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同為長三角地區省會城市之壹的杭州也有類似的情況,在坊間也有壹個用來調侃的稱謂,那就是“余杭”。
“豫”自然是河南的意思,所以這個稱謂必然與河南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惠晶”和“余杭”這兩個稱號在形式上同樣將壹個城市與其他省份捆綁在壹起,但它們的成因並不相似。
南京之所以被稱為“惠晶”,很大壹部分原因是安徽在地理上對南京形成了半包圍的態勢,導致南京的經濟輻射範圍大部分位於安徽省內。所以在省際人口流動中,安徽人也更傾向於去鄰近的南京。
相比之下,“余杭”這個稱謂的由來就特別多了。因為杭州和河南不相鄰,相隔很遠。從地理位置上看,杭州和河南似乎沒有什麽關系。從今天的人口流動數據來看,杭州外來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安徽、江蘇、江西,河南沒有排名。
但杭豫之間的深淵由來已久,“豫杭”之語非虛。
壹、吳語區的“另類”
如果要問為什麽有些網友更熱衷於把杭州和河南聯系在壹起,很大壹部分原因是杭州老城區的吳語和周邊的吳語區格格不入。
吳語是中國最古老的語言之壹,其形成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江浙地區有兩個重要的諸侯國——吳國和越國,它們都有自己的語言。
但由於這兩個諸侯國的主要民族非常接近,文化也非常相似,所以後人習慣把這兩種語言混為壹談,稱之為語,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吳語的前身。
所以當年吳越的地理位置,大致決定了今天吳語地理分布的大致格局。主要分布在經濟相對發達的長江下遊地區。
▲吳語區劃分
杭州南接紹興,北接湖州、嘉興。這種地理位置決定了杭州處於吳語區的中心。但杭州方言,尤其是其老城區的方言,與其周邊地區相比,雖然仍屬於吳語,但卻是獨特的,帶有濃厚的中原官話色彩。狹義的中原是指今天的河南省。
首先,杭州話的後綴“兒”特別豐富,和吳語完全不同。比如:蓋伊、蓋爾、瘋女人等。而周邊地區的方言習慣性地用“頭”和“兒子”構成詞語,如:老人、孩子、甜蜜、苦難等等。
其次,杭州話的人稱代詞接近普通話,與吳語完全不同。杭州話的人稱代詞壹般是“妳、我、他”,上海話是“我、儂、壹”,與杭州老城區相鄰的余杭區是“我、二、壹”。
再次,杭州方言中有很多屬於普通話的詞,比如物、廚房、臉盆等等。此外,在杭州方言中,幾乎所有單詞的發音都與口語單詞相同,很少有同時讀中英文的單詞,所以缺乏中英文不同的讀系。然而,在吳語區的其他方言中,文白異讀現象普遍存在。比如:家、婚姻、街道、人物等。
方言是壹個地區的文化習俗區別於其他地區的重要標誌,也是地區人民維持群體意識的重要手段。吳語區杭州老城區方言的獨特性,是杭州與吳語區其他城市地域文化巨大差異的反映。
第二,汴京文明對杭州影響深遠。
杭州與河南之間的淵源,需要從中國歷史上三次由北向南的大規模人口遷徙說起。
中國歷史上第壹次北方人口大規模南遷,源於西晉(兩漢三國之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長城眾多金兵乘勢而上,擊潰了金軍主力,建立了幾個非漢政權,並迫使大量北方漢人南遷,這就是後來的“永嘉南渡”。
人口南遷持續了100多年,期間大量漢人從今天的河南、山東壹帶,沿著淮河北岸的支流,南遷到江浙壹帶,包括今天的杭州。
第二次移民始於唐代的“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後,北方陷入藩鎮割據狀態,黃河流域是不斷攻伐的主戰場。人們再次向南遷移以逃避戰爭。江浙壹帶吸收了大量北方移民。
雖然前兩次遷徙為杭州註入了新鮮血液,對其地域文化產生了壹定的影響,但在此期間,杭州的地域文化並沒有與周邊地區產生較大差異。
主要原因是在這兩次移民中,北方移民最後的落腳點大多集中在淮河以南和長江以北,而渡江到浙江、江西、安徽的移民數量遠不如江淮地區。
再加上當時京杭大運河還沒有擴建,南段的江南運河還沒有開鑿,杭州還沒有成為這條貫穿南北的大動脈的終端,所以還不具備壹定的政治經濟地位,所以當時這些過長江的北方移民並沒有把杭州作為首選。
▲自古以來,江南運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真正對杭州地域文化產生決定性影響的,是宋代第三次人口由北向南遷移。這次遷徙的主角就是今天的河南人。
北宋時期,中原地區經濟文化繁榮。據估計,北宋中期的GDP約占世界的五分之壹,遠高於同期的西歐。北宋時,河南處於“天下”,農業和商人發達。開封和洛陽,兩個地道的河南城市,分別是北宋的都城和都城。當時河南在全國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
但在1127年,北女真攻破了北宋都城汴京,也就是今天的開封。宋高宗·趙構率領宋朝在壹片混亂中南下,幾經波折,終於來到了今天的杭州。伴隨著皇室的到來,出現了大量的河南移民。這些移民的規模是前所未有的,他們的數量很快就數倍於當地土著。杭州成了移民城市。
後來杭州被定為都城,杭州成為南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這裏,這群從河南遷徙而來的僑民模仿汴京故事,重現宋朝,重溫北京舊夢。
它們對杭州的地域文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方言。
這些遠道而來的北方移民,無論是數量還是政治地位都占絕對優勢。雖然地處吳語區的中心,但他們的居住地大多集中在今天杭州的鬧市區,而在當時,他們的汴京話無疑代表著權威,是官方的工作語言。
因此,當時的汴京方言給杭州原有的吳語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尤其是在那些移民聚居區,這種影響壹直延續至今。
此外,對杭州飲食的影響更是深遠。顯然,這些湧入的北方移民不能很快適應南方的飲食,於是開始進入餐飲行業。他們壹方面可以吃到北方的菜,尤其是汴京風味,另壹方面也可以在外地謀生,立足。
此外,宋高宗在當時也是壹個不折不扣的汴京人。當他剛到這裏時,他有時命令他的人從杭州市場買壹些美味的食物。為了使他的產品進入皇宮,當地的商販開始模仿汴京風味食品的烹飪來迎合宋朝。
▲杭州菜館南宋都城餐飲大觀。
就這樣,汴京飲食成為了當時杭州的壹種時尚。但這壹時期,杭州並沒有完全照搬北方汴京的飲食文化,而是將其與南方的飲食文化相結合,為日後杭州餐飲業在全國的地位奠定了基礎。
眾所周知的杭州小籠包和西湖醋魚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兩者都復制了古老的開封工藝,宋都的變遷通過美食把中原和江南維系在壹起。
▲杭州的西湖醋魚和開封的鯉魚焗面差不多。
然而,為什麽宋代的汴京文明會對杭州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南宋時,杭州從來不是真正的或官方的首都,而是皇帝出行時的非官方首都,也就是杭州的首都。而且杭州壹開始連線都不是,叫“線入”,意思是天子在哪裏。直到政局穩定後,杭州才被正式定為杭州的首府。
南宋的官方都城壹直是汴京,這其實是壹種政治宣言。這種政治宣示,既向全國人民表明了當局收復失地、歸還故都的決心,也向外界表明了南宋政權的合法性。在這兩點上,南宋上下都是團結壹致的。他們都支持收復失地,承認南宋這個中國大地上唯壹的漢族政權的正統地位。
正是因為這種心態,南宋人對汴京和北宋的太平盛世有著強烈的留戀。所以,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盡力去親近汴京,營造汴京的氛圍,這壹切都無形中塑造了杭州這個城市的首都。
當時廣為人知的南宋著名文學家孟元老的《東京夢中華》,充滿了對北宋都城繁華的回憶,而這篇筆記散文,似乎也是南宋人對汴京復雜感情的壹種佐證。
此外,這些南下杭州的北方移民大多是當時中國的社會精英,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大量遷移到杭州。
而且在很長壹段時間內,杭州成為了中國的政治中心,南宋滅亡後,杭州在政治上再也沒有過如此顯赫的地位。可以說這兩個條件缺壹不可。我們可以比較紹興和杭州。
南宋初年,剛剛渡過長江的南宋朝廷尚未在江浙壹帶站穩腳跟,南宋金兵大舉南下,宋高宗不得不繼續南逃,準備從海上乘船去溫州。後來聽說長江金兵北撤,這是唯壹的歸途。宋高宗當時定都越州,也就是今天的紹興。
宋高宗在紹興呆了將近兩年。這壹時期,成千上萬的北方移民湧入紹興。甚至在南宋正式定都杭州後,由於南宋皇陵位於紹興,許多北方皇族、官僚、文人都遷居於此。
因此,紹興的移民在數量和政治地位上壹度超過了當地土著。但紹興在南宋很長壹段時間內並沒有成為當時的政治中心,只是作為首都不到兩年。此外,當時紹興的移民和本地土著的比例也遠沒有杭州這麽懸殊。
由於這些原因,紹興的地域文化與周邊地區並無太大差異。最典型的表現就是上海人幾乎聽不懂杭州老城區的方言,卻能用紹興話交流。
▲宋高宗肖像
南宋滅亡後,杭州因為戰亂,尤其是太平天國和抗日戰爭時期,發生過幾次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後來歷史上也有很多其他地區來填補杭州的人口,主要是寧波、紹興、杭嘉湖平原等周邊地區。
然而,這些移民並沒有使杭州在很長壹段時間內重新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而且這些移民大部分都是長期陸續遷入杭州的,不像靖康時期的人口遷移,在較短的時間內大量遷入杭州,壹下子在數量上完全壓制了當地的土著。
總之,作坊裏之所以壹直流傳著“豫杭”的稱號,是因為汴京文明對杭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三,今天的故事
錢塘江巍然屹立,有弄潮,有向濤。今天的杭州是前瞻性的。借助互聯網行業的時代之風,正以磅礴的氣勢勇立潮頭。
依托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杭州正在建設數字城市大腦,從警務、交通、文旅、衛生等11大系統入手,讓城市管理更加科學高效,讓市民在不知不覺中輕松享受城市服務,讓杭州成為未來的城市。
▲今天的杭州錢江新城
今天的杭州也是懷舊的。宋朝的歷史對杭州來說無疑是壹段獨特的經歷。杭城在保留宋代遺跡的同時,還以清明上河圖中汴京的壯美風光為模板,打造了“宋城”,這壹切都在無形中為杭州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做出了貢獻。
傳承南宋古都遺產,弘揚南宋優秀文化,不斷豐富南宋精神內涵,也是* * *將杭州打造為“生活品牌之城”的題中應有之義。
但那段獨特的歷史經歷也給杭州的發展帶來了壹些小“麻煩”。在杭州城市快速擴張的今天,由於杭州老城區地域文化的獨特性,周邊地區被納入杭州市區,對老城區的認同感不高,導致了壹些有趣的“內鬥”,出現了“區不認市”的現象。
▲杭州擴區後,蕭山余杭在出臺政策時往往被“排擠”,加上杭州與周邊的文化差異,進而導致“內鬥”。
其中,最引人關註的是蕭山區與杭州老城區的明爭暗鬥。雖然蕭山早已撤市,成為杭州的壹部分,但有些“憤怒”的蕭山人還是不說自己是杭州人。
蕭山有人認為杭州人是“河南難民”,是吳虞區的“另類”。杭州城裏有人認為蕭山人是“農村的暴發戶”。
近年來,“六二節”在杭州市區異軍突起,“六二”在杭州方言中代表貶義。周邊吳語地區沒有類似詞匯,所以引申為6月2日,杭州商家舉行消費狂歡節。但由於杭州方言的特殊性,“六二”節很難被城外的人所認同。
回頭看河南。近年來,河南作為歷史文化大省,穩步擔負起糧食安全的重任,穩步打造“壹帶壹路”的重要中轉站。它正以自己的速度穩步前進。隨著時代的變遷,杭州與河南的聯系方式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今天的河南已經不再是杭州外來人口最重要的輸出地。
與古代不同的是,古代移居杭州的人多為逃離戰亂,而今天杭州的移民多為杭州經濟發展的魅力所吸引。據有關統計,近年來,杭州吸引了更多來自欠發達和封閉地區的移民,如安徽和江西。杭州的河南人口並沒有太大優勢。
即便如此,杭州和河南的故事還在繼續。2016以來,頻繁的宋代論壇,讓開封與杭州並駕齊驅,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連接兩地的各類全新文化旅遊產品的頻繁推出,有力地促進了兩地旅遊業的發展。
▲杭州與開封聯合舉辦的宋代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