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秀樓始建於明萬歷26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明萬歷年間(1573—1620)巡撫江東之於此築堤聯結南岸,並建壹樓以培風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
天啟元年(1621年)焚毀,總督朱燮元重建,改名“來鳳閣”。
清代多次重修,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撫田雯重建,並恢復原名。
明清以來甲秀樓便是文人騷客聚集之處,高人雅士題詠甚多。
現樓內古代真跡石刻、木皿、名家書畫作品收藏中,清代貴陽翰林劉玉山所撰206字長聯為壹絕,比號稱天下第壹長聯的昆明孫髯翕大觀樓長聯還多26個字。
擴展資料
甲秀樓上下三層,白石為欄,層層收進,由橋面至樓頂高約20米。
南明河從樓前流過,匯為涵碧潭。
樓側由石拱“浮玉橋”連接兩岸,橋上原有小亭壹座叫“涵碧亭”。
甲秀樓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實相符,堪稱甲秀 ?。
甲秀樓是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高22.9米,石柱托檐, 護以白色雕花石欄桿。
浮玉橋為九孔,稱“九眼照沙洲”。
解放後臨河修公路填埋二孔,現能見七孔。
樓基和橋雖經多次洪水沖擊,歷近四百年,仍然砥柱中流。
甲秀樓分為三大部分:第壹部分浮玉橋;第二部分甲秀樓主體建築;第三部分翠微園。
浮玉橋頭立有石木牌坊,牌坊中央設有“城南遺跡”四個大字,橋上建有“涵碧亭”。
主體建築甲秀樓飛甍翹角、石柱托檐、雕欄環護。
翠微園是壹組由拱南閣,翠微閣,龍門書院組成的明清古代建築群。