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風水羅盤 - 朱元璋的陵墓在哪裏?

朱元璋的陵墓在哪裏?

朱元璋葬在珠穆朗瑪峰地下幾十米處。其規模巨大,施工復雜,僅隧道就超過120米。

在中國數百座帝王陵墓中,有三座具有裏程碑意義,壹座是秦始皇陵,壹座是唐太宗李世民陵,還有壹座是明陵。秦始皇死後,陵墓建成方形,此後壹直影響著西漢和東漢。唐太宗李世民以此山為陵,陵前有完整的神道和石雕體系,影響了整個唐朝,直至宋代。到了朱元璋那裏,他把以前的方形陵墓改成了圓形,同時把陵墓周圍的圍欄從方形改成了長方形,從四周開門變成了單獨開門。此外,朱元璋的陵墓還在前帝的陵墓中取消了下宮,只保留了上宮,擴大了上宮的規模,增加了方城和明樓。陵墓前的彎曲神道據說是為了繞過三國時孫去的孫權之墓。也與朱元璋迷信風水有關,但確實開創了壹種新的陵墓制度,壹直沿用於北京的明十三陵乃至清朝皇帝的陵墓,影響深遠。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雖然出身貧寒,但在修建自己的永久安息之地時卻不敢有絲毫馬虎。從朱元璋陵墓在殿內的位置就能看出他的用心,逼迫江山殿外遷,將故宮陵園70座殿宇中的壹半圍了起來。江山寺是壹座歷史悠久的寺廟。該寺始建於南朝梁武帝田健十三年(公元514),原名開禪寺。最初是為了紀念著名的和尚大師寶芝而建的。寶芝大師去世後,按照梁武帝女兒永定公主的說法,葬在鐘山獨龍府,用琉璃和珍珠建造了壹座五層寶塔。寶塔叫直宮,也叫戲珠塔。開禪寺在唐代改名為包公寺。宋代祥符年間,改名為太平興國寺。明初,廟裏香火鼎盛。直到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才遷址改名。原因是:朱元璋稱帝後,為了尋找埋葬地,命在天文、地理、兵法、數術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詣的開國軍事家劉伯溫負責選址。劉伯溫和風水走遍了南京紫金山,最後看中了古剎江山寺,它背靠中山山,面對前湖,後面青山環抱,前面兩條龍戲(指江寧區的方山和方山周圍的兩座山)。這裏是唯壹壹個紫色空氣蒸騰的地方,是風水最好的藏龍勝地。中山南麓選址,廟要給皇陵讓路,只好遷走。除了江山寺和致公塔,附近的寶林寺、松溪寺、朱元寺、烏鎮寺等小寺廟都搬到了中山島左側的獨龍崗。此後,江山寺改名為靈谷寺。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江山寺奉命東移2.5km,並新建了壹座寺廟。寺廟建好之後,和尚就搬走了。明太祖將新廟命名為“靈谷寺”,也就是現在的靈谷寺,然後開始修建自己的孝陵。

因為很多寺廟的基址都是根據面相選擇的,所以寺廟就成了吉祥之地。歷史上,有些墓葬是在寺廟原址上修建的。金朝統治者完顏亮葬於護國林之南。完顏亮當政時,看中了林木森山青水秀、人傑地靈的龍宮。“望西郊,是大屋,又美又深,是雲雨出處,是諸人所盼(《金·李實誌》)。這是風水寶地,所以廟毀了,他爺爺葬在龍仙寺原址,陵區是龍仙寺舊址。

明陵以中山陵為中心,外城城墻曲折繞山而建,類似明初史靜的城墻(明初今南靖叫史靜);神道也不落俗套。神道不僅不在陵墓的中軸線上,還隨形制曲折。從平面上看,孝陵主體從大津門經神道到寶城,布局呈“北鬥”狀。大明墓祠聖德碑記載了朱元璋“察天象,寫方誌”,這意味著朱元璋采用了天地合壹的建築風水理念,以“天帝”居住的北鬥為中心,周圍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個形象的神秘排列。中國古人認為紫微院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皇帝是天帝的兒子,所以“升天”就是死後“魂歸北鬥”的意思。陵區的各種布局都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種體現。

中山古稱“龍山”。早在三國時期,就被諸葛亮、孫權等政治家奉為“龍蟠”。作為大明開國之君,朱元璋是不會放過這塊寶地的,自然會選擇南京風水最好的中山作為安葬之地。後來無論是孫中山還是蔣介石,在世時都選擇此地作為死後的歸宿,也是因為中山是風水寶地。這裏建有中山陵,成為南京中山陵的主要景點,也是民國時期的重要建築。蔣介石失敗了,因為他撤退到臺灣省。

朱元璋選擇在中山的太陽下修建皇陵,與他合葬的功臣墓在中山的陰影下,南北對應,尊卑分明,完全符合“風水”的情況。鐘山有東、中、西三峰,在風水學上被稱為“蓋華三峰”,其中中峰最受推崇。孝陵地宮在中峰以南65,438+00米處,最早將此處視為風水寶地的人是梁高僧寶芝和阿良武帝蕭炎。在孝陵的西部,有壹座小山叫“小虎隊山”。以前,我不懂它的意思。現在從風水上分析形勢,知道是在孝陵右邊的“虎沙”位置,與孝陵東邊的“龍沙”相對。過去人們認為,孝陵宮對面的梅花山是朱元璋為了讓三國“英雄”孫權看守自己陵墓的大門而留下的。其實這個屏風般的小山就是孝陵風水中的“案山”,象征著皇權的地位,就像皇帝辦公室的幾個案。西南的千戶湖和南面的“中山鋪”也有敏捷的“朱雀”風水特點。

明陵繼承了漢唐宋帝陵制度的優秀元素,如陵宮前設置神道,神道兩側設置石像、大臣石像等,但又有所創新,體現在孝陵的建築布局和陵區地下排水設計上。南京位於長江下遊,是壹個多水地區,雨量充沛。中山的巖層由北向南傾斜,山頂的雨水主要通過獨龍府的孝陵宮地區排出。為了保證陵墓不進水,孝陵有三個排水系統,即外禦河、內禦河和寶城禦河。這三條皇家河流將陵墓區分為貴定區、神道區、前院區和後寢區,同時通過皇家大橋將這四個區域連接成壹個和諧的整體。這三個排水系統不僅沒有打破陵墓空間的秩序和整體性,而且用禦橋把陵墓裝飾得更加完美,更加雄渾。除了三條皇家河流,陵墓宮殿下面還有巨大的涵洞,以增加雨季的泄洪量。陵墓宮殿的地面用磚塊鋪成明溝,享受殿的基座四周向外懸掛著數十個精致的零散十足。陵墓宮墻外,零散的溝渠也是用磚鋪成的,擋土墻也是用磚石砌成的。這些措施可謂別出心裁。

朱元璋死後葬於明陵,負責保護陵墓的官民有五六千人。同時,為了防止“鑿龍脈”,妨礙“風水”,朱元璋生前還制定了陵墓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