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風水羅盤 - 求教:信仰和迷信有什麽區別?

求教:信仰和迷信有什麽區別?

宗教信仰和迷信的區別

目前很多人對佛教有誤解。說到佛教,他們的第壹反應是迷信。歸根結底,他們對佛教了解太少。其實佛教是提倡信仰的,和迷信是完全不同的。請看大師們怎麽說。

弘毅大師:

最近有知識分子批評佛教是迷信。

我們細看各個地方的寺廟,確實有特殊的習慣和流行的儀式,也有神鬼混雜的佛教,這就是所謂的正宗佛教。有了這樣壹個奇怪的現象,難怪別人把佛教叫做迷信。但佛教的本來面目並非如此,不存在所謂的拜神拜鬼;其莊嚴的儀式和整齊的規則是其他宗教無法比擬的。

況且佛教可以破除世間壹切迷信,篤信佛教。佛教是迷信嗎?!所以,知道別人說佛教是迷信,是壹種誤解;如果妳能仔細考察,就不會有這種批評。

或者有人懷疑佛教是宗教。事實並非如此。

佛教不同於宗教,作品中也經常說,就不細說了。要知道,佛教不在宗教範圍內。

或者有人懷疑佛教是壹種哲學。事實並非如此。

哲學的要求是尋求真理,由它的理性推斷出的某種條件叫做真理。結果就是壹元論,二元論,唯心主義,唯物主義。甲認為道理在這裏,乙認為道理在那裏,這是混淆視聽,汙蔑。但是,他們盡力去推測,從來沒有脫離過幻想。比如壹個盲人摸壹頭大象,他這輩子都沒見過大象的形狀。因為他感覺像壹部分,說明是給整個大象的,所以摸它的尾巴說明它像壹根繩子;或者摸摸它的背——它就像壹張床;或者摸摸他的胸口——它就像壹堵墻。雖然因為接觸的地方不同,感覺也不壹樣,總之都很迷茫,很顛倒。

如果是佛教就不會。

比如明眼人用自己的眼睛就能看到整個圖像,非常清晰,和之前所謂的盲人摸圖像有很大區別。因為佛教需要親自證明“真理為”,這是毫無疑問的,不同哲學家的錯誤衡量是肯定被拒絕的。

“真實”是什麽意思?

真實與真實,平等,不妄想,不偏執,脫離意向——也就是哲學家們想要探索的宇宙的真實和本義。老公哲學家想發明宇宙的真理和本體,誠意可嘉;但是沒有辦法做到,導致事倍功半,達不到耳。

佛教並不反對科學。

壹般人認為佛教重玄學,科學重實驗,所以說佛教違背科學。事實並非如此。

現代科學家是實驗主義者,有兩層意思:

第壹,根據現在的經驗,無論妳做什麽,也就是妳做什麽——妳不去想。

二是防止經驗不足,即提高人力來彌補平時經驗的不足。

佛教的態度也是如此。他的“禁欲”、“決心”、“智慧”,都是在他平時經歷上的提升。但是,科學改良的經驗側重於客觀對象,佛教改良的經驗側重於主觀心靈。

如果人患有眼疾,不善於看東西,科學只知道把自己的東西移位,以便區分;佛教試圖治愈他的眼睛,以求重見光明。雖然兩者都是實驗,但治標治本的耳朵不壹樣。

關於佛教與科學的比較,如果妳想了解更多,請閱讀上海明凱書店出售的《佛教與科學的比較研究》。作者王曉旭曾留學英國,在科學和工程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受到了世界各國學者的高度評價。他最近創立了新的理論,通過學習理工科來解釋佛教,就是因為這本書。

佛教不厭世

普通人看到學佛的人都住在山裏,很少接觸世界,所以懷疑佛教是消極厭世的。事實並非如此。

學佛的人,不要執著於世俗,但也不要冷漠厭世。因為學佛的人壹定要養成壹顆“大菩提心”,以凡夫的苦樂為樂,抱著滿腔熱忱拯救世界的大願。不僅消極,而且積極。雖然生活在大山裏,但並不是貪婪地享受大山的恩賜,而是為了將來的得救而去學習“禁欲”、“決心”、“智慧”,這和世俗青年學生在學校讀書,為將來的工作做準備,是很相似的。

佛教不適合國家富強。

最近很少有愛國的年輕人信佛。他們說佛教來自印度,印度因此衰落,所以懷疑佛教幹涉愛國行動。事實並非如此。

佛教確實能輔佐國家,使國家繁榮昌盛,也從未幹涉過愛國行動。

在古印度,有信仰佛教最多的國王,比如阿育王、傑日王,他們就是靠信仰佛教統壹和繁榮了自己的國家。後來婆羅門等舊教復興,佛教逐漸失勢,印度國家也隨之衰落——由此可見壹斑。

普通人看到僧尼只知道弘揚佛法,卻未能努力建設學校、醫院、好教會等大規模的利益社會,於是懷疑學佛的人棄慈善而去。事實並非如此。

佛經上說,布施有兩種:壹種是金錢布施,壹種是法律布施。

出家的佛教徒主要是修持佛法,所以要多花心思弘揚佛法,不遺余力地倡導其他慈善事業。如果家裏是信佛的,要經濟資助和法律援助並重,所以家裏居士盡量做各種慈善。

近年來,各地發起的佛學學校、兒童院、醫院、經幡堂、橋梁、亭臺、米、衣、錢、棺等,時有所聞,但都不如國外慈善家的財力,經營者規模大,耳朵大。

普通人說佛經裏的“五蘊皆空”、“無常苦空”,也只是因為懷疑佛法才說空話。如果信佛的人多了,將來世界就毀滅了。事實並非如此。

大乘佛教既說“空”,也說“非空”。“空”雖然有專門的詞,但其實包含了“非空”的意思。所以既要說“空”又要說“不空”,其意思就是完成腳。

什麽是「空」和「不空」?

“空”的人是沒有自我的;非空者,是救世之因。他雖知無我,卻能努力拯救世界,故“空”而“不空”;雖然我盡力拯救世界,但我絕不會執著於自己,所以我“不是空”而是“空”。如果我們真正理解,我們就能以偉大的無我精神無障礙地做各種事業。

如果能明白這個意思,就可以知道普通人執著於我,做各種拯救,能力單薄,範圍小,時間短,不徹底;要想能力強,範圍廣,時間長,最徹底,就要對佛法的空義有很好的理解。如果是這樣,拯救的事業就能成功實現。

所以所謂“空”的人,不同於壹般人執著的主張,破而消之,掃而空之,然後以無我之靈,努力去做各種事業。這也是壹個按照世界規律行事的問題。首先要把壞習慣壹個個推翻,好的建設才能實現。相信可以這樣,雲犧牲了,就壹定會犧牲;如果雲拯救了世界,它也壹定會拯救世界。做起來很棒,因為紮實,勇敢,勤奮,但是很徹底。

所以真正的佛法,首先要站在“空”上,然後在“空”上做。是壹味的說“空”,毀滅世界嗎?!

上述十種疑惑和解讀,多是基於親民的思想,描述其大概的想法。聽到這裏妳應該能澄清各種誤解。如果佛教中的真義是廣泛的,那就是眾多的。

,今天未能細說。但是,從此以後,我潛心研究佛學,請大家買佛學書籍,隨時翻閱,讓我長久地理解它們的意義。我對妳寄予厚望!

主星雲:

有些人壹提到宗教,就把它和“迷信”聯系在壹起,尤其是民間的敬天畏神信仰,總被認為是傻老公傻女人的迷信行為。在我看來,民間宗教信仰根植於崇拜世間萬物的傳統信仰文化。他們用禮、義、善來維護倫理,用善惡報應的思想來構建和平的族群。它的本質是好的,美的。只是因為現代人太過渴求物質滿足,迷信超自然力量可以改變壹切命運,所以有無良靈媒冒充神靈附身,借機斂財騙人,玷汙了神聖的宗教信仰。

事實上,民間宗教以“昂首三尺有神明”的觀念來崇拜神靈、自我調節的信仰,有助於維持社會的有序,所以民間信仰不應該被定義在愚夫愚女的迷信範疇,而應該被鄙視。另外,迷信是不能宣傳和鼓勵的,但有時候迷信總比不信好。迷信其實就是全心全意的相信自己相信的對象,不計得失。例如,士兵為國家和人民犧牲了他們的生命。為什麽他們要為國家和人民犧牲自己的生命?因為我對自己保家衛國的使命有壹個絕對的信仰,就是不在乎任何理由和條件,也就是“迷信”的情緒,所以我可以不惜壹切代價,所以迷信不壹定是不好的。如果我用好了,它不是維護社會倫理的力量,更是推動國家進步的能量!

以前有個老太太,信佛,沒文化,看不懂經書。因此,她背誦“嗯,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因為她不識字,她把“嘭”字讀錯成了“牛”字。然而過了很久,她才意識到豆子是自動跳的。

從這個故事可以清楚地看到,當壹個人對壹件事有極大的信心,專心去做,從不退縮,他自然能產生巨大的力量,完成目標。古人雲:信其可行,故易動山河。所以,不用擔心對宗教、真理、正義的“迷信”。令人擔憂的是,妳什麽都不信,妳的精神沒有容身之地,妳的心沒有容身之地,妳的心裏沒有善惡正義的種子。這才是妳擔心的!

此外,比迷信和不信更糟糕的是邪惡的信仰,即不分是非地知道邪見的信仰。比如妳不信因果,那就是邪見;如果說有決裂,那就是邪見;甚至我看見,看見,看見,看見,看見,等等。,都是邪見。

佛教是驅邪顯義的宗教。佛教並不否定民間信仰,只是對其進行引導和定向。例如,在六方會談中,佛陀對每天朝拜六方的好孩子說:“方位不在虛空中,而在我們的心中。我們要拜的六方是:父母在東,老師在南,夫妻在西,親友在北,下人在下。”意思是作為佛教徒,不要迷信時間和地理。俗話說“天天都是好日子,處處都是好地方。”只要妳安心,壹切都好。

迷信終究不是完美的,因為它不知道宗教凈化人心、提升人生的道理。特別是迷信有時候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束縛。比如有的人蓋房子要看風水八卦,搬家要算時間。如果沒有,恐怕會害了我們的後代,得罪了我們的祖先。其實按照佛教的說法,每天都是好日子,到處都是好地方。算命看地理,無非是我們要求的壹些約束,所以信仰最終是最好的!所謂的正統宗教必須:

(1)有歷史證據的信仰:比如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他對自己的父母、家庭、出生地、出生年月,甚至出家、修行、成道的過程都有清晰的記載。

(2)相信世界大眾公認的東西:比如佛教,它是世界公認的四大宗教之壹。

(3)相信人格和道德的完美:比如佛陀充滿智慧、道德和仁慈,他是壹個覺醒的人,他做了壹件完美的工作。

(4)信仰的力量:比如佛教的教義,如三法印、四聖諦、八正道,以及因果、因緣、緣起,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可以引導我們化迷為悟,從苦中得到快樂。

所以要破除迷信,培養積極的信仰,開拓自己的人生。這才是正確的相信方式。

Sodagi Kampo:

信仰任何宗教,無論是基督教、道教、儒家還是佛教,如果不了解其道理,只是流於表面,就很容易成為迷信。比如有的人為了升官發財去寺廟燒香拜佛。雖然這也是壹種信仰,但是如果妳不知道佛的作用是什麽,不知道佛和神的區別是什麽,只是把佛當成了求財的工具,那就成了迷信。

現在很多寺院,每天都有人拜佛。雖然我不敢說所有人都這樣,但有些人是迷信的。為什麽?因為他們連自己為什麽要拜佛都不知道。真正的信佛,是通過自己的智慧,知道釋迦牟尼佛來過這個世界,看過前人的壹些偉大的文章或書籍,知道他所說的壹切都是符合道理的,對解除他的痛苦,解決人生問題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然後從內心深處對他坦誠相待。這才是真正的信仰。另壹方面,如果妳表面上信佛,實際上卻迷迷糊糊,不懂道理,即使妳是佛教徒,那也還是迷信。

所以燒香拜佛不壹定是真正的信佛。如果不知道它的功德,那只是壹種外在的崇拜。有些人也會為了釣魚而這樣做。以前去南方的時候,看到很多普通人出海打魚之前都會在廟裏燒香,求佛祖保佑多釣幾條魚。這完全是迷信。梁啟超曾在壹本書裏講過迷信和真信仰的區別,說佛教信仰是智慧而不是迷信。但如果妳不懂佛法,那很可能不是智慧,而是迷信。

魏賢大師:

宗教和封建迷信不壹樣,有很大的區別。

第壹,來源不同。

封建迷信來自民間,涉及到人們的習慣、傳說、理想和願望。宗教的產生有其歷史、創始人和教義,既有歷史根源、原因,也有理論基礎。宗教有教規,即遵循和約束其行為,多勸人向善;還有壹種秩序,是有組織的。

宗教,無論是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還是道教,都能起到很好的凈化人心的作用。

第二,內容不同

什麽是迷信?迷信就是宣揚神權,靠鬼神附體,靠神仙斂財。具體來說,就是相信鬼神、占蔔、啟示、預言,往往會帶來壹定的神權。本來人生病需要吃藥。佛教徒說,醫學可以治病,但迷信常常使人停止服藥,給人造成很大的傷害。相面、算命、預言天書、與神共舞等等都屬於迷信,讓人無法擺脫鬼神和命運。

宗教以勸善止惡為主,有教史(史)、教義、教規、邪教,功能是勸人止惡行善,有利於社會穩定。迷信就是用神權和各種不可知的東西糊弄人,從中漁利,害人害己。所以宗教和迷信有很大區別,不能混為壹談。

第三,與哲學的關系

宗教和哲學有關系,迷信和哲學完全沒有關系,因為迷信沒有任何意義。宗教可以說是自己做主,當然也有有神論者,但是這個方向還是很好的。迷信就是妳根本做不了主,給妳神權,迷信神權,妳根本主宰不了自己。這是壹個很大的區別。政府壹般不支持迷信。中國現在提倡和推廣五大宗教,但迷信是要禁止的。

第四,與邪教的區別

但迷信不是邪教。邪教完全信仰上帝,宣揚神我,以此來忽悠人。在印度,神我論是婆羅門教,崇拜梵天,以神權為主導,被佛教視為異端。以前中國說他是神,說他是主人,說他可以主宰壹切。這是荒謬的,迷人的,有害的。這比迷信更有害。所以,宗教不同於迷信和邪教。可以多看看相關資料做參考,這就是壹般的區別。

動詞 (verb的縮寫)佛教的特征

佛教既不是迷信,也不是壹般的宗教,更不是邪教。邪教講神我,佛教講非我。壹般宗教講全能神和神權政治;佛教徒講究因果,可以自己做決定,自己創造。哲學講內心的思辨,佛教講修行,講心物合壹,但有區別。

在科學方面,它傾向於物質和對物質的研究。佛教不同於科學,因為它強調心物之和,心中有物,物中有心,中道有真。

上世紀初,有壹場爭論。壹派認為佛教不是宗教的、科學的、哲學的,另壹派認為佛教也是宗教的、科學的、哲學的。兩組都有理由。

“佛教不宗教不科學”:為什麽不宗教?宗教講神權,無論是神、梵天、神、我,都屬於神權,佛教不是!為什麽不是科學?科學崇尚物質,以人為本;佛教是總觀,人、自然、社會是壹體的,所以不科學。為什麽不是哲學?哲學是形而上學的,缺乏實踐;佛教註重現實,註重實踐,註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佛教也是宗教的、科學的、哲學的”:在信仰方面,佛教有歷史。既然它信了,就要拜三寶。在這方面,佛教與宗教相似。佛教也是科學的,因為佛教講邏輯,講解釋,講論證,接近科學驗證。佛教也是壹種哲學,佛教在思維上註重思維的形式,註重當下的量、比較等等,和哲學有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