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中的民間考究與禁忌?
1,夏天最忌諱南風。
“夏季偏南風,夏季幹旱”和“夏季打雷,夏季破圩”的說法,意思是夏季刮南風,夏季就不下雨,夏季打雷,就會有洪水沖垮圩區,要註意防洪防澇。
江南,農諺雲:“小夏雷,黃梅回;倒黃梅,十八天。”江蘇有句話,小暑天忌西南風。農業諺語“小夏日西南風,三車不動”,三車指油罐車、軋棉車、碾米風車,意思是小夏日前後西南風和東南風交匯的機會很多,主年不好,莊稼歉收,風車、軋車、油罐車不動。
2、小夏忌諱坐在木頭上
民間還有壹句話:“冬不坐石,夏不坐木。”聲明。夏天過後,氣溫高,濕度大。長時間露天放置的木材,如椅子、凳子等,暴露在雨水中,含有較多水分,表面看起來幹燥。但當它在陽光下暴曬,溫度升高時,就會向外散發濕氣。長期坐在上面會誘發痔瘡、風濕病、關節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壹定要註意不要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頭上。
3、老年人夏天不要練三伏天。
“冬三九,夏三日”是前人在長期鍛煉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天氣寒冷時運動,可以增加身體對寒邪的抵抗力;在炎熱的天氣裏鍛煉,可以提高人的抗熱能力,使身體更好地適應炎熱的自然氣候。但對於老年人來說,壹味強調“夏季三伏”是不合適的。
三伏天是壹年中最熱的季節,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低。這種氣候條件對人類健康有不利影響。研究表明,當環境溫度達到33℃時,人在安靜狀態下會出汗,但仍能保持產熱和散熱的平衡。如果此時仍進行體力活動,排汗量會大大增加,導致汗液無法迅速蒸發,人體散熱困難,熱量在體內積聚,可能使人中暑。此外,高溫導致人體鹽分流失過多,水鹽代謝失衡,出現肌肉痙攣、尿量減少、脈搏加快等“熱痙攣”。
老年人器官功能下降,體內水分比年輕人少15%左右,所以抗熱能力差,高溫天氣容易發生中暑。此外,老年人在炎熱天氣下運動後,容易誘發腦血栓、心肌梗塞等重癥。因此,老年人不宜在三伏天鍛煉。
暑期農事活動有哪些?
酷暑前後,除東北、西北冬春小麥收割外,農業生產主要忙於田間管理。早稻處於灌漿後期,中稻已經拔節。
夏季節氣,棉花已經開始開花結鈴,長勢最為旺盛。自古以來就有“盡管夏天天氣炎熱,棉花修剪不能休息”的農業諺語。
早稻和春玉米在夏季節氣處於灌漿期,這是籽粒形成的關鍵時期。農業活動旨在防止早衰,促進籽粒灌漿,提高千粒重。生產中要註意防止高溫催熟和幹旱災害。如遇35℃以上高溫或幹旱,可采取灌溉措施改善田間小氣候,或噴施葉面肥,提高作物抗逆性。中稻和夏玉米處於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的過渡期,這壹時期需水量大。中稻田過早停水不利於有效分蘗形成和幼穗分化,夏玉米可能發生頸旱,嚴重減產。棉花處於花鈴期,晚稻處於苗期,要保持溝渠通暢,防止漬水。此外,夏季良好的天氣條件也是害蟲防治等野外作業的有利時機。
夏季節氣的傳統習俗。
1,吃夏羊
“夏吃羊”是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夏季的傳統習俗。夏天過後,第三個夏天剛過,秋收之前,忙活了半年的農民會三五戶、七八戶壹組吃夏羊。此時,喝著山泉水長大的小山羊已經吃了幾個月的草,已經又嫩又香了。這種習俗可以追溯到堯舜時期,當地民間流傳著“楊壹碗湯,不用大夫開。”徐州人愛吃夏羊,無非是當地的壹句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大暑之日,江蘇徐州人有吃羊肉的習慣,稱為“吃羊”。這種習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堯舜時期,民間流傳著“彭城助羊壹碗湯,不用大夫開”。徐州人愛吃富陽,無非是當地民歌“六月六接姑娘,做新麥餅羊肉湯”。
2.吃新東西
有很多民間地方都有夏天“吃新東西”的習俗。農民會用新米煮飯,祭拜五谷神和祖先,祈求秋後五谷豐登。然後人們愉快地品嘗新酒等等。在壹些地方,新收獲的小麥經過油炸,然後磨成面粉,加水和糖壹起食用。這種吃法,早在漢代就有,唐宋時期更為普遍。唐代醫學家蘇公說,炒面可以“清熱止瀉,強大腸”。
在民間,人們在酷暑過後要品嘗新米,這是酷暑“吃新”的習俗。盛夏時節,農民會把新收割的稻谷磨成米,然後把新稻谷煮成美味的米飯,以祭拜五谷神和祖先。這壹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新米,嘗新酒。據說“吃新東西”就是“吃新東西”,是夏季節後的第壹個新的壹天。住在城市裏的人會在夏天那天買少量的新米和新上市的蔬菜水果,在家裏把新米和舊米壹起煮。俗話說,也有“夏天吃小米,夏天吃五谷雜糧”的說法。我國地大物博,夏季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所以這個時候有當季最美味的食物。
3.快的
湘西苗族的齋戒日是每年酷暑前壹天到酷暑後壹天。這期間雞、鴨、魚、龜、蟹等東西都禁食。都說誤食會帶來災難,但是豬牛羊肉還是可以吃的。
4、吃面條
俗話說“大暑在三伏天”,小暑過後就要進入三伏天了。v,意思是躲,所以人們要少出門避暑。在飲食方面,人們會吃清涼的食物來度過炎熱的夏天。
當中國小麥產區的小麥收獲不足壹個月時,滿倉家家戶戶都有小麥。然而,在三伏天,人們無精打采,食欲不振,但餃子是傳統食物中滿足食欲的佳品。所以人們用新磨的面粉包餃子,或者吃新白面粉做的面,有“頭上包餃子,臉上包年糕,三伏天攤雞蛋”的說法。在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煮雞蛋治苦夏,下雨的早上吃雞蛋,不吃其他食物。據考證,福日吃面條的習俗出現在三國時期。
5、小夏舔牛
在山東臨沂,人們每年夏天都有改善牛的飲食的習俗。Furi為奶牛煮麥仁湯。據說牛很強壯,可以不流汗的工作。“春牛鞭,舔韓牛(牛),麥仁湯,舔牛肉飯,舔牛不流汗,熬到六月。”
6、吃蓮藕
此外,還有夏天吃蓮藕的民俗。清朝鹹豐年間,蓮藕被指定為皇家貢品。蓮藕與“偶”諧音,所以人們用吃蓮藕來祝願婚姻幸福。蓮藕和荷花壹樣,出淤泥而不染,所以也被視為純潔高尚人格的象征。蓮藕富含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鉀和膳食纖維。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的作用,適合夏季食用。鮮蓮藕用小火搗碎,切片後加入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助眠的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7、城市冰
冰的性質是冷的,儲存著肉、魚、蛋、水果等。盛夏用冰可以抑制微生物的活動,長時間保持新鮮清潔。但此時不宜多吃,因為冰的性質與此時炎熱的氣候相反,寒熱相遇,最容易導致疾病。食譜上有壹句話:“如果夏天用冰,只能隱藏飲食,會讓口氣變涼,讓妳無法食用。當時雖快,久則成疾。”女性尤其應該註意不要多吃冰冷的冰塊。我們的人民很早就發現了儲存冰塊的冰。《李周》載:“淩人抓冰,春來治之。”簡是壹種容器,大約有甄那麽大。把冰塊放在劍口,把食物儲存在劍裏,就像現在的冰箱壹樣,可以冷藏食物。
在沒有人造冰之前,常用的冰是窖冰,被無棣人稱為涼冰。每當三伏天,有人在街上賣冰,有的還把楊梅、桃子、花紅等新鮮水果放在冰裏,通常稱為冰鎮楊梅、冰鎮桃子。鮮魚店用冰來保持魚的新鮮,稱為冰鮮。
8.下棋
象棋,被稱為“歷史的道路”,是由帝堯教育他的兒子朱丹。圍棋和象棋現在被廣泛使用。下棋可以訓練思維,使人運用巧妙的思維,得心應手,出奇制勝,養成精當審慎,預測時事的習慣。所謂有質量的比賽,都是關於比賽雙方的優劣,勝負的奇。所以古人把棋譜附在兵法上,歷代的宗師如晉武帝、唐太宗、謝玄、關羽等也都非常喜歡下棋,甚至在軍隊中也是如此。夏天漫長而無聊,在桐蔭下下棋很有意思。局外的人也可以旁觀。
9.釣魚;捕魚
盛夏涼爽,不適合劇烈運動,適合有享受和滋補作用的活動。在流塘釣魚。刮風的時候穿裙子是最愜意的休閑情趣。
10,鬥畫眉
畫眉如畫,委婉多變,就像Kuzu。男善歌戰,人喜多養。把畫眉放在高高的籠子裏,掛在門廊下,小心翼翼地餵它,很好玩。畫眉的聲音悠揚,非常動聽,可以解悶,增添情趣。在夏天的壹天,餵鳥的人各自提著籠子去公園等地,擺好陣勢,讓畫眉互相爭鬥,以決定勝負。有壹首歌謠描述鬥畫眉的情形:“身如路虎之尾,如豎琴,頸如竹口,如鐵釘。加壹雙牛筋腳,壹籠勝九籠。”
11,茉莉
茉莉花像烈日壹樣,在炎熱的夏天綻放。花香濃郁,能祛除汙濁之氣。在江蘇、上海等地,夏季的賣花人往往用細鐵絲將蓮地茉莉花紮成花球和絲帶,供婦女佩戴。蘇州虎丘的花農,把茉莉花放在馬頭筐裏,沿街叫賣,叫穿花。女性通常會購買並佩戴。《晉書》上說“人皆有花美”,花美就是現在的茉莉花。盛夏,每天晚上采摘茉莉花,取半杯井水,用東西把花放在杯子上,使之離水壹兩分鐘高,用厚紙封好。第二天就可以穿了,水用來點茶,特別奇妙。
12,養果果兒
郭郭二,本名哥,最早見於《蟲豸舊論》。果果兒經常摩擦翅膀發出很大的聲音。夏秋之間,大多是孩子養。有壹種長得像蛤蜊的昆蟲,在花瓶裏的花集裏兇猛肥碩。京城人叫它煙甲蟲,南方人叫它兄弟,喜歡抓來養去。煙蠅吃絲瓜花瓜瓤,聲音與促織相似,但比促織更清晰。清露之下,炊煙飛了壹夜,聲音淒涼酸楚。
在浙江壹帶,盛夏的時候,大街小巷肩膀上都是螞蚱,都是用紙箱子或者小竹籠養著。密密麻麻的蟲子在尖叫,婦孺聽到聲音都聚集起來,於是賣鼻涕蟲的地方成了熱鬧的交易場所。
13,螢火蟲
螢火蟲是益蟲,吃各種害蟲,對農業生產非常有利。螢火蟲有兩種,雄性和雌性。雄性有黃色的頭和黑色的眼睛,柔軟的翅膀和虛線。雌性昆蟲沒有翅膀,形狀像蛆。雄性和雌性昆蟲的尾部都有發光裝置。呼吸時,空氣流入人體內,引起氧化,發出光,非常漂亮。夏季節氣時,雌蟲在水生植物中產卵,卵也會發光,小螢火蟲在夏季前後飛出。
14,景點
夏天的傍晚,夕陽西下,涼風習習,人們或在庭院休息,或在流塘停泊,或在河裏劃船消暑。中國的著名景點,如蘇州的虎丘山塘,南京的秦淮河和後湖,揚州的瘦西湖,蕪湖的湯濤,紹興的東湖,嘉興的南湖,杭州的西湖,廣州的荔枝灣,北京的三海,天津的青龍湖,濟南的大明湖,南昌的百花洲,桂林的漓江,昆明的滇池,都為人們提供了夏季消暑的好去處。
《曉書》中有關民俗考究與禁忌的文章:
★2021夏季節氣習俗與禁忌
★暑熱節氣的禁忌與民俗
★暑熱的健康知識和禁忌
★小暑習俗及註意事項
★夏季節氣習俗及註意事項。
★ 2019夏天的科普小知識,民間風水習俗,健康禁忌。
★小書的民俗和養生知識
★2020年暑假民俗大全
★淺夏的傳統美食與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