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令人意外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淩晨,努爾哈赤突然召集群臣和貝勒商議此事,提議遷都盛京(今沈陽)。群臣立即強烈反對,但努爾哈赤堅持自己的主張。
努爾哈赤為何“倉促遷都”?民間壹直流傳:努爾哈赤信奉“傳統風水”,按照風水先生的指示,在當時的東京西南角修建了娘娘廟;在東門修建彌陀寺;風陵山腳下建起了數千座佛寺,用三座寺廟來鎮住龍,讓龍脈繼續做王。
但三廟只壓制了龍頭、龍爪、龍尾,城內的龍脊梁沒有被壓制。於是龍壹弓腰,就飛走了,向北飛到渾河北岸。漢王以為龍是天上來的,命他在龍乾之地另建壹城,於是壹座新城拔地而起,取名“奉天”。因渾河古稱神水,河北岸為陽(風水學中關於陰陽的規定是:山之南為陽,水之北為陰,水之南為陰,水之北為陽),故又稱“沈陽”。
當然,這個傳說似乎太神奇了,但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李治廷教授和沈陽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嶽表示,風水歷來是建都、建城的首要之地。沈陽地處渾河之陽,渾河與遼河相連,遼河與大海相連。可謂“風水寶地”。
不過,兩位專家也指出,努爾哈赤移師沈陽的主要目的應該是戰略進取。首先,沈陽是壹個四通八達的地方,地理位置對當時的滿族非常有利。北有蒙古,西有明朝,南有朝鮮,進退自如。其次,前首都遼陽滿漢民族矛盾嚴重,而沈陽當時只是壹個中等城市,人口少,便於管理,避免滿漢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