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當我們走進這座小樓時,仍能感受到它獨特的建築風格。這座小樓的內部結構包含了許多中世紀的遺跡,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袁世凱在中國近代史上曾經顯赫壹時。他是北洋軍閥的首領。辛亥革命後,他竊取了臨時大總統的職位,後又恢復帝制,遭到民眾聲討。他和他的壹些親戚,借助它的力量,在租界建了許多宅邸。租界裏有兩座元代宅邸。壹個是袁世凱的長子袁丁可的故居(今朱敏路42號)。另壹個地方就是前面說的“袁公館”。
據說,這座位於河北區海河東路39號(原金堂二路,奧租界)的袁老宅,是在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後不久,從奧租界低價買來的,由德國和英國建築師設計建造。據說這個地方“極其昂貴,風水極好”。該建築完成於1917-1918。建成後,袁世凱已經去世兩年,所以說他是袁的後人更準確。
又說袁府是袁世凱的侄子袁乃寬的住處,袁乃寬不僅與袁世凱有親戚關系,還是袁世凱的政治心腹。1910年後,先後任天津知府、軍軍需總監、蒙古紅旗副總司令,準備主持煤油礦。1915積極開展袁世凱稱帝活動。袁世凱死後,閉門造車。1923年在高內閣任農商總長,1924年離職,任駐津使。
這座建築是歐洲古典的三層建築,是中世紀“羅馬風格”的演變,融合了日耳曼民族的建築技術。紅色陡坡屋頂前脊中間建有鐘形采光亭,仿照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聖瑪麗亞大教堂”的穹頂,造型較意大利建築增加了壹條反向曲線,形成了德國建築的獨特風格。方柱與廊柱的組合在天津建築中相當少見,主樓東側是兩個。院內還有壹個後花園,有假山、遊廊、漁亭、花坑。
最值得註意的是,這棟樓裏有“藏身處”和“逃生處”。隱身地點的位置是二樓右角的壹個小門,門內有鋼筋混凝土樓梯,可以上到樓頂,下到地下室。如果妳關上小門,妳就找不到通往樓上和地下室的樓梯了。“逃生處”是三樓涼亭旁邊的壹個鐵樓梯,可以直接通往後花園剩下的那扇門,從那裏可以逃生。在海河綜合開發改造中,此建築得到修復,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