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進村口,就有廊橋。橋頭白墻傾斜,橋身木雕,橋上鋪著瓦片,雕著花。它大約20米長。據說它建於明朝。樹木的枝椏將廊橋掩映得影影綽綽,古樸典雅的廊橋透著壹股滄桑。原來這裏有兩座橋,因為這個村先後有兩個人當了學者,橋是為了紀念而建的,文革的時候拆了壹座。黃村的這座橋,據說是屈原流放時跨過的,故名大夫橋。
村裏古建築不多,但很有靈氣,布局輕盈不淩亂。村口有壹棵倒置的羅漢松。據說若村創始人剛到這裏的時候,曾經把羅漢松的樹枝倒插在土裏看風水。如果存活下來,這個地方適合居住。這樣壹來,羅漢松不僅存活了下來,而且長得越來越茂盛,植樹者的後代也將世世代代在這裏生活繁衍。
這個村莊既美麗又安靜。順著蜿蜒的青石小路通往村子,看到幾棟保存完好的老房子,門口有精美的磚雕石雕,室內有木雕。黃村現有時宇祠堂、正中堂、香柳樓、翰林院等明清建築30余處。現在,過去的歲月帶走了黃村昔日的繁華,卻留下了這些有歷史的建築。長長的山脈阻礙了這個古老村莊與外界的聯系。多少年來,黃村似乎被人們遺忘了。這裏沒有遊客,與周圍的壹些著名村落相比,顯得有些落寞。然而,悠久的歷史和豪華的老房子見證了過去的輝煌。
婺源沱川姓余的人多,當地人說話都是桐城人壹個聲音。據《沱川俞氏族譜》記載,沱川俞氏始祖俞道謙與朱之父朱嵩為政和八年(1118)同科進士。俞道謙於北宋宣和二年(1120)從安徽桐城遷居沱川村。村名取自王維的《獨倚密竹,我彈琴哼歌》。聲音太輕,除了我的夥伴明月,誰都聽不見。後來黃村支系俞氏遷到張村,張村支系遷到李坑,所以沱川俞氏三村在北宋時都植根於安徽桐城。於道謙的後代在明清兩代產生了很多達官貴人,其中明朝的吏部尚書於茂恒、工部尚書於茂學等都很有名。
俞氏宗祠,又名堂,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建築坐北朝南,大門和門樓宏偉典雅,大氣磅礴。門樓中間有“乞丐第壹”四個浮雕大字,均為磚雕,有鳳凰、仙鶴、麒麟等圖案,分前後廳。據說村裏的壹位祖先中了頭獎,為了紀念這個吉祥的時刻,祠堂被命名為“開端”。《Beggarland》蘊含著感人的故事,也是余後人的榮耀。
黃村始祖俞道謙為了驗證村子是否適合人類居住,倒栽了壹根羅漢松樹枝。如果他活下來了,他的家人在這裏住了近壹千年。這棵樹看起來像是在這裏修行千年、打坐的佛,充滿禪意;樹的特寫鏡頭令人驚嘆。離地兩米,樹枝向四周對稱延伸,樹葉茂密,壹年四季翠綠,仿佛壹個巨型盆景,令人嘆為觀止,多少有些佩服。樹的胸圍約2.5米,四個成年人合抱,高度超過10米。黃村的村民世世代代把這棵羅漢松視為祥瑞之神。傳說摸過羅漢松的人都會長壽。當然,我不會錯過“長壽”的機會。
徜徉在村莊裏,塵世的喧囂瞬間消失,只剩下田園春色,流淌著壹股古韻,潺潺的流水聲,古老的廊橋,白墻黛瓦的房屋...
這裏的壹切都是那麽安靜,沒有遊客的喧囂,沒有世界的煩擾。村民們過著寧靜的生活,寧靜的古山村依然散發著古樸的清香。就是在這壹刻,我才真正覺得寧靜也是壹種美...
孫克勤寫文章,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