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淮河線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南北的地理分界線。這條線南北在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地理特征、人民生活習俗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差異。
在中國中部有壹條東西走向的山脈——秦嶺。它就像壹道“風墻”,冬天阻擋冷空氣南下,夏天攔截東南季風北上。
自古以來,由於秦嶺所處的特殊地理環境,以及秦嶺南北在氣候變化、人文景觀、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差異,被稱為中國南北的分界線。習慣上說,秦嶺以南是中國的南方,秦嶺以北是中國的北方。但秦嶺的正式名稱是從漢代才開始存在的。
擴展數據:
其實中國的南北自然分界線首先是氣候分界線。就熱區而言,是北方暖溫帶和南方亞熱帶的分界線;在水的劃分上,是北方幹旱、半濕潤氣候與南方濕潤氣候的分界線;在雨季和旱季類型的劃分上,是北方春旱、夏雨氣候與南方春雨、梅雨、夏旱氣候的分界線。
但是,這種過渡和變化是通過壹個相當寬的帶來完成的。在相隔十幾二十公裏甚至更寬的淮河兩岸,我們看不到任何氣候、農業、自然景觀等等的變化。事實上,由於淮河地區主要是平原地區,南北冷暖氣流暢通無阻,確實無法產生明顯的南北分界線。
以“橘渡淮河,北轉為枳”為例。由於我國東部地區冬季中南部冷空氣較強,經常給柑橘帶來致命的低溫。因此,即使在淮河以南的長江兩岸,除了壹些有利地區,種植柑橘壹般也沒有什麽經濟價值。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南北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