟姜女墓。這裏曾發現過大型的秦漢時期高臺觀海建築遺址——石碑地和小黑山頭,出土的草雲紋瓦屬於秦漢時期的建築遺跡。專家推斷,這塊石碑是秦始皇出海求仙的地方。
傑仕美景
碣石山的主峰是仙臺峰,海拔695米,是渤海附近的最高峰。山裏有壹座著名的寺廟“水巖寺”。古人刻的“碣石”二字,依然留在崖壁上。登上仙臺峰(距海15km),俯瞰大海,從灤河口到秦皇島港,西起灤河口,東至山海關秦皇島港,山海同距15km的大陸依然躺在腳下。海茫茫,天與海融為壹體。“碣石看海”的確是聖地。前人列舉的碣石山十景,其中“碣石看海”最為壯觀。其他九個分別是天竺淩雲、水巖肖春、石洞秋楓、西樵排青、東風松翠、龍蟠淩河、鳳翔山、夏回墩、仙影滄浪。
由於主峰陡峭臨海,位置重要,在古代最早的地理典籍《山海經》和《尚書·龔宇》中都有收錄。碣石山屬於壹座古老的名山。雖然它在五嶽之外,卻有“沈約”的美譽。
碣石山有東西五峰。東五峰山位於仙臺峰東側。從東到西,五峰分別是望海、錦繡、平鬥、飛來、航月。西五峰山在仙臺峰以西,南側山坡平臺上有壹座“韓文公廟”,紀念唐代文學家韓愈。祖籍河北昌黎,謚號昌黎伯,故又稱韓昌黎。中國* * *產黨創始人之壹李大釗也喜歡這個地方。從1908到1924,七次投靠漢文公廟,著書立說。他在《遊覽碣石山雜記》中把碣石山描述為“天上的天堂”。現在,這裏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漢宮廟南界有壹座5米高的李大釗大理石雕像。
“沈約”碣石,風景秀麗,隱逸古樸,是北方必遊景點之壹。
名剎水巖寺經過修繕,香火鼎盛。
碣石山前還有壹個“揭陽湖”。相傳是秦始皇東臨碣石,鐫刻“碣石門詞”的地方,也是北魏文成帝大宴的地方。
帝王小徑
碣石山被許多皇帝(據統計有9位)參觀過,成為壹座歷史名山。皇帝為什麽要爬碣石山?這和碣石山的神秘文化有關。
《子同治簡》中的“季芹”記載,戰國末期,燕人偏愛不避,崇家之高者“稱之為仙路”,“溶形而賣之術,燕齊移堅之人皆爭傳於之誌”。“自齊威王、王玄、燕昭王皆信其言”,“人下海求蓬萊,神仙長生於其中”,“神仙住碣石山”。
秦始皇因崇拜碣石山的靈氣而爬山求仙。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徐福帶領數千少男少女下海求仙。四年後,即公元前215年,他親臨碣石山,緬懷功德,永垂不朽。他題寫了“界石門詞”,歌頌了統壹中國的歷史功績。
秦始皇登碣石求仙後,大大提高了碣石山的知名度,增加了山的神秘感。後來很多皇帝都以他為榜樣,也想拜傑石,吸仙氣長生不老。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自泰山東巡海至碣石”,在山頂建“漢武臺”,祈福神仙。因此,仙臺頂也被稱為漢武臺。
公元207年,東漢建安十二年,曹操率軍在吳恒凱旋東征,從遼西走廊返回,途經碣石。這是“碣石在東方看海”。他留下了著名的《走出廈門》,即《碣石》:“碣石在東看海。有水的地方就有山和島。樹木和百草枯草,非常茂盛,秋風吹得樹木發出悲傷的聲音,大海正在湧動巨浪。秋風蕭瑟,波濤洶湧,日月之旅出其不意。星星在閃耀,如果妳走出來。這是熱情的問題,而這首歌是要唱的。“從此,碣石山以九州的觀海勝地而聞名。
公元238年,晉朝皇帝宣帝司馬懿討伐公孫淵,途經昌黎時,登上碣石山,求長生,緬懷秦煌的功績。
北魏的文成帝、北齊的文宣帝都曾來此登高望海。文成帝還在山腳下大宴群臣,將碣石山改名為“樂遊山”。
楊迪東征朝鮮時,在昌黎分兵,登上碣石山。
公元645年春(貞觀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親征朝鮮,途經碣石,留下壹首《望春海》詩:“洪濤轉野,翠島成桑葚屢...芝罘誤漢帝,碣石誤秦帝”以記其功。
自唐代出現八仙傳說以來,碣石山演變為八仙的聚集地,留下了與八仙有關的遺跡,如今天的“老郭苑”和“仙臺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