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田風俗:
羅田人文歷史悠久,四季八節有序,風土人情鮮明,民俗文化豐富多彩。羅田四季八節傳承傳統節日,以農歷為序,以農事節日為主,穿插祭祖、酬神等內容,結合當地生產生活特點舉行節慶活動,鄉土氣息濃厚。主要節日是春節(包括小年、新年和元宵節),其次是清明節、長夏、七月三十日和中秋節,以及春社、花朝、端午節、半年、重陽節和臘八。
春節:從臘月二十四到第二年正月十五,是過年的時候。每年臘月,家家戶戶都忙著置辦年貨,縫新衣,殺豬,磨豆腐,拉面,做年糕,除塵,洗被子,鋸柴火,紮龍燈,寫春聯。春節期間,人們拋開農事,舉行壹些祭祀活動,接待客人算賬,走親訪友,看戲看燈,十分自在。事實上,春節不僅是對農民壹年辛勤勞動的物質和精神補償,也是他們來年辛勤勞動的休息。
小年:羅田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主要是送竈神和拜祖。送竈神時,點蠟燭燒香,擺糖果糕點,放鞭炮磕頭。接祖是祭祖的壹種方式。家裏擺壹桌酒菜,以雞、魚、肉為三畜,點上蠟燭和香,放上鞭子燒紙。做三巡酒,然後上菜。祭祖完畢,全家圍坐在酒席前,開始享用年夜飯。
元旦:羅田大部分家庭在臘月初壹過元旦,少數家庭在臘月二十八定姓。大年初壹,有壹大早吃年夜飯,貼春聯(也貼門神和福字),晚上吃年夜飯聊聊天,觀察新年等項目。以前年夜飯都是壹大早吃的。羅東羅南用碗盛菜,得了十碗八碗。羅西和蘿北用的是吊鍋墊,鍋裏有十幾個菜。過年吃年夜飯前,要祭拜祖先,點紅燭,熏香香煙,燒紙錢,放鞭炮,跪拜祈福,敬酒上菜,禮儀莊重。年夜飯上,壹家人男女老少互相敬酒,氣氛融洽。為了增加春節的喜慶色彩,家家戶戶都貼對聯。有的人把所有的門窗都貼上了,有的人只在大門邊貼了壹對。除了對聯,大門上還貼著門神,門頭上倒貼著“福”字,堂門上還貼著壹年以上的和年畫。壽穗是吃完飯後,說起年夜飯的。晚上,家家戶戶都在自家門前堆柴火,燒煙花。家裏壁爐燒壹把火,意味著日子越來越紅火。
春節:從正月初壹到正月十五是春節。主要活動通常是走親訪友。正月初壹開門叫“初放”,早餐是糍粑面。早餐後,四個鄰居互致新年祝福。從正月初二開始,親朋好友串聯拜年,馬路上、村道上穿紅綠相間的拜年客絡繹不絕。根據來訪客人的輕重緩急,選擇合適的日子吃“開門紅”,酒席豐富,壹般都是進口的。春節期間廣泛開展民間表演,有龍燈舞獅、采蓮船和蚌殼精、耍大頭抓柳絮、講古書、唱小戲等。金龍彩獅先挨家挨戶,然後在代子寬敞的地方表演。
元宵節:正月十五,又稱“團圓節”。這壹天,羅田趕時髦看花燈,蕩十五。白天,壹些人聚集在市場或代子觀看龍燈、舞獅和蓮花船等表演。有些人去市場閑逛或購物。晚上,家家戶戶亮燈,徹夜不眠。晚上去祖墳“送光”,擺供品,點蠟燭,燒紙錢,磕頭拜。晚飯有的是酒宴,有的是元宵。
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壹般在立春後的第五天,民間是2月2日,俗稱“土地爺生日”。村民們提著供品和香紙炮,到山前或半山腰的社廟裏去祭祀,祈求風調雨順。在社交日,羅田盛行吃軟餅,稱為“社交日餅”。軟葉為糜子,葉質柔軟,呈絲絨狀,撕扯時可拉扯。用糯米粉拌成餅,墨綠色,味道清香可口。軟餅有兩種:甜餡和鹹餡。甜餡是黑芝麻醬和紅糖的混合物,鹹餡是臘肉丁、鹹菜和香蔥的混合物。
花節:2月15日,民間傳說是“百花生日”。但羅田是山區。這個時候很少有花開,也沒有花可以欣賞。羅田南部流行吃“棉坨”,表示棉花豐收。這是壹種用嫩艾蒿糯米粉做成棉花果形狀的食品,餡有甜有鹹,蒸熟後即可食用。
清明節:清明節不僅是農事節,也是祭祀墳墓的節日。清明時節,羅田農村開始犁耙,準備春耕。在這壹天,人們會準備香燭、紙錢、鮮花、食物和酒,祭奠祖先的墳墓。清除祖墳雜草荊棘,清溝排水,墳前插花燒紙,跪拜祈福,盡顯孝子子孫孫本色。
長夏節是壹個重要的農業節日。此時水稻、棉花需要緊急種植,小麥、油菜即將收獲,是農忙季節的開始。長夏在羅田西部和北部尤其受重視。家家割肉喝酒,殺雞拔菜,大吃壹頓,稱為“過肚”。
端午節:五月初五叫小端陽,五月十五叫大端陽。羅田沒有江湖,所以只有“種艾”和“吃粽子”兩個習俗。羅田艾葉豐富,田頂隨處可收。人們把艾葉紮成壹把把,掛在門窗的屋檐上。說是可以辟邪,其實是為了清熱殺菌。羅田人還將艾葉曬幹保存,常用來給孩子泡水洗澡,保健效果極佳。羅田的粽子其實是壹種糯米團子,用糯米加紅豆沙、棗泥、肉丁、蓮米、花生等調料做成,用荷葉或芭蕉葉包裹。又香又好吃。
半年:羅田人以六月六為半年,有“嘗新”的習俗。煮新米,吃當季的新鮮蔬菜,采摘早熟的蔬果,既有收獲,又有新鮮感。在羅田,流行“半年送禮”,即未婚夫給未婚妻半年的禮物。除了魚和蔬菜,衣服,鞋襪,壹把蒲扇是必不可少的,以顯示婆家對未來媳婦的關心,想過上好的夏天。
7月30日:本名“中秋”。羅田俗稱“七月三十”,羅西和蘿北最看重它。在古代,人們在這壹天舉行蘭花節來娛樂死者。羅田的習俗是“燒包”“潑米”。燒壹捆就是燒紙錢。把印好的紙錢包裝進方形的小袋子裏,袋子的數量由主人家決定,壹般有十幾個到幾十個。包裝表面寫著收紙錢的人的頭銜,俗稱“沒有。包袱”。用柴火搭起壹個包袱,放上壹根鞭子去敬酒,點燃。包袱有兩種,壹種是祭祖,壹種是施舍四處遊蕩,其本意是求平安避災。
中秋節:八月十五日,又稱“團圓節”。以“團圓”為主題,喝菊花茶,喝團圓酒,吃月餅,賞明月。向親戚和老師贈送水果和月餅是非常禮貌的。古代有個“摸秋”的習慣,沒有人責怪我在月光下偷別人田裏的瓜果當遊戲。
重陽節:九月初九,自古就有爬山賞菊的習俗。親朋好友相聚,或登高望遠,或賞菊品茶,其樂無窮。今天是老人節,活動比較多。
臘八粥: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前主要是五谷雜糧,煮壹鍋粥,香味四溢,讓人嘗開。目前通常用秈米、糯米、紅豆、花生、蓮子、紅棗、栗子米、肉丁等原料熬制,又稱“八寶粥”,口感極佳,營養豐富。傳說在古代,壹個富家子弟失去了家庭。到了臘月,他饑寒交迫,就用倉庫裏的壹點糧食做了壹頓稀飯,過上了自己的生活,又發了財。後來,他每年在臘八上用五谷雜糧煮粥,告誡後代要勤儉致富。從此,吃臘八粥就成了壹種民俗。
羅田過去有廟會、家族祭祀等各種習俗慶典,因時代變遷而趨於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