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壹。佛教中的普賢道場。
峨眉山為什麽會成為佛教名山?又為何成為普賢的道場?事實上,峨嵋山最初不是以佛教而聞名,而是以道教而聞名。這裏曾經是道家的風水寶地。是修仙的理想場所,被道教視為第七洞。
傳說這塊石頭上刻的“大蛾子”二字是壹位名人所寫。九世紀末,壹位具有道家精神的長者來到峨眉山。他整天拜訪神仙,詢問收集草藥和煉丹的事。閑暇時,我經常在這塊巨石下練武煉丹。這個人就是呂洞賓,被道家奉為北五相。
呂洞賓路號。純子。後人為了紀念他,特地修建了這座純陽光殿。它是峨眉山最著名的道觀。寺廟後面的山坡仍然保存完好。石碑記錄了道教在過去的輝煌。
然而很快,峨眉山的平靜就被壹個老藥農的傳奇奇遇改變了。壹天早上,年過六旬的蒲公像往常壹樣上山采藥。突然,他發現地上有壹行腳印,大如茶盤,形似蓮花。普公壹路跟著這個奇怪的腳印到了山頂,但是腳印消失了。然後,伴隨著壹聲長空,壹個五彩的光環在茫茫雲海中升起。光暈裏有壹只長鼻子的白象,牽著壹個頭戴金冠的菩薩,盤腿抱著如意在蓮花臺上。普公嚇壞了,跪拜。事後,普公得知這是佛教中普賢菩薩的吉祥像。後來,他在發現普賢吉祥像的懸崖頂上建了壹座供奉普賢的寺廟。後人將其命名為楚殿,他也皈依了佛教。這年是公元63年。從此峨眉山開始信仰普賢壹千多年。
普賢出現在峨眉山三百年後,高僧惠在萬歷不遠處舉行,專程到峨眉山朝拜。他發現西心嶺壹帶地勢寬廣,群峰環繞,是建廟弘法的好地方。公元399年,會稽在這裏修建了福建基。這是峨眉山上唯壹壹座以普賢名字命名的寺廟。從此,普賢的命運與普賢道場的興衰緊密相連。
佛教的進入打破了峨眉山道教的大壹統。同時也拉開了佛道關於峨眉山之爭的序幕。
白蛇傳說的故事源於峨眉山的壹個古老傳說。傳說中的白蛇是在峨眉山修煉千年後悟道的蛇精。她和青蛇以人形從峨眉山來到杭州西湖。白娘子與書生徐賢壹見鐘情,結為夫妻。我以為我可以從此幸福地生活。誰曾想見到法海修士?和尚極大地改變了他們的命運。雖然白蛇早就不死不滅,變身美女了。但她還是抵擋不住雄黃酒的功效。喝了酒之後,白蛇很快就露出了本來面目。發現真相的徐賢嚇得魂不附體,奄奄壹息。白娘子歷盡千辛萬苦,幸運地偷到了仙草,救了徐賢的命,但卻救不了他的心。徐賢最終皈依了佛教,跟隨和尚法海來到了金山寺。白蛇和法海和尚爭奪徐賢,就像佛教和道教在現實生活中爭取更多的信徒壹樣。佛教提倡的眾生平等,普賢菩薩提倡的“腳踏實地,以修行為重”,既通俗易懂,又容易實踐,非常適合普通人的心態。相對於道教來說,更實用,也更容易被普通人接受。峨眉山的佛教逐漸擴大了疆域。山裏的道士有的去了很遠的地方,有的幹脆皈依了佛教。普賢道場信徒如雲香火旺。
此時,劇中的白蛇已經無望,但為了讓徐賢回來,她孤註壹擲。盡力興風作浪,水漫金山寺。白蛇和法海和尚各顯神通。然而,雖然有壹條千年白蛇,但最終還是被法海收走,壓制在雷峰塔下。就像那個絕望地試圖挽救她的愛情的白人女士壹樣。在峨眉山,道教作為壹個地方宗教,也在盡力維護自己原有的地位。鬥爭也變得更加激烈。
唐會昌五年,即公元845年。這個朝代的皇帝崇拜道教。於是朝廷下令廢除寺院驅逐僧尼,禁止佛教傳播。佛像被毀,熔鐘被用來鑄幣。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會昌滅佛”。會昌滅佛持續了十年。峨眉山佛教受到重創。福肯吉也未能幸免。
874年,新皇帝繼位。開明的宗教政策為峨眉山的宗教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這壹年,峨眉山來了壹個叫慧通的和尚。滿目瘡痍的福肯吉讓他心痛。因此,他說服他的妹妹徐輝大師上山重建福肯吉的普賢道場。徐輝因此成為第壹個進入峨眉山的比丘。
福建寺作為普賢道場最具代表性的寺廟,經過修繕擴建,於公元876年重新開放山門。為了讓福肯吉遠離大火。根據中國五行學說,改名為白水寺。到了宋代,又改為白水福建基。此後,峨眉山上修建了越來越多的佛寺,普賢道場再次興盛起來。《白蛇傳》故事的曲折微妙地反映了峨眉山上佛教逐漸取代道教的時期。雖然道教對峨眉山的影響早於佛教。但由於普賢信仰的迅速興起和普及。道教退出了峨眉山的中心地位。許多道觀相繼改為寺院,形成了佛教獨尊的局面。
峨眉山白蛇的故事結局還有另外壹個版本。經過菩薩的開悟,白蛇和青蛇變成了牛心亭前的白龍江和黑龍江。奔騰的河水沖刷著堅硬的牛心石,仿佛在告訴世人,他們已經皈依佛門,終於修成正果。
公元壹世紀,蒲公正巧遇到菩薩普賢的吉時相。壹些佛教徒在峨眉山以東淩雲山的馬號崖上雕刻了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佛像。五百年後,淩雲山上再次響起鐵器的叮當聲。好奇的人發現,是壹個叫海通的和尚在指揮大家削山削壁。
淩雲山位於樂山,峨眉山東30多公裏。山腳下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的匯合處。每當雨季來臨。洶湧的洪水像壹匹脫韁的野馬。吞噬農田和房屋,百姓苦不堪言。此時普賢菩薩進入了盛世。這種情況促使佛教高僧海通許下了壹個很大的願望“在淩雲山上雕刻壹尊大佛像,有山那麽高,以佛之力,淹鎮百姓,保佑百姓。”。於是,這個註定讓後人驚嘆的龐大工程,開始於公元713年。
在大佛後面有壹個叫石海洞的洞穴。大佛被挖的時候海通壹直住在這個山洞裏。海通為了保護修建大佛籌集的資金,壹氣之下刺中了自己的眼睛,嚇跑了前來勒索錢財的貪官。海通每天都拄著拐杖,在壹個小和尚的幫助下來到工地。他說:“我看不到,但我得聽建造大佛。”。然而,就在大佛的頭像剛刻好,海通就沈默了。接替海通的張秋××,也被提拔離職。之後得到了劍南西川大使衛高的大力支持。這項艱巨而漫長的工程得以繼續。
唐德宗貞元十九年,也就是公元803年。這尊凝聚了三代人心血的佛像最終完成,並被命名為樂山大佛。此時距離和尚海通第壹次挖大佛已經過去90年了。樂山大佛的建成,加上峨眉山普賢道場的興盛,迎來了西南佛教的全盛時期。
樂山大佛高71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彌勒佛雕像。它代表未來,象征光明、好運和希望。剛剛雕刻的大佛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它披著櫻桃披肩,光彩照人,坐落在13層的木亭裏,用來遮風擋雨。13世紀末,大象館不幸毀於戰火,樂山大佛暴露在風雨中。
直到上世紀80年代,壹位遊客偶然發現,淩雲山和周圍的幾座山峰恰好形成了壹尊仰臥的巨大臥佛,而大佛恰好立在臥佛的心口。這壹發現印證了古代佛教的說法,佛在心中。佛是山,山是佛。睡佛懷抱佛座,與峨眉山遙相呼應,形成世界罕見的佛教文化景觀。
峨眉山位於中國偏遠的西南部。但是普賢道場的興盛受到了歷代帝王的重視。公元980年,宋太宗的壹道聖旨給峨眉山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今年秋天壹個難得的晴天,福建寺高僧毛針和尚匆匆下山。雖然不知道什麽原因,毛針還是壹路夜以繼日地趕到了千裏之外的汴京。當毛針修士來到王宮時,宋太宗邀請了懷孕的王後。原來,宋太宗皇帝渴望生兒育女,他想請和尚毛針計算壹下皇後是否能為他生壹個王子。和尚毛針沈思了很長時間,最後同意了。他請求皇帝允許他做三天的佛事。皇帝同意了。毛針和尚帶領壹百名僧人舉行了盛大的儀式。太陽升起落下三天三夜。毛針壹直在普賢菩薩面前燒香念經。第四天黎明時分,宮殿上空出現了壹朵金色的祥雲。沒過多久,女王就生下了壹個男孩,也就是後來的宋真宗·趙恒。唐太宗喜得貴子,對普賢菩薩深信不疑。然而,他知道毛針和尚出家前是壹位經驗豐富的醫生,以感謝菩薩的仁慈。唐太宗賜黃金三千兩,在福建基鑄普賢銅像。這座銅像高7.85米,重62噸。頭戴金冠的普賢菩薩坐在白象馱著的蓮花臺上。它形狀精致,比例勻稱。無論是體積重量,還是工藝水平,都堪稱絕世之作。後來唐太宗還下旨,全山所有寺廟都要供奉普賢菩薩。並特意增加了派駐福建基的官員,負責全山的宗教事務。從此,峨眉山、山西武當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道場。
公元1600年,明朝皇帝宗申繼位。下達了兩項命令,撥款重建福肯吉。為了避免火災在重建的福肯吉。墻壁全部用紅磚砌成,沒有壹根木頭,所以叫平磚堂。磚殿花園頂部的方墻直觀而簡單地反映了中國這個天圓地方的古代世界觀。墻上的1000多尊鐵佛像環繞著當年宋太宗贈予的普賢菩薩銅像,象征著普賢菩薩和3000名弟子將永遠留在峨眉山凈土。無梁磚殿建成時,恰逢慈禧太後七十大壽。因此,明宗親筆題寫了“聖壽萬年寺”的名稱,取代了沿用了壹千多年的寺名。同時,宗申皇帝還特意贈送了壹枚“願普賢為王之寶”的金印。這枚金印與從斯裏蘭卡請回的葉嘉舍利、緬甸國王贈送的貝葉經並稱為萬年寺真山三寶。從此,萬年寺在峨眉山普賢道場眾多寺廟中占據了中心地位,名聲遠播。
400多年來,平磚殿經歷了18次地震,都安然無恙。公元1946年,萬年寺再次遭到毀滅性破壞。其他建築物被大火化為灰燼。只有磚廟保護著矗立在廢墟中的普賢銅像。
至明清時期,峨眉山共有寺院260余座,供奉普賢菩薩雕像近300尊。成千上萬的僧尼常年齋戒念佛,居士不計其數。菩薩菩薩道場的香火達到頂峰。
日月輪回,千古流傳的白蛇傳說仍在吟唱。自從普公見到普賢菩薩吉祥像後,氣場不變,菩薩再也沒有出現過。人們把這種罕見的燦爛光環稱為佛光。佛光在翻滾的雲海中幻化成佛國世界,僧人為自己建造了神聖的精神樂園。擁有上億年生命的峨眉山沐浴在佛的璀璨光芒中,深蘊佛是山,山是佛禪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