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風水羅盤 - 昭陵屬於秦嶺嗎?

昭陵屬於秦嶺嗎?

不屬於秦嶺,屬於北山橫斷山脈。北山的橫斷山脈是黃土高原和關中平原的分界線。

昭陵是唐太宗和文德皇後的陵墓。它位於陜西省禮泉縣西北22.5公裏的九陽山上。

自唐貞觀十年(636)文德皇後始葬至開元二十九年(743),昭陵的修建歷時107年,周長60公裏,面積200平方公裏。* *墓葬180余座,是關中的“唐代十八墓”,也是中國的帝王陵園。它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帝王陵墓,被譽為“天下名陵”。

昭陵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實物見證,是了解和研究唐代乃至中國君主專制政治、經濟、文化的不可多得的文物寶庫。

地理環境

昭陵位於陜西省禮泉縣城東22.5公裏的九丈山主峰。距Xi 70公裏,鹹陽30公裏,鹹陽國際機場25公裏。

九丈山險峻,海拔1888米;地處涇河之陰,渭河之陽,南隔關中平原,與太白、中南高峰對峙。在東西兩側,山脈起伏,壹直延伸到葉萍。主峰周圍均勻分布著九條山脊。在古代,小山脊被稱為九山(或“九山”)。

九丈山是早期褶皺再斷裂後形成的斷塊山。由矽質、白雲巖和角礫巖組成,抗腐蝕性強,所以地勢高,北緩南陡。從山下到莊河溝段,溝壑縱橫,原地表破碎,溝壑密度大且深。溝壑密度為每平方公裏2.827公裏,切割深度壹般在50-250米之間,相對高度在200米左右。土壤為地帶性土壤,黑色黃綿土,局部有天然灌木叢林。

九嶷山地區原生地和河流以北的石灰巖地貌類型是在溫和的氣候條件下形成的。主要是河兩岸和北部的石灰巖山。涇河、渭河、巴河周邊期間,物產豐富,林地、綠地較多,覆蓋率達90%。

名字的由來

史書中對昭陵的名稱沒有專門的解釋。古訃告對“趙”字作了解釋,說:“聖文叫趙周,趙德叫趙。”古代也有順、真、賢等美字。

根據顯靈、淩鎮、泰陵等唐代帝王陵墓中吉祥、吉祥、祥和等美好詞語的選取,顯而易見昭陵的命名也是壹個美好的詞語,有“聚帝王之氣”、“修武德”之意。

歷史的發展

選址背景

唐太宗貞觀十年(636),皇後侍病危,遺言疏葬?。唐太宗遵照長孫的遺言,在皇後崩後,把她暫時安頓在九山壹個新刻的石窟裏,取名昭陵。並決定以昭陵為家,死後與皇後合葬,立即開始大規模的建設工程。

唐太宗選擇九嶷山作為昭陵的遺址,有著強烈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中國古代所謂的墓葬風水理論是隨著姓氏的不斷擴大和五行陰陽學說的傳播而逐漸完善的,南北朝時期基本形成了壹套評價風水的理論。九嶷山符合堪輿學者認為帝王陵墓應該具備的所有要求。自唐代以來,堪輿學者普遍認為昭陵的風水是中國帝王陵墓中最好的。

此外,唐太宗選擇昭陵還有額外的政治背景。按照唐太宗最初的想法,帝陵應該完全效仿漢高祖劉邦的陵墓。但精通經史的虞世南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漢制不僅浪費人力,還激勵了盜賊。所以大部分漢墓被盜,帝王遺骨被遺棄在荒郊野外,確實危害很大。他建議唐太宗效法堯帝,因為山就是陵,陵中並無藏寶,陵外立碑說明[9]?。於世南提出的“因山為陵”既能省人之力又能防盜,對唐太宗最終決定選擇九嶷山作為昭陵遺址起到了思想和理論上的啟蒙作用。

因為山是陵墓。

唐太宗用九丈山修建昭陵,並命子孫“常思法”,開創了唐代帝王陵寢制度的先河。

九丈山

自貞觀十年(636年)第壹次安葬長孫皇後以來,昭陵開始了大規模的建設工程。直到貞觀二十三年(649)唐太宗下葬,修建工程才基本結束。除了主陵和地宮,靈山周圍還修建了大規模的建築。

歷代祭祀

唐代趙陵由朝廷官員供養,官兵把守,守陵官軍銜為將軍,還設置了五品陵的管理。每年春二月,朝廷還任命重要大臣向昭陵祭祀。以防唐太宗生日、去世,還安排大臣在昭陵為唐太宗的靈魂服務,路上鋪滿禮儀儀式,從未間斷。

昭陵石碑

據《唐·姚輝祭陵記》記載,唐代高宗、唐玄宗曾先後祭奠昭陵和始皇帝。永輝六年(655年)正月初壹,唐高宗親自到昭陵視察,場面莊嚴,規模空前。追悼會結束後,上諭免除禮泉縣當年的租稅,將護陵將軍和郎將軍提升為壹品,並給陵和程加了壹品,還下令在陵側修建佛寺。

在唐高宗,唐駿遠征歸來,獻俘儀式經常在昭陵舉行。按照中國古代的傳統禮制,獻囚儀式通常在祠堂和祖庭舉行。然而,高宗為了安慰前朝沒有消滅頑敵的遺憾,將獻俘儀式移至昭陵。據唐《獻俘記》記載,鹹慶三年十壹月十五日,蘇起義軍俘虜阿什那合魯被押俘至昭陵。乾豐元年,李記滅韓,擒韓王。10月21日,李記將他作為犯人呈上昭陵。

唐代昭陵嚴禁隨便出入,陵內任何東西都不允許損壞。據《子鑒》記載,二年,左武威將軍兵權不錯,右監軍範懷義將軍誤攻昭陵柏,依法革職。大理寺向皇帝高宗報告,皇帝大怒,“下令殺死他”。程大利·迪徐人傑飾演:“兩個人都該死。”高宗說,“壹個優秀的人才就像壹棵柏樹。我不殺之,則不孝也。”由於狄徐人傑依法諫阻,還列舉了古代聖賢的例子,明確表示:“臣不敢奉詔。”皇帝怒氣稍緩,將全、範二人驅逐,流放嶺南。

昭陵石羊

開元十七年十壹月十六日,唐玄宗拜謁昭陵,大概比高宗小。唐玄宗這次參拜昭陵,高力士陪同。高力士在臥室裏看到唐太宗用過的梳子,被他的節儉深深打動。

從唐朝開始,皇帝就任命官員代表朝廷祭拜昭陵。由於昭陵偏南,紀念館前空地不多,道路崎嶇,石料搬運不便,歷代供奉陵墓的碑都設在北司馬院。久而久之,人們習慣稱北司馬院為“壇”。據了解,歷代皇帝祭祀的陵墓超過30座。最早的祭陵碑立於平定安史之亂後,碑上至今仍有15的字樣“韓雲卿,督欽差大臣賜飛魚袋”。其次,明洪武第四任皇帝朱元璋派員立“朱溫帝國”碑。在獻給陵墓的30多座碑中,清朝康熙皇帝豎立的碑最多,至少有7座,其次是清朝乾隆皇帝,至少有3座。在中國古代帝王的陵墓中,魏昭陵後來形成了壹個“壇”。

墓地模式

設計和施工

昭陵工程是由嚴立德和嚴兄弟精心設計的,他們出生在壹個工科家庭,在唐代擔任大師。其平面布局不同於秦漢以來的坐西向東,也不是南北朝的“隱葬”制度,而是仿照唐代長安城的組織設計。長安由宮城、皇城、外廓城組成。宮城位於城市的北部中心,是天皇居住的地方。皇城位於宮城的南部,宮城是關白的壹個衙門(即政治機構)。外輪廓城從東、南、北三面守衛皇城和宮城,是居民區。昭陵位於陵園的最北部,相當於長安的宮城,堪比太極宮。[12]?

主陵格局

昭陵弓玄建在九丈山主峰南坡的山腰上,距方圓墓地60公裏。峰底建有地下宮殿,與陪葬墓壹起綿延數十裏,氣勢磅礴,蔚為壯觀。據相關史料記載,昭陵四周有城墻,山上有房屋和寺廟,是墓主人靈魂玩耍的地方。昭陵的地下是玄宮。由於骨瘦如柴的地宮周圍山勢險峻,山邊有壹條棧道,繞半山腰四百多米,蜿蜒而上,直抵元宮門。城墻四角有角樓,中間有壹座,南稱朱雀門,北稱玄武門,東稱青龍門,西稱白虎門。

總體布局

昭陵主陵位於陵園最北部的九丈山主峰。190多座陪葬墓以靈山主峰為中心,呈扇形分布在靈山兩側和正南方,像星星守護北辰壹樣守護著昭陵,就像當年長安的布局。禦所在北,朝臣府在南,象征著專制君主至高無上的權力。陪葬墓的安排也體現了君主專制的濃厚的宗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